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伯庸
薦讀:
大人以自己的喜好為出發(fā)點,將自以為最好的推薦給孩子,卻不是孩子最喜歡的。這種錯位源于大人從來沒有蹲下來從孩子的角度看問題:能否激發(fā)他們去想象,才是最最重要的?;蛟S這篇文章還會提醒我們,不要綁架別人的喜好,就像貓將自己最愛吃的魚捧給兔子,滿臉殷勤的期待只會落空。
(特約教師 張亞凌)
前一陣我新得了個外甥女,一時興起寫了十篇童話故事,印成一本冊子送給她,起名叫《只有你才知道的童話》。朋友聽說以后,紛紛向我索要。童話書的名字,也改成了《只有你們才知道的童話》。
說實話,這本童話書并不純粹。它里面包括幾篇刻意模仿王爾德和安徒生風格的正統(tǒng)故事、幾篇反向解構經典童話的惡搞、幾篇有點黑暗的現實童話,還有幾篇純粹的奇思妙想,風格雜糅,主題雜亂。我陸續(xù)收到朋友們的反饋,結果特別有意思。這本書的讀者,分為涇渭分明的兩派。
一派是大人,他們一致認為那幾篇王爾德和安徒生式的正統(tǒng)故事非常優(yōu)美,有的人甚至看哭了。他們稱贊的方式特別奇怪:“這篇童話太純凈了,一點也不像老馬你能寫出來的?!?/p>
而另外一派則是小孩子。大人嘖嘖稱贊的那幾篇,他們不喜歡。據幾位媽媽匯報,給小孩子們朗讀,小孩子大多顯得很不耐煩,不停地動。他們最喜歡的,反而是那些看起來很奇怪的故事。比如有一篇《怎樣偷走一列火車》,講一列火車偷偷跑到草原上去生活,小列車員用酒和老鼠把它騙回火車站的故事。這個故事沒有文筆可言,我寫得漫不經心,可是小孩子們反響特別熱烈。其中有一個男孩,每天都纏著他父母講一遍,百聽不厭。還有一篇《甜食王子》,講一個王子愛吃甜食,魔法師為了懲罰他,把他的牙齒都敲掉了。大人們對這個故事一翻而過,甚至還覺得挺殘忍,小孩子們聽了無不哈哈大笑。
綜合比較之后我發(fā)現,小孩子喜歡的童話,和大人喜歡的不一樣。大人們有閱讀基礎和閱歷,他們更關注的是文筆是否優(yōu)美,意境是否深遠,是否能巧妙地講出一個道理。而小孩子們根本看不懂這些,他們最關心的,是故事好不好玩,想法神不神奇。一列在草原上吹泡泡的小火車,要比一片承載著秋季憂傷的明媚落葉更讓小孩子們覺得興奮。
我回顧了一下自己的童話閱讀史,發(fā)現還真是這么回事。比如說,《安徒生童話》是很美好,可是現在回過頭想一想,幾個名篇如《海的女兒》《丑小鴨》和《皇帝的新裝》的原著,遣詞造句對小孩子來說稍嫌晦澀,要等到年紀再大一些,我才開始欣賞葉君健先生的文筆,體會個中深意。反而是《拇指姑娘》《打火匣》這種情節(jié)簡單的奇遇故事,我百看不厭。
說到《打火匣》,這個故事的風格不像安徒生,更接近于《格林童話》。這是個什么故事?一個士兵見利忘義,先為了金錢殺掉自己的恩人,然后倚仗打火匣的神奇好吃懶做,最后居然為了得到公主不惜在城堡前大行殺戮。拿家長的眼光來看,這種三觀不正、道德敗壞的故事,怎么能堂而皇之放在童話書里?可幾乎所有的小孩子都喜歡,也沒證據表明他們看了這篇就變壞了……《格林童話》里也有許多類似的故事,初聽有趣,細思恐極,可小孩子們不會細思,他們很單純,不像大人會聯想到那么多負面的東西。
由此可見,給小孩子看的東西,文筆不是最重要的,甚至都不是重要的;立意是重要的,但不是最重要的;邏輯是需要的,但不是重要的——頂頂關鍵的,始終還是想象力。
(丁丁摘自《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