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霞
大清早,馬蘭花從蔬菜批發(fā)市場接了滿滿一車菜回來。車子還沒扎穩(wěn),鄰攤賣水果的三孬就湊過來說:“蘭花姐,賣咸菜的麻嬸出事了?!?/p>
馬蘭花一驚:“出啥事啦?”
三孬說:“前天晚上,麻嬸收攤回家后,突發(fā)腦溢血,幸虧被鄰居發(fā)現(xiàn),送到醫(yī)院里,聽說現(xiàn)在還在搶救呢?!?/p>
馬蘭花想起來了,難怪昨天就沒看見麻嬸擺攤賣咸菜。三孬又說:“前天上午麻嬸接咸菜錢不夠,不是借了你六百塊錢嗎?聽說麻嬸的女兒從上海趕過來了,你最好還是抽空跟她說說去?!?/p>
整整一個上午,馬蘭花都提不起精神來,不時地瞅著菜攤旁邊的那塊空地發(fā)呆。以前,麻嬸就在那里擺攤賣咸菜,不忙的時候,就和馬蘭花說說話,聊聊天。有時買菜的人多,馬蘭花忙不過來,不用招呼,麻嬸就會主動過來幫個忙……
中午,跑出租車的男人進了菜攤。馬蘭花就把麻嬸的事跟她男人說了。男人說:“我開車陪你去趟醫(yī)院吧。一來看看麻嬸,二來把麻嬸借錢的事跟她女兒說說,免得日后有麻煩。”
馬蘭花就從三孬的水果攤上買了一大兜水果,坐著男人的車去了醫(yī)院。
麻嬸已轉(zhuǎn)入重癥監(jiān)護室,還沒有脫離生命危險。門口的長椅上,麻嬸的女兒哭得眼淚一把,鼻涕一把。馬蘭花安慰了一番,放下水果就出了醫(yī)院。男人攆上來,不滿地對馬蘭花說:“我碰你好幾次,你咋不提麻嬸借錢的事?”
馬蘭花說:“你也不看看,那是提錢的時候嗎?”
男人急了:“你現(xiàn)在不提,萬一麻嬸救不過來,你找誰要去?”
馬蘭花火了:“你咋盡往壞處想???你就肯定麻嬸救不過來?你就肯定人家會賴咱那六百塊錢?啥人啊!”
男人鐵青了臉,怒氣沖沖地上了車。一路上,男人把車開得飛快。
第三天,有消息傳來,麻嬸沒能救過來,昨天她女兒火化了麻嬸,帶著骨灰連夜飛回了上海。
男人知道后,特意趕過來,沖著馬蘭花吼:“錢呢?麻嬸的女兒還你了嗎?老子就沒見過你這么傻的女人!”
男人離開時,一腳踢翻一只菜簍子,紅艷艷的西紅柿滾了一地。
馬蘭花的眼淚在眼眶里打轉(zhuǎn)。
從此,男人耿耿于懷,有事沒事就把六百塊錢的事掛在嘴邊。馬蘭花只當(dāng)沒聽見。一天,正吃著飯,男人又拿六百塊錢說事了。男人說:“咱都進城好幾年了,住的房子還是租來的。你倒好,拿六百塊錢打了水漂兒。”
馬蘭花終于憋不住了,眼里含著淚說:“你有完沒完?不就六百塊錢嗎?是個命!就當(dāng)麻嬸是我干媽,我孝敬了干媽,成了吧?”
男人一撂碗,拂袖而去,把屋門摔得山響。
日子像水一樣流淌。轉(zhuǎn)眼,一個月過去。
這天,馬蘭花賣完菜回到家。一進門,就看見男人系著圍裙,做了香噴噴的一桌飯菜。馬蘭花呆了,詫異地說:“日頭從西邊出來啦?”
上小學(xué)二年級的女兒嘴快,說:“媽媽,是有位阿姨給你寄來了錢和信,爸爸高興,說是要犒勞你的?!?/p>
馬蘭花看著男人說:“到底咋回事?”
男人撓撓頭,嘿嘿一笑:“是麻嬸的女兒從上海寄來的。”
“信里都說了些啥?”
男人從抽屜里取出一張匯款單和一封信,說:“你自己看嘛。”
馬蘭花接過信,就著燈光看起來。信中寫道:“蘭花姐,實在是對不起了。母親去世后,我沒來得及整理她的東西,就大包小包地運回上海了。前幾天清理母親的遺物時,我意外地發(fā)現(xiàn)了一個小本本,上面記著她借你六百塊錢的事,還有借錢的日期。根據(jù)時間推斷,我敢肯定,母親沒有還這筆錢。本來母親在醫(yī)院時,你還送了一兜水果過來,可你就是沒提母親借錢的事。還好我曾經(jīng)和母親到你家串過門,記著地址。不然麻煩可就大了。匯去一千元,多出來的四百塊算是對大姐的一點心意吧。還有一事,我聽母親說過,大姐一家住的那房子還是租來的。母親走了,房子我用不上,一時半會兒也賣不了,大姐如果不嫌棄,就搬過去住吧,就當(dāng)幫我看房子了,鑰匙我隨后寄去?!?/p>
馬蘭花讀著信,讀出滿眼的淚水……
各抒己見
老師:文中三次寫馬蘭花流淚,每次流淚的表現(xiàn)都不同,心情也不一樣,三次描寫層層遞進,豐富了人物形象,凸顯了小說的主題。那么這篇文章在刻畫人物眼睛上,有哪些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的呢?
張泉:第一次是丈夫在得知麻嬸去世后一腳踢翻了馬蘭花的菜簍子,“馬蘭花的眼淚在眼眶里打轉(zhuǎn)”。丈夫?qū)λ粷M,她盡量忍讓,強忍淚水的背后,是馬蘭花受到丈夫指責(zé)后的委屈與隱忍,表現(xiàn)出馬蘭花的同情心。
王子文:第二次是男人多次提及六百塊錢,“馬蘭花終于憋不住了,眼里含著淚”。這是對丈夫不明人情事理、斤斤計較的氣憤與不滿,表現(xiàn)出馬蘭花的做人原則。
李一寧:第三次是丈夫收到了麻嬸女兒的來信和錢,“馬蘭花讀著信,讀出滿眼的淚水”。這是對麻嬸女兒知恩圖報的感激,以及對丈夫終于不再嘮叨埋怨的釋然。
老師:三次流淚給我們展示了一個非常立體的人物形象,小人物身上體現(xiàn)出的大方、善良,讓人感動。
胡月:三次流淚不僅豐富了馬蘭花這個人物形象,也推動了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丈夫逼馬蘭花要錢,踢翻菜簍——對丈夫經(jīng)常拿六百塊錢說事很傷心——讀麻嬸女兒的信,滿眼淚水。
王靜:三次流淚串連起了全文。馬蘭花與麻嬸兩家之間的故事溫馨動人,其中蘊含著作者對當(dāng)下社會倫理道德和人際關(guān)系的憂慮和反思。
老師:同學(xué)們的分析十分準(zhǔn)確。三次流淚豐富了人物形象,推動了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凸顯了小說“人間自有真情在”的主題。我們既要學(xué)會描寫人物的眼睛,也要學(xué)會分析小說中描寫人物眼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