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 佳, 莊曉華, 闞麗虹, 蔡振榮, 朱中生
(復旦大學附屬上海市浦東醫(yī)院 心內(nèi)科, 上海, 201399)
心力衰竭是臨床常見的一種心血管疾病,主要因多種原因?qū)е麓笮呐K功能結構及功能出現(xiàn)異常,誘發(fā)心室出現(xiàn)射血及充盈能力障礙,繼而無法滿足心肌供氧及正常組織代謝,導致患者出現(xiàn)心悸、呼吸困難、心絞痛等不適癥狀。頑固性心力衰竭又稱“難治性心力衰竭”,主要指患者在確診心力衰竭后,積極進行常規(guī)對癥治療后仍無效,需住院治療[1-2]。頑固性心力衰竭是各種疾病誘發(fā)心力衰竭發(fā)展的終末階段,屬于一種較為復雜的臨床綜合征,而老年患者常合并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身體狀況較差,若未能及時進行有效治療,將危及生命安全[3-4]。因此,臨床及時有效地評估老年頑固性心衰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制定針對性的治療方案,對及時控制病情以及改善患者預后意義重大。相關研究[5-6]證實,心力衰竭患者血清Ⅲ型前膠原氨基端肽(PⅢNP)及半乳糖凝集素3(Gal-3)水平顯著高于健康人群,且與患者預后具有一定相關性。本研究回顧性分析95例頑固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的臨床資料,探討血清PⅢNP及Gal-3水平與老年頑固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相關性,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本院2018年3月—2019年7月收治的95例老年頑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男51例,女44例; 年齡60~89歲,平均(68.34±6.62)歲; 其中冠心病54例,擴張型心肌病12例,高血壓性心臟病18例,擴張型心肌病11例。納入標準: ① 符合《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7]中相關診斷標準,并且經(jīng)β受體阻滯劑、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RAAS)抑制劑、利尿劑及征象肌力藥等綜合對癥治療后,效果不甚理想,仍需住院治療的頑固性心力衰竭治療者; ② 美國紐約心臟病學會(NYHA)心功能分級為Ⅲ~Ⅳ級; ③ 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40%; ④ 休息或輕微活動期間出現(xiàn)呼吸困難癥狀者; ⑤ 心力衰竭發(fā)生時間大于6個月; ⑥臨床資料完整者。排除標準: ① 合并心源性休克者; ② 伴有嚴重瓣膜狹窄、狹窄性心包炎、肥厚型心肌病及限制性心肌病者; ③ 伴有3個月以內(nèi)急性創(chuàng)傷者; ④ 合并急性心肌梗死、腦卒中、肺栓塞及自身免疫性疾病者; ⑤ 合并肝、腎、肺及骨代謝疾病及結締組織者。
1.2 分組方法
NYHA心功能分級標準: 心臟病史,活動不受限,正常活動未出現(xiàn)心悸、心絞痛及呼吸困難癥狀,為Ⅰ級; 心臟病史,活動受限,休息時無癥狀,活動后出現(xiàn)心悸、心絞痛及呼吸困難癥狀,為Ⅱ級; 心臟病患者活動活動明顯受限,休息時未出現(xiàn)不適,稍作活動即會出現(xiàn)心悸、心絞痛及呼吸困難癥狀,為Ⅲ級; 活動嚴重受限,休息時仍出現(xiàn)心悸、心絞痛及呼吸困難癥狀,且活動后癥狀加重,為Ⅳ級。根據(jù)NYHA心功能分級標準將95例患者分為2組,其中心功能為Ⅲ級的59例患者納入A組,心功能為Ⅳ級的36例患者納入B組。
1.3 研究方法
設計一般情況調(diào)查量表,仔細查閱患者的病歷資料,詳細記錄2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性別、年齡、體質(zhì)量指數(shù)、冠心病、高血壓、吸煙史等)及血清PⅢNP、Gal-3水平。血清檢查: 入院次日清晨抽取患者空腹靜脈血5 mL, 將血液樣本置于EDTA-2K抗凝管中,搖勻待血液凝固后, 10 min后, 3 000轉(zhuǎn)/min離心15 min, 取上清液放于離心管中,放置于-80 ℃冰箱中保存,集中后進行統(tǒng)一檢測,選用全自動電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儀(美國拜耳公司,型號ACS180), 采用電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法檢測PⅢNP水平; 選用酶標儀(深圳市匯松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型號MB-530), 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Gal-3水平,其中酶標儀在450 nm波長下檢測吸光度,并通過標準曲線計算Gal-3, 檢測試劑盒均由上海酶聯(lián)生物有限公司提供。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2.1 一般資料比較
2組患者性別、年齡、體質(zhì)量指數(shù)、合并癥及吸煙史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2.2 血清指標比較
