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醫(yī)藥大學( 201203)
目,是人體重要的官竅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先秦時期,古人已經認識到眼疾的問題,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畫里也記載了治療眼病的藥物。大約公元六世紀,唐代政府設立的“太醫(yī)署”里已經專門開設治療目疾在內的五官科。唐代醫(yī)家王燾主編的《外臺秘要》中記載了一張著名的“洗眼方”,方用秦皮、黃柏皮、蕤仁、細辛、茺蔚子、黃連六味藥,以古銅錢為引,以水二升煮取八合,讓患者平旦洗目,治療“漠漠視物不見,并翳”的眼病,“翳”就是目中生翳狀物的一種眼疾。
傳統(tǒng)醫(yī)學認為,多食辛辣食物對目有損害。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云:“其辛能散氣,熱能助火,久食傷肺損目?!泵鞔t(yī)家江瓘在《名醫(yī)類案》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案例:有一個中年人,非常喜歡吃豬肉煎餅,有一次晚上就著大蒜和醋做佐料,吃了很多,又喝了酒,睡在暖炕上,第二天早上起來,結果發(fā)現(xiàn)自己什么也看不清了,瞳孔完全散大,沒辦法聚光。這個病情很復雜,當時群醫(yī)束手,“百治不效”。李東垣認為:“《經》曰‘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于目而為之精’,又云‘筋骨氣血之精而為脈,并為系,上屬于腦’,瞳子(及瞳孔)是黑色也應該系于陰,現(xiàn)在瞳子散大,是吃辛辣陽熱的食物太過的緣故,這就如同《內經》所說壯火食氣的道理一樣?!彼?,他用大劑量的黃芩、黃連,苦寒瀉熱,配伍生熟地和當歸等甘寒養(yǎng)血之品,收到了良好的治療效果。
除了飲食習慣不當對目有損害,不良的生活習慣也是視力的大敵?,F(xiàn)代科學研究表明,人體70%的信息都是由眼睛接收的,愛護眼睛在全民已經達成共識。目前看,國內青少年兒童眼睛最大的天敵是“近視”,中國兒童的近視發(fā)病率一直居高不下,而且這個數(shù)字還有上升的趨勢。導致視力減退的原因,《備急千金要方》總結為“極目遠視,數(shù)看日月,夜視星火,夜讀細書,月下看書”,等等,“極目遠視”意思是長時間拼命看遠方的某處,“夜讀細書”就是在晚上閱讀書上的小字。對現(xiàn)代社會的孩子來說,對應的就是不良的生活習慣和不正確的學習方式。很多兒童的持筆姿勢不對,如果握筆時拇指和食指接觸,會影響視野,更容易導致近視。相對于古代的夜讀細書,現(xiàn)代的孩子遇到的問題恰恰相反,他們往往暴露在過強的燈光下。研究表明,過強的照明與過暗的光線對眼睛的損壞一樣嚴重。另外,目前青少年普遍以看手機或平板打游戲為主要的課余娛樂方式,眼睛長久的停留在閃亮的屏幕上,對視力的損壞也非常大,長時間盯著手機或者電腦屏幕,眨眼睛的次數(shù)隨之減少,造成淚膜層破壞,從而引發(fā)干眼癥。
綜上所述,保持良好的飲食和作息習慣,注意用眼衛(wèi)生,增加優(yōu)質蛋白和脂肪的攝入,適當運動,持之以恒,我們才能擁有一雙善睞的明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