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菲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都市情感作家,專為本刊撰寫熟男熟女的奇情美食。
認識惠明茶是在上海靜安寺的會客廳里。時值江南梅雨季,窗欞外雨滴淅淅瀝瀝,慧明法師(上海市佛教協會會長、靜安寺方丈)囑人泡了惠明茶端給我們。
一口入喉,凝萃著山嵐霧靄的清靈與芳冽使胸中積滯瞬間消隱,山林逸氣與冰雪心境在山泉水中起伏的嫩芽葉上相遇了。
不退紅塵心褪俗,慧明法師的開示在惠明茶的襯托下,使靈魂得到無比滋潤。梅雨、古寺、高僧、紅塵、綠茶,都讓我有歲亦何去來、一刻即千年的穿越感,真切卻又清虛的能量汩汩注入,吐故納新,天心、佛心、人心、茶心,在那一刻交匯時互放了光亮。
辭別前,慧明法師贈予我他的日記體著作《行腳》與一盒惠明茶。
走出山門,我竟有點恍惚,心塵洗盡興難盡,仿佛方才一晤只是氤氳水汽中的一個短夢,一刻波杳云深的出離。
寺必有茗茶,僧必善品之,在慧明法師與惠明茶的交集中可見一斑。其實早在西漢時期,四川蒙山甘露寺僧人吳理真就已將七棵茶樹植于清峰,時時澆灌,枝青葉綠,被當地人稱為“仙茶”,這也是我國最早有關茶樹種植的記載。
不同于生發(fā)于茶之品的貴族茶道、生發(fā)于茶之韻的雅士茶道及生發(fā)于茶之味的世俗茶道,禪宗茶道生發(fā)于茶之德,旨在參禪悟道。晚唐百丈懷海禪師創(chuàng)立的《百丈清規(guī)》不時浮現茶葉的芬芳,也將茶融入禪門清規(guī)中。以茶為機鋒,探究禪意,共悟佛境。茶心佛心,何異何殊。
公元661年(唐高宗龍朔元年),禪宗六祖惠能與惠明禪師在江西大庾嶺上分手后,惠能往南走,惠明往北走,各自護法?;菝鞫U師來到浙江景寧,在南泉山(敕木山)結廬修禪,一住3年。
惠明禪師素來是茶的知音,發(fā)現敕木山上有野生茶樹生長,就采茶炒制,利用茶葉治愈了眾山民的重疾,并教化山民,向他們傳授種茶、制茶技藝,在景寧民間留下許多佳話。
民眾為了感恩惠明禪師,于公元861 年(唐咸通二年)在原址修建了惠明寺,寺僧在周邊種植茶樹。
1650 年畬民移居到惠明寺村以后,大面積開山種茶,將茶命名為“惠明”,佛茶惠明茶于是開啟了流芳久遠的禪茶文化。
景寧是中國唯一的畬族自治縣,也是華東地區(qū)唯一的少數民族自治縣,又稱為“中國畬鄉(xiāng)”,地處浙閩兩省交界的山區(qū),是長三角地區(qū)海拔千米以上高山最多的縣之一,典型的低緯度、高海拔山區(qū)縣。景寧土地肥沃,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晝夜溫差大,霧氣蒸騰,賦予了種植茶葉得天獨厚的環(huán)境。
沿鶴溪河溯流而上,敕木山麓草木蔥蘢,古剎晨鐘暮鼓,遺世獨立。環(huán)敕木山一帶,自然生態(tài)條件尤為優(yōu)越,生長于此的茶葉更是優(yōu)美俊逸,營養(yǎng)豐富,堪稱此中翹楚。景寧也因惠明茶而被授予“中國茶文化之鄉(xiāng)”“全國十大生態(tài)產茶縣”等稱號。
清明前后是茶葉的采摘季節(jié)。勤勞的畬民對茶葉采摘十分考究,或者單芽采,或者細嫩采,動作柔和,所采茶芽斷面整齊,極富儀表之美。且畬民依舊保留著傳統(tǒng)手工炒茶習俗,技術爐火純青。
