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案是在“童真語文”的教學思想觀照下展開的,較好地體現(xiàn)童真課堂“在兒童中學”的教學原則。教師巧妙地“化教為學”,不待教師講,讓兒童自主地借助注釋、借助和現(xiàn)代文的比較閱讀來真正讀懂小古文,讓學習真實地發(fā)生在兒童身上。兒童運用理性思維展開自主質疑,通過主動積極的思維活動促進深度學習,在“來回走”的過程中自然地讀出故事內涵。整堂課體現(xiàn)的就是兒童“學出來的好”,深度學習的增量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
【課堂實錄】
一、由故事入手,自主初解題意
師:看仔細嘍,我們先來玩一個“看圖畫猜成語”的游戲。
(生依次說出“揠苗助長、刻舟求劍、南轅北轍、守株待兔”)
師:這四個成語有什么共同特點嗎?
生:它們都是寓言故事。
生:它們都是四字成語。
師:“守株待兔”是我們學過的故事,守的是——
生(齊):“株”。
師:“株”指的是——
生:指的是樹樁。
師:“待”的意思是——
生:“待”的意思是等待。
師:哪位小朋友來說一說“守株待兔”的字面意思?
生:守在樹樁前面等待兔子。
師:“守株待兔”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課文,不過,今天我們學的是小古文版的“守株待兔”。請你拿起筆,把“守株待兔”這個成語工工整整地寫到課題上方。
師:請注意,“株”是——木字旁,“待”是——
生(齊):雙人旁。
師:變成“單人旁”就讀——
生(齊)讀:侍。
師:“服侍”的“侍”。
(生書寫,師巡視,提醒寫字姿勢要端正,表揚字寫得漂亮的同學)
二、古今比較,自主掃除障礙
師:你的手里分別有古文版和現(xiàn)代文版的《守株待兔》,請你快速地瀏覽,看看它們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一眼就能看出來的不一樣。
生:古時候的字很少,現(xiàn)代版的字很多。
師:“字很少”說明古文版的篇幅比較短小,語言比較精練?,F(xiàn)在就讓我們讀讀古文版的,請你自由地、大聲地讀兩遍。
(生自由地讀古文)
師:你感覺哪句話比較難讀?
生(疙里疙瘩地讀):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
師:確實有點難讀,我們一起來看看?!榜纭弊xlěi,它是古代耕田用的一種農具,耕者正拿著這個農具在勞動呢!“耕”和“耒”比較,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耒”是“耕”的偏旁。
師:“釋”也是我們要學寫的字。
(課件出示“釆”和“釋”,“耒”和“耕”)
師:仔細觀察,看看“耕”和“釋”這兩個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兩個字偏旁的“捺”都變成了點。
生:“釋”和“耕”都是左窄右寬。
師:“釋”的偏旁你認識嗎?
生(部分):是“采”。
生(部分):好像不是“采”。
師:像“采”不是“采”,它讀biàn。讓我們一起伸出手指,一起書空“釆”這個偏旁。
(師生一起書空偏旁“釆”,強調筆畫“點”)
師:寫好了這個偏旁,你一定能寫好“釋”字。現(xiàn)在和老師一起來寫寫“耕”字。
(師板書范寫“耕”,特別提示穿插的筆畫。生書空。)
師:請你拿起筆認認真真地各寫一個,寫完以后,如果發(fā)現(xiàn)哪一個寫得不夠好,就再寫第二個,爭取一個比一個寫得好。
(生寫字,師巡視,提醒寫字姿勢要端正,表揚字寫得漂亮的同學)
師:我們學了這幾個字后再來讀這個長句子,肯定能讀好。老師先讀一讀,你聽聽,讀的時候要注意什么呢?
生:“因”后面要空一下,然后讀“釋其耒”,然后再空一下,讀“而守株”,然后空一下,再讀“冀復得兔”。
師:掌聲送給她,她有了一個偉大的發(fā)現(xiàn):讀小古文要注意停頓。誰也來讀讀這個句子?
(課件出示: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
(生讀句子)(刻意停頓)
師:停頓時,要音斷氣不斷。如果音斷了,氣也斷了,那這個句子就沒有生命了。我們大家一起讀一讀。
(生齊讀)(停頓自然)
三、古今參讀,自主讀懂故事
課件出示: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
師: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合作讀小古文吧,老師讀畫橫線的部分,你們讀其他部分。
(師生合作讀)
師:交換一下,現(xiàn)在你們來讀畫橫線的部分。
(師生再合作讀)
師:小古文可不能這樣讀,讓我們一個句子一個句子地來讀??纯?,它一共有幾個句子?
