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志游 張思思
摘要:高品質學校建設,既是滿足人民群眾從“有學上”到“上好學”、獲得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方式,也是我國學校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方向標。為此,實現(xiàn)學校教育觀念現(xiàn)代化、優(yōu)化學校課程結構、提升學校教師隊伍建設、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是要實現(xiàn)學校教育高品質建設,加快教育改革步伐、實現(xiàn)高素質教育目標的重要路徑選擇。
關鍵詞:品質學校 教育觀念 路徑選擇
就目前而言,學生“有書讀”、“有學上”已不是問題,但是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地快速發(fā)展和人們需求層次的提升,“有書讀”已經不能滿足人們對教育的需求了,他們希望能夠獲得現(xiàn)代化的、一流的教育。因此,當前積極建設一所高品質學校、為老師和學生提供更良好教學環(huán)境和學習環(huán)境是極為必要的。那么如何實現(xiàn)高品質教學,如何突破學校從標準化、規(guī)劃化教學向品質化教學轉變的困境,筆者認為從理念上、師資隊伍、課程構成以及校園文化方面進行突破。
一、高品質學校的內涵
什么是高品質學校?高品質學校的具體內涵是什么?就當前來說,還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概念,但是筆者認為一所高品質學校至少應該滿足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高品質學校必須具備較高的自我定位,樹立崇高目標,但這個目標是依據學校的實際情況,經過努力是可實現(xiàn)的;而不是好高騖遠的,盲目制定的遙不可及的目標。高品質學校需要堅持以人為中心的教育理念,要根據當前社會的需要,去培養(yǎng)和發(fā)展高素質人才、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去選擇不同的教學模式;要讓學校成為老師和學生共同成長的樂園,而不是以“分數”和“考試機器”為目的的生產車間。
其次,高品質學校是開放的。所謂的開放性,指的是學校的辦學應該積極地走向社會和融入社會,以此保證學校的活力與促進學校教學的發(fā)展。一方面,學??衫镁W絡等技術向家長和社會保持一個常態(tài)開放,以便讓家長和社會及時的了解學校的教學動態(tài),同時也便于學校及時的了解家長和社會各界對于學校的意見建議,在良性的互動中提升學校教學工作的水平。另一方面,高品質學校的開放性還要求學校實施“走出去”戰(zhàn)略,所謂的“走出去”戰(zhàn)略就是要求學校要與其他學校進行積極的合作,共享教育資源、共同探討適應時代發(fā)展的教學模式;并定期開展教師技能大賽和師生交流學習等活動。
最后,高品質學校需要強烈的歸屬感。歸屬感往往能夠激發(fā)一個人的責任感,所以在高品質學校中無論是學校管理者,還是學校教師、學校的學生都必須具備強烈的學校歸屬感,真正做到把學校當做自己的家,這樣才能充分發(fā)揮他們的主人翁意識,利用團隊的凝聚力促進學校的發(fā)展。
二、高品質學校建設的路徑選擇
(一)實現(xiàn)學校教育觀念的現(xiàn)代化
一所高品質學校的成功建設,并不是簡單地在于它擁有多么豪華的校園建筑以及配備當下最先進的教學設備,更多的是它具備現(xiàn)代化的教育觀念。
第一,以辦學理念的現(xiàn)代化來推動學校教育的品質化。那么,到底需要怎樣的辦學理念才能促進教育的現(xiàn)代化呢?毫無疑問,它需要我們在立足于當下的現(xiàn)實環(huán)境和著眼于未來環(huán)境兩個方面,用一種新的眼光去審視和認識我們當前的教育;它需要我們在新的背景下去構建一個符合社會發(fā)展需要的教育體系;它還需要我們用新的教育模式或是方式去開展教育活動。辦學理念的現(xiàn)代化是促進學校教育現(xiàn)代化和品質化的一大動力,我們需要用正確的認識去指導我們的教育實踐,同時也需要讓我們的辦學理念在教育的實踐中得到進一步完善和更新。所以,一所品質化學校的建設是離不開轉變和創(chuàng)新辦學理念的,是需要在當前的環(huán)境下審時度勢,確定正確的辦學理念。
第二,積極優(yōu)化學校管理制度。一個學校的管理制度往往是學校教育現(xiàn)代化和品質化的一大保障。因此,我們要建設一流的品質化學校,就需要對學校的管理制度進行改革,以最優(yōu)化的教學管理制度來推動學校教育的發(fā)展。一方面,學校管理制度的制定必須要具有可操作性,學校既需要考慮社會這個大環(huán)境,更需要根據學校自身的實際情況來制定具體的、可操作的制度,而且制度需要粗細恰當;另一方面,制度的制定也需要具有激勵性,而不僅僅是去約束人的行為,要盡可能地激發(fā)教職工和學生的積極行為,以保證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
(二)積極優(yōu)化學校教學的課程結構
