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改莉
摘 要: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我們黨的教育方針,是我國各級各類學校的共同使命”“要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中學語文這門學科包含了哪些思政,它是如何體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這就是文章研究的內容。
關鍵詞:中學;教科書;語文;思想政治教育
2019年11月7日,教育部網(wǎng)站發(fā)布了《中共教育部黨組關于教育系統(tǒng)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锻ㄖ诽岬揭巴七M大中小學思政課課程教材一體化建設”?!锻ㄖ分赋觯巴晟屏⒌聵淙梭w制機制。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政課改革創(chuàng)新,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課程教材一體化建設,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深化‘三全育人綜合改革,堅持不懈用黨的理論創(chuàng)新成果鑄魂育人?!?/p>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國精神文明建設的首要內容,也是解決社會矛盾和問題的主要途徑之一。中學語文教材與思想政治教育又有著一定的關系,下面我就從文學性、思想性、政治性三個方面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進行闡述。
一、文化性與思想政治教育
對于文道的辯證統(tǒng)一,古人早已看重。現(xiàn)在人教版的中學語文教材,其課文都提出。如唐代的韓愈提出“文以貫道”,柳宗元提出“文以明道”,宋代理學家周敦頤“文以載道”等。對此應有正確的態(tài)度,也只有真正認識到了這一特點,才能正確把握語文科的性質,認清教學目的,在進行語文教學的同時,才能正確把握語文學科的性質,認清教學目的,完成語文教學與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教育于一體這一任務。
根據(jù)新課標的解說,語文教學和思想教育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統(tǒng)一的”,語文教學必須重視思想教育,思想教育則“必須根據(jù)語文的特點,滲透在教學過程中,起到潛移默化作用。
依據(jù)這種解說,筆者是從三個方面來看待語文課中進行潛移默化的思想教育的特點的。首先,思想教育要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進行,這是由學科的性質所決定的。在語文教學中,思想教育在授課時沒有獨立的教學過程,而是結合聽說讀寫的教學過程而一點一滴逐步加深和提高的,這種思想教育,是由語文本身發(fā)出而不是外加進去的。其次,思想教育非常廣泛,因而能促進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整體提高。在教學過程中,政治、經(jīng)濟、國家、社會、家庭,理想、道德、情操、倫理、美學等等,幾乎無一不涉獵。但其又不是政治課,它沒有一個明晰的思想教育系統(tǒng),因而只能從教材中教育因素聽說讀寫的實際出發(f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研究一個階段,一個單元,乃至一堂課的教育重點。
再者,思想教育重在感染、滲透,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滲透,就不是生硬地外加,械地穿插,強行地灌輸,而應將語文教學任務有意識、有計劃地滲透到語文活動(如小組合作交流)和語文訓練的過程中去,這種滲透正像“隨風潛人夜”的春雨一樣,將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也就是要用語文教師賦予創(chuàng)造性的精巧設計,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被吸引被消化,而不是用生吞的灌輸和機械的說教,使學生產(chǎn)生逆反心理。這應該是“潛移默化”的妙處。
總之,語文教學中的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yǎng)和教育,是一種潛移默化,而不是拋開聽說讀寫,拋開課文中固有的思想道德因素而外加的思想教育。
張志公先生曾深入淺出地用一句話概括出這種潛移默化的思想教育方法,就是要“帶著學生從文章中走個來回”,更具體點說就是“首先把語言文字弄清楚,從而進入文章的思想內容,再從思想內容走出來,進一步理解語言文字是怎么運用的”。這就是所謂的“道不離文”、“文不離道”、“因文釋道”、“因文悟道”。
