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媛
摘要:開展文學社團活動課,能夠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愛好語文的穩(wěn)固情感;讓學生動腦、動口、動手,自主學習,主動發(fā)展;激勵學生渴求知識的欲望,打破思維定勢,鼓勵學生標新立異,幫助學生構架起豐富多彩的科學的語文知識結構,發(fā)展智力,提高能力。
關鍵詞:文學社團;活動課;學生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33.3 ? ? 文獻標識碼:B ? ?文章編號:1672-1578(2020)12-0086-01
1.寓教于樂,培養(yǎng)興趣
所謂興趣是人們力求認識和趨向事物的個別傾向。人有了某種興趣就會對一定的事物或活動表現出肯定的情緒,它是推動人們進行學習的內在動力。遺憾的是,有關資料表明: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隨年級的增高而呈下降趨勢。這不能不說是語文教師的悲哀。通過幾年的文學社團活動課的教學實踐,我認識到語文活動課比語文教學更容易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這是因為:第一,文學社團活動課形式多樣,較適合學生的好動、好奇心理;第二,文學社團活動課自主性強,給學生提供了較大的選擇余地,易形成誘發(fā)學生要求參與的良好氛圍;第三,文學社團活動課立竿見影,成功感會使學生增強信心;第四,文學社團活動課的適應面廣,不論哪一層次的學生都有可能做到一點,只要學生參與、思考,就有收獲的機會。
文學社團活動課的具體形式有:故事會、談天說地、編演課本劇、成語接龍、戶外采風、辯論賽等。豐富多彩的形式不僅讓學生體會到了學習語文的樂趣,而且培養(yǎng)起了學生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別開生面的辯論賽,學生在查閱、搜集、準備工作中,不僅使知識得到了消化,同時學生的學習方法、自學能力、組織協調能力等綜合素質也得到了培養(yǎng)鍛煉。故事會,既有濃厚的興趣性,又培養(yǎng)了學生認真讀書、認真搜集資料的習慣,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談天說地使學生有了表現自我的機會,增強了自信心,提高了學習語文的興趣。編演課本劇,使學生在一片融融的笑聲中加強了對課本的理解,提高了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成語接龍比賽,形成了一種積極參與的良好氛圍;接的最多的同學和小組,當場發(fā)獎,激發(fā)了學生的成功感、自信心;還養(yǎng)成了課下讀書、積累的習慣。如果把語文素質比喻成一座寶庫,那么文學社團活動課則是打開這座寶庫的一把金鑰匙。
2.口、手、腦并用,培養(yǎng)能力
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培養(yǎng)語言技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知識掌握的再準確、再熟練也不等于語言技能就形成了、完善了。語言技能的形成,需要在語文學習中,在社會生活中反復的使用、揣摩、比較才能逐漸形成。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也曾指出:“教、學、做是一件事,而不是三件事。我們都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薄跋壬米鰜斫?,乃是真教;學生拿做來學,乃是實學?!边@里強調的是語文學習的實踐性,在“做”中學。文學社團活動課能夠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也就是說能讓學生親自去“做”。在“做”中形成技能,在“做”中提高素質。
故事會,首先要學生積極動腦去搜集素材,這就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另外在活動過程中,可以訓練學生說話的生動性和鼓動性。詩配畫、辦刊物,要求學生手腦并用,在詩配畫的過程中,既加深了學生對詩的主旨、意境的理解,又提高了想象能力。在辦刊物的過程中,學生的繪畫能力、編輯能力、篩選信息能力、寫作能力同時得到了提高。
在文學社團活動課中,學生真真正正做到動口、動手、動腦,語文能力也相應的邁上了一個新臺階。如果說語文素質是一根蠟燭的話,那么文學社團活動課則是引燃這根蠟燭的必要溫度。
3.突出個體,發(fā)展個性
以學生為主體,是“人”獨立意識的覺醒。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讀、寫、聽、說能力的形成,起決定作用的是學生的自悟和自練。遵循語文學習的規(guī)律,就必須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文學社團活動課,能夠真正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例如:在編演課本劇時,可以讓一些作文水平較高的學生主編、導,讓情感豐富、擅長表達的學生當演員,讓一些喜歡“評頭論足”的學生當評委。這樣,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課本內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有助于形成完善的個性。
4.陶冶情操、鼓勵創(chuàng)造
未來的文盲不是不會閱讀的人,而是沒有學會學習的人,沒有學會創(chuàng)造的人。文學社團活動課可以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對文學藝術的鑒賞力和創(chuàng)造力,陶冶人的情操,提高學生的生活情趣,使學生變得更高尚、積極,在思想上、情感上得到健康成長。比如:欣賞詩詞配音活動課,就能夠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陶冶作用。古詩詞是千百年來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是歷經考驗流傳下來的精品杰作,具有對稱美、節(jié)奏美、意境美和韻律美。學生跟著錄音反復閱讀、背誦,最后讓學生閉上眼睛,靜聽配以體現詩詞意境的輕音樂,仔細品味詩中的意境美。王國維曾說:“昔人論詩詞,有景語、情語之別,不如一切景語皆情語也。”情景交融,學生在美的熏陶中陶冶了情感,凈化了心靈,提高了文學素養(yǎng)。
文學社團活動課同時又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的最佳途徑之一,最易于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的積極性,發(fā)揮創(chuàng)造的才能,形成科學的態(tài)度和艱苦奮斗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故事會,編演課本劇,辦刊物等,這些活動課中始終貫穿著創(chuàng)造性原則,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欲望,而且訓練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學會了創(chuàng)造方法。
總之,文學社團活動課充分體現了學生不拘一格學語文的學習方法,它是提高學生語文素質的重要途徑。作為語文教師,我們一定要重視文學社團活動課,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學習形式中收獲知識,提升能力!
參考文獻:
[1] 方喜紅.開展文學社團活動 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J].甘肅教育,2017(07):96.
[2] 邵天偉.校園文學社團活動與語文教學[J].語文教學之友,2008(01):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