學校課程的建構是否合理,直接影響著學校的發(fā)展;同時課程結構的最優(yōu)化也是學校積極落實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滿足不同學生興趣愛好需求的重要一步。
首先,實現(xiàn)課程結構的多樣化。學校要實現(xiàn)品質化教育的目標,就必須使課程結構由單一化走向多樣化。在完成國家規(guī)定的基礎性課程的前提下,學校需要尊重學生個體的差異化,在對學生的智能特點和興趣特長進行充分考慮的基礎上,盡可能的多開設一些可供學生自由選擇的課程,以滿足學生的不同需要和學生特長的發(fā)展,進而為國家培養(yǎng)全方面的素質人才。
其次,實現(xiàn)課程教學方式的綜合化。課程教學方式的選擇,不僅是影響學生上課態(tài)度的重要因素,而且對教學質量的高與低也將會產生重要的影響。所以在教學時要改變單一的教學方式,采取綜合式的教學方式。學校可以根據不同學科的不同特點或者是同一學科在不同階段的特點,采取具有針對性、最佳選擇的教學方式,以滿足學生學習的需要。
最后,保證課程教學的可實施性。課程結構的設置不能是僅僅停留在紙面上的理想課程,而是這些所設置的課程是可以實踐的;是可以給學生提供更多學習機會、拓展學生學習思維的;更是能夠在不斷的實際操作中得以優(yōu)化和取得良好效果的現(xiàn)實課程。所以,高品質學校在探索最優(yōu)化的課程結構時,必須要重視該課程結構的設置是否具有實際的操作性,需要對課程結構的安排從課時上、教學方式上、操作步驟上、課程對象上進行詳細的分析。
(三)提升學校師資隊伍建設
不言而喻,一支愛崗敬業(yè)、師德高尚、專業(yè)知識過硬的教師隊伍是一所高品質學校所必須的。老師是教育的引導者,是學生與課本之間的溝通者;師資水平的高低更是影響教學質量重要因素。所以,要建設高品質學校,就必須擁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這樣才能為品質化教育奠定堅實的基礎。
第一,堅持“活到老,學到老,與時俱進”的教學理念。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時代在迅速變遷,知識也在不斷地更新中,這就要求我們的老師要根據時代發(fā)展的要求來引導學生的學習,教授學生有價值的知識和能力。在這樣的背景下,就勢必需要我們的人民教師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時刻保持積極學習、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充實專業(yè)知識、提升自身素質的熱情。只有明白社會需要什么,學生需要什么,教師才能實現(xiàn)教育教學的最佳化。
第二,實現(xiàn)教學評估與激勵機制的健全。既然教師是教學行為中的主導者,也是學生學習、獲取知識的引導者,在教學中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那么要打造一所高品質學校,就必須擁有一套成熟的教師管理制度,該制度是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所制定的,是具體的、可實施的,能對教師的行為進行公正合理的評估和激勵。針對教師教學評估機制的建立,學??梢詮恼n前、課中、課后三個方面進行考察,例如可以每個月檢查一次教師的備課情況;可以走進課堂聽課,以了解教師的上課情況,并給予相關建議和意見;還可以通過抽查學生作業(yè)的情況去了解教師的教學等。同時,對于激勵機制的建設,學校需要依據本學校的實際情況,對教學成果突出、積極投身于教學中、受學生歡迎的教師進行獎勵,這個獎勵既可以是物質上的,也可以是榮譽上的,學校同時也可以將這一表現(xiàn)納入教師評職評優(yōu)的考核中去。
第三,加強教師培訓,以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和專業(yè)化水平。高品質學校的建立,離不開對教師素質和能力的培養(yǎng),特別是對剛步入教師行業(yè)的青年教師的培訓。如何提高青年教師素質和能力的提升,那就需要優(yōu)秀的老教師來引導青年教師,還需要學校給予青年教師更多的學習和鍛煉的機會。一方面,學??梢灾贫ㄒ粋€“師徒”計劃,簡言之就是一個老教師帶一個青年教師,以自己豐富的教學經驗對剛參加工作的教師進行一定的指導,并對其教學進行觀摩和提供意見與建議。同時,老教師也可以從青年教師的身上學習更多的新觀念和知識,對自己的教學能力也具有相當大的提升。另一方面,可以通過“教研活動”、“推門聽課”、“新教師培訓”或是“青年教師技能大賽”等方式為青年教師提供更多的學習和鍛煉機會,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提升教學能力、豐富教學經驗。
參考文獻:
[1]殷群.高品質學校建設“四化”路徑[J].教育研究與評論,2016,(11):23-25.
[2]張云雷.品質學校建設的幾點思考[J].基礎教育參考,2014,(01):16-17.
(作者單位:[1]蔣志游,四川省德陽中學校;[2]張思思,德陽市金沙江路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