吳夢涵
辛棄疾
豪放派詞人、將領(lǐng), “詞中之龍”
最初和最終的夢想,北伐、北伐和北伐
熱血青年,文能寫詞做報告,武能一劍割敵首
超能打,卻被迫只能做文職,還要被穿小鞋
自號稼軒居士,喜歡蓋房子,老想給陸游蓋一個
右手持劍,使盡渾身力氣向下一揮,那鋒利的劍從對手的脖子劃過,鮮血噴涌而出,在空中劃出一道弧線。邪魅一笑,他俯身搜出死者身上的軍印,割下其禿頭掛在馬鞍上,順勢騎上寶馬,優(yōu)哉游哉回營復命。
殺人者何方神圣?正是江湖人稱拼命三郎的辛棄疾!只見他紅頰青眼,目光如炬,身體健壯如牛。為何殺人?這得從辛棄疾幼時說起。
熱血青年養(yǎng)成記
1150年,十歲的辛棄疾還只是個傻小子,愛跟在祖父身后轉(zhuǎn)悠,日常耍耍木劍,胡亂打打拳。他出生在被金人占領(lǐng)的淪陷區(qū),祖父帶他登高時,總會指著遠方的山河,給他講述北宋江山過往的故事。于是辛棄疾從小就有一個夢想:要做大英雄,復興大宋!
“愛國青年養(yǎng)成計劃”正式啟動,祖父將辛棄疾送給山東第一名師劉蘸培養(yǎng),他每天起早貪黑地練武。幾年后,小男孩長成了手持利劍的英武少年。
1161年,完顏亮大舉侵宋,一路上殘暴荒淫無度,中原人民群起而攻之。當時剛過二十歲的辛棄疾,血氣方剛,在習武圈小有名氣,還考察過金人的老巢,可謂知己知彼,于是他召集了兩千個隊友起義。恰英雄少年,辛棄疾“壯歲旌旗擁萬夫,錦檐突騎渡江初”,帶著兩干多人殺出濟南山區(qū)。
耿京注意到了他,并向他拋出橄欖枝: “我這里人多,要不要加入???”
耿京,濟南府農(nóng)民是也。那時流行農(nóng)民起義,耿京是其中最勇猛、最能說會道的選手,沒過多久就做了天平軍頭領(lǐng),手握一支二十多萬人的軍隊。
不久,兩個勇者匯合結(jié)成同盟,耿京做盟主。在一堆不識字的大老爺們里,只有辛棄疾讀過書,于是他被安排得明明白白——做起義軍的掌書記,日常寫報告,看管大印。做這些文字功夫,簡直是大材小用。但耿京說了:“你區(qū)區(qū)一個秀才,能有多少戰(zhàn)斗力?”壓根兒沒把這愣頭青給放在眼里。
結(jié)果耿京就被打臉了——辛棄疾月下追敵,快刀斬其頭,強悍的戰(zhàn)斗力一展無遺。
原來,他們陣營里有個叫義端的和尚,是個投機倒把分子,撈油水失敗后,偷了放在辛棄疾那兒的義軍大印連夜跑路了。面對震怒的耿京,辛棄疾立下軍令狀: “給我三天期限,一定把義端抓回來,否則隨你處置?!闭f到做到,辛棄疾翻山越嶺追上了義端,他使出一招絕命殺,那和尚的禿頭便落了地。
后來起義軍決定南下尋求南宋朝廷的支援,辛棄疾和宋高宗交涉歸來,卻只見耿京被叛徒殺害、義軍潰散。他果斷率領(lǐng)僅剩的五十余人突襲有幾萬人的敵營,一招虎穴擒敵抓了叛徒。他驚人的勇敢和果斷甚至震驚了宋高宗趙構(gòu)。那一年,辛棄疾二十三歲。
二十五歲時,宋高宗任命辛棄疾為江陰簽判。終于回到祖國的懷抱,是時候為實現(xiàn)夢想而奮斗了。殘酷現(xiàn)實,辣手摧夢
在南宋,宋高宗為辛棄疾的英勇行為點過贊,之后即位的宋孝宗也一度想要恢復失地,這些都給辛棄疾打了雞血,他調(diào)研后寫下不少抗金北伐的建議,比如著名的《美芹十論》《九議》等,建議書也被稱贊、傳誦,但是,朝廷的反應(yīng)卻是冷淡的。
實際上,辛棄疾在這兒是文職,根本無權(quán)參與軍國大計,更重要的是,南宋朝廷本質(zhì)上怯懦又畏縮。北伐?還是不了吧。
但辛棄疾并未輕易放棄,想著暫且等等吧!結(jié)果這一等,就是十幾年。眼看強敵壓境,人們卻沉湎于享樂,辛棄疾看得有多清晰,就有多痛心:
青玉案·元夕
東風夜孜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風簫聲動,玉壺光轉(zhuǎn),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上元節(jié),滿城燈火,眾人狂歡,太平的表面下掩藏著日衰的國家勢力,辛棄疾滿腔激情,可無路請纓,百轉(zhuǎn)干回的句子,道出了內(nèi)心的惆悵。
其實,辛棄疾遭遇殘酷的現(xiàn)實還有一個重要原因,他是“歸正人”,也就是從已淪陷的北方逃回南宋的人。這類人不僅不會被重用,還要被南宋猜疑。
這不,從二十九歲到四十二歲,十三年他就換了十四個崗位,而且當官的日子里,辛棄疾還多次被彈劾,原因主要有二:嗜殺、斂財。不得不說, “倒辛派”著實夠狠,這倆罪名,隨便一個都能讓熱血辛棄疾的北伐夢碎。
先說嗜殺,辛棄疾鎮(zhèn)壓茶寇時,不僅處決了起義軍的頭領(lǐng),還在一天之內(nèi)把其他的八百余人也全殺了。倒辛派:你是殺人狂魔!
再看斂財,四十一歲時,辛棄疾在江西當官,計劃建一個莊園安置家人并親自設(shè)計,還給莊園取名“稼軒”,并自號“稼軒居士”。倒辛派:莊園規(guī)模如此宏大,錢哪兒來的?肯定搜刮了民脂民膏!
不出意外的,四十二歲時,辛棄疾丟了官帽,但他心中依舊懷著收復中原的夢??上Т撕蠖?,他基本都閑在家里,圓夢無望。后半生在非議中度過,他也沒作出任何辯解。
跑錯地圖的勇士
命途多舛,難免郁悶,想多了,勇士辛棄疾也會陷入極度消極:“人生行樂爾,身后虛名,何似生前一杯酒。”如果說人生是一場夢,那么《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就是他在夢中的悲嗚: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蓱z白發(fā)生!
醉夢里挑亮油燈觀看寶劍,仿佛回到了當年的各個營壘,號角聲多么嘹亮,那是最動聽的樂曲……皇上、同志們,我們一起去殺敵吧!
可惜馳騁疆場只能在夢里,現(xiàn)實中,辛棄疾在一個秋風蕭瑟的季節(jié),永遠地閉上了眼睛。
辛棄疾這一生,慷慨激昂,用“鵬翼垂空,笑人世、蒼然無物”自比遠大志向的是他;一生幽憤,感慨“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的是他:野史中白紙黑字寫著的“嗜殺斂財”也是他??扇朔鞘ベt,孰能無過?只是北伐報國夢終究破碎,或許從踏入南宋那一刻起,勇士辛棄疾便已跑錯了地圖,生不逢時,大抵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