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聯通4G網絡經過近5年的建設,已實現城區(qū)連片覆蓋,2I2C用戶聚焦區(qū)域覆蓋滿足度92%,全集團排名第2;聚焦區(qū)域覆蓋滿足度94.6%,全集團排名第2。整體網絡質量已走在全國前列。通過MR數據采集,在電平值為-112 dBm標準上與山東移動相當,但在電平值為-100 dBm標準上差距較大,在深度覆蓋上明顯弱于山東移動。通過小區(qū)級MR數據分析,山東聯通城區(qū)目前約有1.0萬個弱覆蓋小區(qū),該部分小區(qū)多數是因此業(yè)主原因無法建設L1800/L2100而導致的弱覆蓋。考慮到目前聯通現有的頻譜資源,與競爭對手相比,中頻頻譜資源明顯優(yōu)于友商,但由于GSM網、WCDMA網的存在,無法充分整合該部分頻譜用于LTE建設,尤其是GSM網同時占用900 M及1800 M兩段頻譜,頻譜利用率較低。再加上目前山東聯通存量大量2G物聯網用戶及400萬的2G用戶,GSM網暫時無法關停。
基于以上現網問題分析,山東聯通需要充分利用900 M低頻優(yōu)勢,解決淺層深度覆蓋問題,提升MR覆蓋率;通過900 M基本連片覆蓋,騰退1800 M頻譜用于4G擴容,并實現2G功能虛擬化降低能耗。本文對實際L900工程案例數據進行研究分析,通過測試分析L900不同場景的覆蓋效果、L900站點的業(yè)務性能及干擾測試等方面,驗證了900 M低頻是解決淺層深度覆蓋的重要手段。
我們分別對不同典型場景進行L900 M鎖頻、1 800 M 鎖頻和自由駐留等3種模式的DT測試和CQT測試,重點進行室內CQT測試。
測試樓宇選?。?/p>
(1)測試樓宇需選擇未建設室分、周圍無微站;
(2)樓宇按照投影面積近500平、近1 000平、近1 500平、近2 000平、近2 500平五類選取樓宇;
(3)每種投影面積樓宇按照平層(1~2層)、多層(6~7層)、中高層(10~18層)、高層(高度低于100米)、超高層(高度高于100米)五類再次遴選。
站址選?。?/p>
(1)L1 800L900站址需同掛高、同方位角,保證L1 800/L900覆蓋差異是由頻段差異產生的;
(2)L1 800L900站址建議高于周圍建筑平均高度5以上,且掛高要求不低于25米,建議掛高在30~50米;
測試路徑選?。?/p>
(1)相近投影面積、相近高度、用途相近的建筑物在L1 800L900站址主瓣方向按照與站址距離100米、200米、400米、600米4個距離選取建筑物測試(居民區(qū)測試按照同類建筑物連續(xù)測試至少3棟樓宇,要求該3棟樓宇與站址距離由近及遠);
(2)每類樓宇里至少選取高層、中層、低層測試;
(3)如測試區(qū)域內某場景樓宇比例較高,則可選取較多的該類場景樓宇。
2.2.1 多層居民區(qū)
(1)測試區(qū)域環(huán)境:場景內以20米以下鋼混結構民宅為主要建筑,周圍建筑物平均樓間距約在20~35米之間,區(qū)域內共有建筑物30棟,平均高度21米。
(2)現網站址分布:覆蓋本網格共有4G室外物理站點9個。其中L1 800宏站物理站點9個;L900宏站物理站點4個。
(3)居民區(qū)DT測試
居民區(qū)和小區(qū)內電平值RSRP的路測數據如表1所示。
表1 路測數據統計表
經測試驗證,在此掛高下,站間距在500米左右,L900基站可有效提高小區(qū)深度覆蓋和道路深度覆蓋水平。
2.2.2 高層居民區(qū)
(1)測試區(qū)域環(huán)境:測試區(qū)域的小區(qū)共有39棟高層住宅樓,寬4排,長12排,人口密集度大。
(2)現網站址分布:小區(qū)內原有2個UL2100配置的4G基站,小區(qū)外設置有1個L1 800基站。室外基站天線掛高為45米,測試樓宇位于第二和第三扇區(qū),測試樓宇與站址距離分為近距離、中距離及遠距離。
(3)樓宇內測試:本測試站點L900和L2 100共站點覆蓋,L1 800為小區(qū)外獨立站點。分近、中、遠三點進行測試,具體測試情況如表2、表3、表4、表5所示。