中學語文教學,最基本的是字詞句段篇的教學。它是其他知識如語法、修辭、邏輯、文學常識等教學的基礎,也是能力訓練和進行思想教育的憑據(jù)。許多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的教學實踐證明: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其實就語文教學本身而言,也是萬變不離其宗的。因而我們必須認真鉆研如何使思想教育真正滲透到字、詞、句、段、篇的教學全過程中去,以達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例如在詞語的教學上,我們就可從其具有的形象化或者說感情色彩的特點入手。由于語言是“思想物質的外殼”,,又是人們交流交際思想的工具,因此長期以來,人們在說話時,對大小、強弱、輕重、褒貶等不同的概念,通常有一定的、相應的表達方式。也就是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必須重視和抓住它的感情色彩,把它放到句甚至段篇中去辨析,這個辨析的過程,也就是我們實施對學生的思想影響和教育過程。
但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和體現(xiàn)思想教育,重點還必須放在篇上來,即從文章的整體上來進行。因為語文教學全過程中產(chǎn)生思想教育效果最好的,還是在文章的整體教學上,這就是在教學過程中的情感效用。
二、思想性與思想政治教育
語文課本中有許多關于熱愛集體、遵紀守法、團結友愛、文明禮貌等內容的文章都是培養(yǎng)學生優(yōu)良道德的好教材。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這些課文內在的思想性,用課文里的語言文字感染學生,提高他們的道德修養(yǎng)。利用語文教材引導學生樹立祖國利益高于一切的觀念,利用民族英雄和革命事跡,培養(yǎng)學生的斗爭精神等。如在教學《都德.最后一課》時,在對學生進行知識傳授的同時,可以讓學生邊看書邊聽錄音,把學生帶入課文人物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不愿作忘國奴,對侵略者的仇恨和對自己祖國無比熱愛的氣氛中,從而使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得到體驗,得到發(fā)展。
三、政治性與思想政治教育
文學科具有工具性和思想性統(tǒng)一的突出特性。其最佳狀態(tài)就是工具性與思想性相統(tǒng)一的“文以載道”。2011 年的課程標準已經(jīng)明確指出語文的課程性質:“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笨梢姡枷胄栽谡Z文學科中的重要地位。而有了課程標準的明確示意,教科書的編排自然也要有思想性的進入,不能單純的以語文知識和技能為主,教科書中的課文要選取文質兼美又有教育意義的典范文章,要做到思想內容好、語言文字好、適合教學,三者缺一不可。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價值意識的集中體現(xiàn),它是具有正確思想方向的指導,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zhàn)略任務。無論是從國家層面、社會層面還是個人層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都是具有指導意義的,它是工具性與思想性的統(tǒng)一,又凌駕于工具性與思想性之上。它既是宏觀的也是微觀的,既是領導階層要滲透貫徹的價值觀,也是每個公民應該學習貫徹的核心理念。具體到學校中,可以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渠道就有很多,以知識性教育、養(yǎng)成教育和能力教育這幾個大的方面為主,在知識性教育中,教科書又占有最為重要的地位。所以要求教科書的編排必須在正確的思想政治指導下進行,不可受到極端教材主義的影響,忽視工具性或思想性,又或者達不到兩者的統(tǒng)一,要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正確指導方向,深入貫徹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不僅是政治需要,也是全民道德需要。
那么要求我們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首先,我們可以通過作文教學可以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1)在作文的立意訓練中進行思想教育。 在作文的立意訓練中, 首先要教育學生在作文中表達真實的愛憎分明的情感, 社會生活中有真善美,也有假丑惡。 通過作文,要歌頌真善美的人與事#批評假丑惡的東西。其次要培養(yǎng)學生樹立大局意識責任意識$集體意識,關注和思考!環(huán)保、互聯(lián)網(wǎng)、現(xiàn)代科技、反腐倡廉、西部開發(fā)、國家改革"等熱點問題,訓練和提高學生,關注社會、理解社會、感悟社會的能力。在提高學生的辨證思維能力的同時#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2)在作文的選材訓練中進行思想教育。在平時的訓練中,要引導學生觀察生活,貼近生活,思考生活,用日記來記錄生活,表達生活的感受。此外還要引導學生通過報紙、電視、網(wǎng)絡等媒體關注 !環(huán)保、互聯(lián)網(wǎng)、現(xiàn)代科技、反腐倡廉、西部開發(fā)、國家改革、抗災搶險"等熱點問題。還可就其中一些社會問題或人生問題等讓學生自選角度去寫話題作文,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觀點主張。