生(數(shù)句子):5個。
師:那我們就請5個同學來進行“開火車”讀吧。
(生“開火車”讀小古文)
師:一個句子一個句子連起來就成了一篇,現(xiàn)在請大家自己讀讀這篇小古文,邊讀邊想“哪個字哪個詞自己讀不懂”。
(生自由讀小古文)
師:讀不懂怎么辦?今天老師不講,請小朋友自己來讀懂小古文,我們可以借助注釋,可以借助現(xiàn)代文版的《守株待兔》來讀懂小古文。比如“耕者”的意思我不懂,我就把它畫出來,然后先去看注釋,注釋里沒有解釋,我就去讀現(xiàn)代文版的故事,一讀,我就知道“耕者”的意思就是——
生(齊):農夫。
師:好,我們就這樣來自己讀懂小古文。
(學生靜靜地展開“獨學”,教師充分保證了獨學的時間)
師:已經完成學習任務的同學,可以和同桌分享一下自己學懂的字詞,注意讓平常不太說話的同學先交流哦。
(同桌學生展開“對學”,課堂里交流熱烈)
師:剛剛是一個字一個詞的解釋,集體交流的時候要稍微提高一點難度,哪句話的意思你讀懂了?
生:我讀懂了“兔走觸株,折頸而死”的意思,就是——有一天,一只兔子撞到了木樁上,然后折斷脖子死了。
生:兔子忽然從樹叢里竄出來,撞在了樹樁上,折斷了脖子死了。
師:那我就要考考你了,“走”的意思是?
生:“走”的意思是“跑”。
師:那“兔走”就是——
生(齊):兔子跑。
師:那“龜兔競走”呢?
生:就是“龜兔賽跑”。
師:“百獸見之皆走”就是——
生:百獸看到了老虎,都跑了。
師:這讓我們想到了哪個故事?
生:狐假虎威。
師:古文中的“走”是“跑”的意思,古詩中的“走”也是“跑”的意思?!皟和弊咦伏S蝶”就是——
生:兒童奔跑著追趕著黃蝶。
師:兒童急走追黃蝶——
生:飛入菜花無處尋。
師:好,讓我們把這些積累下來,一起讀一讀。
(生齊讀積累)
生:“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的意思是兔子不可能再次得到,而他一直被宋國人笑話。
師:如果現(xiàn)在你能夠不看現(xiàn)代文,把意思說出來,那才叫讀懂。
生:“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的意思是“于是他放下農具守著樹樁,還希望得到撞死的兔子”。
師:“冀復得兔”里有一個“復”,“復”的意思是——
生:“復”的意思是“再”。
師:那“冀復得兔”就是——
生:希望再得到兔子。
生:“田中有株”的意思是他的田里有一個樹樁。
生:“宋人有耕者”的意思是宋國有一個農夫。
師:那現(xiàn)在就讓我們連起來和同桌講一件這個故事吧!不看現(xiàn)代文,就看著小古文講,看著小古文能講故事,才算真正讀懂了。
(同桌講故事)(氣氛熱烈)
四、聚焦古文,自主悟出內涵
師:我們借助注釋、借助現(xiàn)代文自己讀懂了這個故事,可真不簡單!讀書想要有更多的收獲,就要積極動腦,試著讀出自己的疑問來?,F(xiàn)在請大家輕輕地讀讀課文的最后一句話,聯(lián)系我們已經了解的內容,試著提出自己的問題。
生:兔子為什么不能復得?
生:他為什么會被宋國人笑話?
生:宋國人在笑話他什么?
師:真好!我們自己提出了三個問題?,F(xiàn)在,我們可以利用手中的現(xiàn)代文、小古文來一一解答這幾個問題。我們先來說說兔子為什么不能復得?
生:已經有兔子撞死,其他的兔子就有自我保護的意識了。
生:這只是個偶然的事情,不可能再發(fā)生。
生:農夫一直守在那里,兔子不可能自己送上門來。
生:這只是農夫的運氣而已,運氣不可能一直都這么好。
師:第一天,耕者在守株待兔,他美美地想著——
生讀(美美地):兔走觸株,折頸而死。
師:一個星期過去了,他照樣在守株待兔,他癡癡地盼著——
生讀(癡癡地):兔走觸株,折頸而死。
師:一個月過去了,他還是在守株待兔,他傻傻地等著——
生讀(傻傻地):兔走觸株,折頸而死。
師:這可能嗎?