表2 居民區(qū)CQT測試統計表
經測試驗證,近點和中點樓宇中高層信號要好于低層;室內覆蓋L900比相鄰L1800覆蓋強20 dB左右,相對于同站覆蓋的L2 100網絡覆蓋增強15 dB左右,在封閉性較好的大型居民小區(qū)內建設L900能夠有效的改善LTE網絡的深度覆蓋。
2.2.3 廠礦企業(yè)
(1)測試區(qū)域環(huán)境:選取環(huán)聯批發(fā)市場為測試點,區(qū)域內為1~2層大型倉庫。
(2)現網站址分布:測試區(qū)域內東方鞋城基站開通L900和L1 800,天線掛高45米,以此選取東方鞋城距離測試區(qū)域的近點、中點和遠點分別測試。
(3)測試指標如表3所示。
表3 廠礦企業(yè)測試指標統計表
DT、CQT結果表明,在樓層較低的大型廠區(qū),L900覆蓋電平優(yōu)于L1 800小區(qū),平均RSRP提升7~8 dB,室內提升更為明顯。在類似樓層較低的空曠區(qū)域,L900有效覆蓋距離在600米以上,規(guī)劃組網時可加大站間距。
2.2.4 商務樓宇
(1)測試區(qū)域環(huán)境:選取山東青島孚大酒店為測試點,此酒店位于香港中路,周圍以中高層商務樓宇為主。
(2)現網站址分布:現網有山孚大酒店1個基站,L1 800與L900采用相同的參數設置、工參設置。
(3)測試指標如表4所示。
表4 商務樓宇測試指標統計表
在商務區(qū)覆蓋L900較L1 800高6 dB左右,在上述寫字樓L1 800弱覆蓋時,L900均優(yōu)于-110 dBm,有效改善寫字樓深度覆蓋。
我們對L900開通3 M和5 M帶寬分別進行業(yè)務性能方面的測試。L900開通后3 M帶寬單小區(qū)峰值下行速率16.3 Mbit/s,平均速率10.08 Mbit/s,上行峰值速率6.28 Mbit/s,平均速率3.11 Mbit/s。L900開通后5 M帶寬小區(qū)峰值下行速率27.8 Mbit/s,平均速率22.7 Mbit/s,上行峰值速率9.54 Mbit/s,平均7.74 Mbit/s。
對于L900干擾方面的測試,我們通過L900下行干擾和上行干擾分別進行測試,相關情況如下所述。
(1)L900下行干擾
選取嶗山會展中心周邊區(qū)域同時具有高層居民區(qū)、寫字樓及空曠無遮擋3種無線場景,選擇此區(qū)域進行覆蓋質量控制驗證。L900由于目前站點較少,同頻干擾少,通過RF調整,L900下行覆蓋質量高于L1 800。本次測試區(qū)域內L1 800基站10個,L900基站5個。
表5 L900下行覆蓋質量統計表
(2)L900上行干擾
通過提取現網53個已開通L900小區(qū)的RTWP,平均RTWP在-108.17 dBm,16個小區(qū)RTWP高于-105 dBm,占開通小區(qū)的28%(全網L1 800/2 100小區(qū)RTWP高于-105 dBm占比7.35% ),L900存在上行干擾的小區(qū)占比較高。L900強干擾小區(qū)無明顯閑忙時特征。
另外,通過華為GC平臺分析,每PRB干擾均在-98 dBm左右,統計數據如圖1所示。
圖1 L900上行每RB干擾電平分布圖
根據數據判斷,干擾源為外部干擾。不同的干擾類型,解決方案不一樣,干擾強度越大,影響越大,需要優(yōu)先處理,900 M干擾問題可遵循如圖2原則進行系統性的有效處理解決。
圖2 L900上行解決方案圖
L900基站相較于高頻基站,有較低的自由空間損耗,更好的繞射能力,穿透損耗更小,能夠實現多穿一堵墻,多覆蓋一層樓的目標。通過實際案例測試分析,L900基站無明顯干擾,無明顯底噪抬升的現象。相比現網L1 800覆蓋,L900網絡質量優(yōu)良覆蓋率更高。但受頻譜資源限制,900 M頻譜僅有6 M帶寬無法有效分擔L1 800業(yè)務量,然而隨著900 M新的5 M頻譜資源到位后就可可有效分擔L1 800業(yè)務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