(3)在作文的評講中進行思想教育。在作文的評講時,可以把同一題材的幾篇作文的不同立意和寫法讓學生分小組去比較討論,然后讓小組代表起來發(fā)言,評述這幾篇同一主題的作文在選材與寫法上不同點與優(yōu)劣,讓他們在比較與評述的過程中學到選材與構思的方法同時明白了失敗與成功的辨證關系,從而增強了學生心理對挫折和失敗的承受能力。
再次,進行整本書閱讀,讀懂讀透。
文學名著是人類的藝術瑰寶,是人類思想智慧和語言藝術的結晶,閱讀文學名著不僅可以獲得無盡的知識礦藏,還能體會到閱讀帶來的無窮樂趣,讓我們視野大開,盡情體驗不同的人生,領悟更為豐富的人生經(jīng)驗。然而,文學名著的“整本書閱讀”,不同于傳統(tǒng)語文學習的篇章閱讀或片斷式閱讀,無論從閱讀量還是閱讀的難度上都極具挑戰(zhàn)。特別是名著往往年代久遠,學生無法真正理解特定時期的背景,有些作品文字過于隱晦、主題內涵難以一時把握,這些都對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產(chǎn)生障礙。所以,要想有效地實施“整本書閱讀”,必須制定有效的閱讀策略和閱讀計劃。這已經(jīng)成為高中語文教學面臨的重大課題。
名著閱讀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絕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教師指導學生開展多樣化的閱讀活動,并以小組合作探究的形式進行專題研究性學習,鼓勵學生開動發(fā)散式思維,利用書本、網(wǎng)絡等各種資源查找相關資料,完成深入研究。
總之,“整本書閱讀”要摒棄以考試為目的的功利化閱讀,而是通過激發(fā)興趣、傳授方法以及深入探究等方式,帶領學生一起含英咀華,在閱讀的基礎上充分體會、感受和移情,讀出喜怒哀樂,讀出酸甜苦辣,最終讓學生體會到閱讀帶來的快樂和享受,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與經(jīng)典文學親密接觸時,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從而潛移默化地提高語文核心素養(yǎng)。
四、結語
文以載道。作為語文老師我們要正確把握語文科的性質,認清教學目的,師在進行語文教學的同時,也就把一定的觀才能正確把握語文科的性質,認清教學目的,完成語文教學與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教育于一體這一任務。思想教育非常廣泛。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和體現(xiàn)思想教育,重點還必須放在篇上來,即從文章的整體上來進行。因為語文教學全過程中產(chǎn)生思想教育效果最好的,還是在文章的整體教學上,這就是在教學過程中的情感效用。
深入貫徹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不僅是政治需要,也是全民道德需要。
無論是從國家層面、社會層面還是個人層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都是具有指導意義的,它是工具性與思想性的統(tǒng)一,又凌駕于工具性與思想性之上。它既是宏觀的也是微觀的,既是領導階層要滲透貫徹的價值觀,也是每個公民應該學習貫徹的核心理念。在知識性教育中,教科書又占有最為重要的地位。所以我們要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正確指導方向。
參考文獻
[1] 汪樹芳,沈紅強.論德育滲透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實踐[N].教育網(wǎng),20070-7.
[2] 劉穎穎.淺談寓思想教育于中學語文教學[J].學周刊,2013(12).
[3] 詹萬生主編.整體構建德育體系總論:全國教育科學“九五”規(guī)劃國家級重點課題研究成果[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4] 簡迎春.論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考試周刊,2014(05):18.
[5] 錢威,徐越化.中學語文教學法[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6] 陳芬萍主編.課程與教學論新編[M].合肥:安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