A組患者血清PⅢNP、Gal-3均低于B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2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
表2 2組患者血清PⅢNP、Gal-3水平對比 ng/mL
PⅢNP: Ⅲ型前膠原氨基端肽; Gal-3: 半乳糖凝集素3。
與A組比較, *P<0.05。
2.3 血清PⅢNP、Gal-3與老年頑固性心衰患者心功能的相關性
Spearman相關性分析顯示,血清PⅢNP、Gal-3與老年頑固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分級呈正相關(r=0.429、0.424,P<0.05)。
目前,心力衰竭發(fā)生的具體機制尚不明確,但臨床普遍認為心力衰竭的發(fā)生及發(fā)展與心室重構存在一定聯(lián)系。當心肌出現(xiàn)損傷或負荷量增大時,會促使心肌發(fā)生代償作用,以保證心肌正常血流灌注,而心肌代償?shù)拈L期持續(xù)發(fā)生,會導致心室壁增厚、左心室重塑和擴張、心肌細胞肥厚等一系列病理過程,最終導致心室重塑,出現(xiàn)心肌功能不全,進而誘發(fā)心力衰竭[8-10]。頑固性心力衰竭是指心力衰竭患者在限制水鈉攝入及常規(guī)休息的前提下,經(jīng)過強心劑、利尿劑等藥物治療后,心力衰竭癥狀仍未得到有效控制,該疾病預后較差,患者5年內(nèi)病死率高達40%。老年頑固性心力衰竭患者因年齡較大,常合并多種疾病,肺功能下降,導致發(fā)病后病情更加嚴重,危及生命安全,故及時有效診斷心力衰竭病情及心功能損傷程度,并制定針對性治療方案,對于延緩患者病情發(fā)展尤為關鍵[11-12]。
目前,臨床主要依據(jù)心力衰竭患者的臨床征象、超聲影像、血清學指標等進行早期診斷。常用的血清學檢測指標為B型利鈉肽及N端B型利鈉肽前體,在心力衰竭的病情診斷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并已被廣泛應用于臨床。心臟超聲影像學診斷主要以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心室壁厚度及左心室末期內(nèi)徑等相關參數(shù)對心力衰竭病情嚴重程度及心衰分型進行鑒定,有較高的應用價值,但在心力衰竭心功能損傷程度的評價中仍有一定局限性[13-14]。近年來,新型血清標志物PⅢNP、Gal-3在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評價中的應用受到廣泛關注。本研究結果顯示,血清PⅢNP、Gal-3與老年頑固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分級呈正相關,表明老年頑固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PⅢNP、Gal-3水平越高,心功能損傷越嚴重,可為臨床早期判定患者病情提供有效幫助。
心肌纖維化是心室重塑的主要表現(xiàn),主要表現(xiàn)為心肌細胞外基質(zhì)量增加和沉積,而細胞外基質(zhì)是一種大分子結構,主要由糖、蛋白聚糖及蛋白構成,其有效保證了心肌結構的完整性。心肌膠原是心肌細胞外基質(zhì)主要組成部分,可有效維持心肌三維空間結構,具有支持心臟結構、增加膠原濃度的作用,因此心肌細胞外基質(zhì)的成分及含量可有效評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損傷程度[15-18]。心肌膠原是由Ⅰ、Ⅲ、Ⅳ、Ⅴ、Ⅵ 5型組成,而PⅢNP是其中Ⅲ型前膠原代謝過程中經(jīng)過一系列修飾及蛋白酶剪切后形成,并釋放至血液中,因此血清中PⅢNP水平可反映心肌膠原含量,水平越高則表明心肌膠原合成量增加,心臟纖維化程度越嚴重,則心功能損傷越嚴重[19-22]。此外,在心力衰竭發(fā)生過程中,除了心肌代償性心肌肥大外,炎癥反應也在一定程度上參與了疾病的發(fā)生與發(fā)展,而Gal-3是由巨噬細胞分泌而來,且是半乳糖聚集家族中唯一具有嵌合體結構的物質(zhì),具有細胞內(nèi)及細胞外功能,其在線粒體及胞漿中,可與抗凋亡信號分子相互作用,而在細胞外,能夠以獨特方式調(diào)節(jié)細胞黏附。Gal-3主要表達于巨噬細胞、上皮細胞表面,參與了細胞活化、增殖、凋亡等過程,因此Gal-3水平增加激活細胞周期蛋白,并與細胞周期蛋白結合形成復合物,繼而誘導心肌纖維細胞增殖,誘發(fā)心力衰竭,且Gal-3表達促進促炎因子的分泌及釋放,繼而介導心肌炎癥反應,加重心肌損傷程度,因此血清PⅢNP及Gal-3在評價老年頑固性心力衰竭疾病中具有一定應用價值[23-27]。但本研究仍存在一定局限性,如樣本量較少,研究結果可能存在一定偏差,且本研究血液標本均在患者入院次日采集,未在治療后進行血液標本采集,關于血清PⅢNP及Gal-3水平是否會隨著老年頑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控制或好轉(zhuǎn)而發(fā)生變化,后期仍需進一步擴大樣本量進行深入研究。
綜上所述,血清PⅢNP及Gal-3水平與老年頑固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嚴重程度呈正相關,其水平越高,則心功能損傷越嚴重,提示血清PⅢNP及Gal-3水可作為評價老年頑固性心衰患者心功能損傷程度的指標,為臨床早期診療提供客觀參考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