生:不可能,他在做白日夢。
生:不可能,他在想不勞而獲。
(交流的過程中,讓學生把關鍵的詞語板書在黑板上)
師:第二個問題是“為什么會被宋國人笑呢”,這個問題很簡單。
生:農夫一直在守株待兔,所以被宋國人笑話了。
師:好,現(xiàn)在你就是宋國人,我們一起來想象一下。春天,當你忙著播種的時候,你看見農夫——
生讀:釋其耒而守株。
師:夏天,當你忙著耕耘的時候,你看見農夫——
生讀:釋其耒而守株。
師:秋天,當你忙著收獲時,你照樣看見農夫——
生1讀:釋其耒而守株。
師:秋天,當你忙著收獲時,你照樣看見農夫——
生2讀:釋其耒而守株。
師:你都快忍不住了,你是不是有話想對農夫說?拿起筆,把你想說的話寫下來。特別要注意,今天我們已經學了小古文,如果你能把小古文中的詞句用進去就更棒了。
師(提示):寫到后面,你如果能再給農夫講一點道理,估計農夫會聽得更明白。
(學生靜靜地寫話——宋國人笑著對農夫說)
師:同桌兩人都已經寫完的,可以先交流交流。
(部分同桌交流,部分學生繼續(xù)寫話)
師:宋國人會笑著對農夫說些什么呢,我們來聽聽。注意,現(xiàn)在你就是宋國人哦!
生:哪有人像你這么笨的,不勞而獲是沒有好回報的,現(xiàn)在你的莊稼都枯萎了,你怎么過日子啊?
師:有誰把古文中的詞句用進去了?
生:哎呀,你簡直是癡心妄想,兔子是不可能經常“觸株”,然后“折頸而死”的。你想不勞而獲,整天做白日夢罷了,你這樣什么事都做不好。
生:你真傻,兔不可復得,你這樣沒日沒夜地守株是沒用的,還不如去耕地。
師:誰覺得自己非讀不可,寫出了和別人不一樣的東西?
生:你不能“釋其耒而守株”,這樣整天想著不勞而獲,還不如自己去勞動,去收獲糧食。
生:你這樣“釋其耒而守株”,得到過兔子嗎?你還是好好耕田,和你的妻子孩子一起生活吧!
生:耕者啊,你怎么那么笨呀,世界上不可能有免費的午餐,你別在那兒坐著空想了,“兔走觸株”只是偶然,只是你運氣好而已。跟我一起來耕地吧!
五、拓展積累,自然傳承文化
師:在同學們的交流里,大大的道理就蘊含在其中了?!妒刂甏谩愤x自古代思想家、散文家韓非的文章《韓非子·五蠹》中,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把這個小小的寓言故事送進自己的記憶倉庫里。
(師生一起有感情地背誦《守株待兔》)
師:《守株待兔》是中國古代寓言里的其中一個,像這樣的中國古代寓言還有很多很多。
(課件出示“《揠苗助長》《南轅北轍》《刻舟求劍》的小古文”)
師:我們一起讀讀這幾個寓言故事的題目。
生(齊讀):揠苗助長、南轅北轍、刻舟求劍。
師:我們回去怎么讀懂這幾篇小古文呢?