去畬鄉(xiāng)人家做客,一進屋,主人就會泡上惠明茶,有的還會在茶中加些白糖,俗稱“糖霜稀茶”, 表達主人對來客熱情尊重之意?!邦^碗苦、二碗補、三碗洗洗嘴”的敬茶禮俗,意為主人要敬三道茶,盡顯地主之誼,若客人多喝幾道,主人則更加歡喜。
歷史上,景寧在各寺院、驛站、涼亭、道觀等均設有茶堂,招待過往行人自行飲用。施茶習俗傳承久遠,延續(xù)至今。
惠明迎客茶則融入了禪茶文化元素,行禮、煮水、備具、賞茶、滌器、煮茶、泡茶、謝茶, 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讓人津津有味,沉醉其中。
突然想到好友說過,一個城鎮(zhèn)的魅力不在于它有多么輝煌久遠的歷史,而在于它的居民是否承載了這份歷史與自信。
一杯飲完,洗胸中之積滯、致清和之精氣,目渺辰星,深情萬斛,靜而不爭,天地皆寬,有種仿佛被開過光的靈透殊勝,一切都妙不可言。
惠明茶因僧得名,千古禪茶,與禪相緣、與寺為伴,從不曾間斷。明清時期,惠明茶被列為朝廷貢品。據《處州府志》記載:“明成化十八年 ,進貢茶芽二斤;清乾隆五十四年,又上貢惠明新芽茶三斤?!?/p>
1915年,惠明茶以蘭香果韻的獨特風格在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上獲得金質獎章和一等榮譽證書(最高等級獎)。1978 年后,惠明茶被正式定名為“金獎惠明茶”。
此后,“金獎惠明茶”更是屢獲殊榮,不勝枚舉,比如連續(xù)榮獲國家商業(yè)部“全國名茶”稱號;在上海世博會上再獲金獎,被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授予“中華文化名茶”稱號;榮獲中國國際茶葉博覽會金獎、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農業(yè)部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惠明茶還被確定為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特供專用茶。
如今,惠明寺與上海市靜安區(qū)共同開發(fā)建設了惠明禪茶文化產業(yè)園。同時還開展了惠明茶會、惠明茶器具原創(chuàng)大賽等一系列活動,開設了靜安寺惠明茶專柜,通過“問海借力”,為惠明茶產業(yè)發(fā)展注入了活力、提升了動力。
江南人大多有綠茶情結,四季皆宜。不過,慧明法師賜贈的惠明茶我不敢唐突飲用,而是先供奉在家中佛龕前數日,待到吉日以虔誠之心焚香、啟封、溫杯、投茶、潤茶、沖泡、觀形、聞香,然后細細品賞。
竊以為惠明茶對環(huán)境與心境都是有一定要求的,這種要求不僅是物理的,更是精神的。它的氣息是一種能量,內存于萬物之中,又超越于萬物之外。有一瞬間我覺得我與這款茶會有交集, 又有那么一瞬,我覺得我們并不適合。
好茶如上好的情感,向下不兼容。世間好茶那么多,能從中蒸騰出靈魂感的,惠明茶是為數不多的品種之一。
它茶韻清雅,芬馥如蘭,外形細緊婀娜,綠潤典雅,銀毫顯露,英風秀逸,神充氣足。喝惠明茶的感受十分耐人尋味,不只因為它的茶湯嫩綠鮮醇、清香飛揚、回甘多變,更在于情緒上已然醞釀出宗教之美,一杯飲完,洗胸中之積滯、致清和之精氣,目渺辰星,深情萬斛,靜而不爭,天地皆寬,有種仿佛被開過光的靈透殊勝,一切都妙不可言。
所謂甘露,也不過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