生:借助注釋、借助老師提供的現(xiàn)代文版的故事就可以讀懂。
師:真好!學會了這個方法,我們就可以讀懂更多的小古文。下課。
【專家評析】
著名特級教師 周一貫
總觀語文課改的推進,其方向是以學習者為中心,以學習為重點,以深度學習為指向,培育好能適應未來社會需要的德才兼?zhèn)涞男乱淮??!吧疃葘W習”從本質上來說就是語文發(fā)展思維力的學習,無論是語文知識的習得,語文能力的養(yǎng)成,還是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他們的基礎都是人的思維力。沒有思維的深度參與,就不可能有深度學習。
古詩文的教學,因為時代的阻隔和文言與白話的差異,一般都會比較重視以講析為主的“授予”,但由特級教師季科平執(zhí)導的小古文《守株待兔》卻不是這樣,而是借助文言文與白話文的比較閱讀,用學生質疑和合作解疑等教學策略,體現(xiàn)了以學為主、撬動思維支點的新思路,體現(xiàn)了古文導讀一樣可以指向“深度學習”的課改精神之成功實踐。
一、從“已知”到“未知”,鋪墊深度學習的起點
新課伊始,教師首先從學生的“已知”出發(fā),用游戲化的“看圖猜成語”,讓學生回顧一些熟知的成語故事:“揠苗助長”“刻舟求劍”“南轅北轍”“守株待兔”等。所有的認知活動都會遵循從“已知”到“未知”這一客觀規(guī)律。所謂“溫故而知新”就不會使學生視“新知”為畏途,這不僅有著“觸類旁通”的學理依據,而且也深層地揭示了“深度學習”并非僅僅以“深”為求,而是要由淺入深,步步為營,穩(wěn)扎穩(wěn)打。這個富有情趣的進入,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為接下來的比較閱讀(白話文的《守株待兔》與文言文的《守株待兔》),找到了一個十分合適的起點。
二、從“白話”到“文言”,克服深度學習的難點
教師充分運用了學生熟知的《守株待兔》的現(xiàn)代文版(下發(fā)資料)和新學的文言文版,讓學生開展自主的比較閱讀,巧妙地把本來應當以教為主的文言字、詞的解讀,完全轉化為讓學生在兩種版本的比較對照中自主閱讀的活動,從而撬動了激發(fā)學生思維力的支點。這樣,教師可以更多地把力氣投放到生難字的識與寫上?!敖庾x”歷來是文言文教學的難點,但在本案中教師巧妙地借用了兩種版本的比較閱讀,把“聽教師講解”轉化為“讓學生自己思考”,充分顯示了在小古文教學中學生一樣可以擁有自讀自悟的天地,克服了學生在閱讀小古文中如何實施深度學習的難點。
三、從“一處”到“多處”,溝通深度學習的基點
學生閱讀小古文并非沒有一點學習基礎,問題在于教師是否有足夠的教學智慧,去溝通“一處”新知的掌握與“多處”已知的聯(lián)通上,這是本案中十分突出的一個亮點?!妒刂甏谩沸」盼闹小白摺钡墓沤癞惲x現(xiàn)象無疑是“一處”新知,如何與學生“已知”的知識經驗鏈接,化難為易,真正達到理解積累的目的?!巴米哂|株”中的“走”,課文注釋中就有“跑”的解釋,教師就接著引導學生鏈接“龜兔競走”的“走”,“百獸見之皆走”的“走”,“兒童急走追黃蝶”的“走”,等等,進一步理解古詩文中的“走”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礎上再加以誦讀積累,真正領會了“走”的古今異義。這種聯(lián)系知識儲備來解決新問題的能力,本質是善于觸發(fā)思維的聯(lián)動功能,而這也正是進入深度學習的重要基點。
四、從“質疑”到“解疑”,凸顯深度學習的力點
深度學習的關鍵是“學須有疑”,質疑、解疑的過程,才是觸發(fā)思維進入深度學習的有效過程。對此朱熹說得好:(讀書)“若用工粗鹵,不務精思,只道無可疑處。非無可疑,理會未到,不知有疑爾?!保ā吨熳诱Z類輯略》卷二)讀過季科平老師好幾個課例,都有“學生質疑”的環(huán)節(jié),這實在太重要了。質疑本身既是一種重要的讀書習慣,更是指向深度學習的根本能力。請注意在本案中教師鼓勵學生提出的問題:“兔子為什么不能復得”,“耕者為什么會被宋國人笑話”,“宋國人會笑話他什么”等,確實都有相當?shù)膬r值。“兔子為什么不能復得”,這里所指不是復得一般的兔子,而是“觸株折頸而死的兔子”。兔子因驚嚇而奔,才會“觸株”,也才會傷得如此厲害。這純屬偶然,當然不太可能再次重現(xiàn)。“他為什么會被宋國人笑話”,教師借機讓學生展開聯(lián)想:第一天,耕者在守株待兔,他美美地想著……一個月過去了,他還在傻傻地等著、想著……春天到了,耕者不去備耕種田,還在做什么……夏天呢……秋天呢……學生的思維被教師在質疑中激發(fā),自然也就更深刻地感知了“守株待兔”的寓意。至于第三個問題“宋國人會笑話他什么”,正好被老師巧妙地轉化為語言運用,讓大家作為宋國人把“會笑話他什么”寫在作業(yè)本上。而且老師鼓勵大家用上古文中的詞句來表達,深化了書面表達的內涵。
教育的目標是“育人”,育人的關鍵在于“育心”,育心的重點在“育腦”。學習的過程就是開動大腦的過程,深度學習就是旨在發(fā)展思維的學習。這即使是學習古文也不應例外。
(作者單位: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qū)漓渚鎮(zhèn)中心小學)
□責任編輯 敖小英
E-mail:54512611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