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鳳春
(來賓市興賓區(qū)人民醫(yī)院,廣西 來賓 546100)
新生兒ABO溶血病也被稱作母嬰血型不合溶血病,以胎兒和新生兒為主要發(fā)病對象,多由母嬰血型不合所致,通常出現(xiàn)在母親為O型血,胎兒為A型或B型血中,主要是因為胎兒經(jīng)胎盤接受了母體的同族免疫抗體而導致該疾病的產(chǎn)生。患者發(fā)病時,臨床癥狀以黃疸、貧血為主,嚴重時可有肝大、黃疸等表現(xiàn),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為深入探討該疾病的治療措施,我院將丙種球蛋白治療方案運用至收治的新生兒ABO溶血癥患者中,成效明顯,研究詳情及所得結(jié)論見下文。
隨機選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入住我院的新生兒ABO溶血癥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jù)治療方式將其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其中,對照組男22例,女18例,出生日期12~80 h,平均(56.2±2.5)h;觀察組男20例,女20例,出生日期78~13 h,平均(55.9±2.8)h。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兩組患者均接受液體補充、1 2-1 8 h/d 的間歇性藍光照射治療。觀察組在出生后2 4 h 內(nèi)進行丙種球蛋白(山西康寶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S19994004,規(guī)格:5%,50 mL(2.5g/瓶)/瓶),靜脈滴注,劑量為1 g/kg。對照組同樣用丙種球蛋白治療,給藥時間為患者出生24-48h內(nèi)。
兩組疾病治療總有效率、血清膽紅素水平、紅細胞、紅細胞壓積和血紅蛋白水平,同時進行兩組藍光照射治療時間和黃疸消退時間的對比。療效判定標準[2]:顯效:經(jīng)治療,患者黃疸基本消退,血清膽紅素水平降至正常范圍;有效:皮膚黃疸消退超過50%,血清膽紅素水平降低;無效:皮膚黃疸和血清膽紅素水平與治療前相比存在一致性,或病情出現(xiàn)惡化趨勢。以顯效與有效患者例數(shù)之和在該組總例數(shù)中的百分比作為疾病治療總有效率。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n),百分數(shù)(%)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照組和觀察組疾病治療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疾病治療總有效率對比結(jié)果[n(%)]
觀察組血清膽紅素水平低于對照組,紅細胞、紅細胞壓積、血紅蛋白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清膽紅素水平、紅細胞、紅細胞壓積、血紅蛋白水平對比(±s)
表2 兩組血清膽紅素水平、紅細胞、紅細胞壓積、血紅蛋白水平對比(±s)
組別 例數(shù) 血清膽紅素(μmol/L)紅細胞(×1012/L)紅細胞壓積(%)血紅蛋白(g/L)對照組 40 178.6±14.2 4.9±0.5 0.4±0.1 136.9±16.4觀察組 40 135.4±10.9 6.2±0.7 0.6±0.2 172.1±18.4 t 15.263 9.558 5.657 9.032 P 0.000 0.000 0.000 0.000
對照組和觀察組存在藍光照射治療時間和黃疸消退時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光照治療時間和黃疸消退時間對比(±s)
表3 兩組光照治療時間和黃疸消退時間對比(±s)
組別 n 光照治療時間(h) 黃疸消退時間(d)對照組 40 42.1±6.5 5.0±1.2觀察組 40 30.2±7.5 3.7±0.8 t 5.870 5.701 P 0.000 0.000
新生兒ABO溶血病是新生兒溶血癥中最為常見的類型,在各種新生兒溶血癥中的占比超過80%,若不采取及時有效的治療措施,可導致膽紅素腦病的產(chǎn)生,嚴重影響新生兒神經(jīng)功能,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安全[3]。
丙種球蛋白中含有健康人群血液中具有的抗體,可預(yù)防感染,增強機體抵抗力,對免疫缺陷病和先天性丙種球蛋白缺乏癥有著明顯的治療效果。與藍光照射、白蛋白靜脈輸注等方式不同的是,丙種球蛋白能從根源上降低抗體水平,在此基礎(chǔ)上抑制溶血發(fā)展進程。丙種球蛋白經(jīng)靜脈注射進入患者體內(nèi)后,可減少自身免疫導致的紅細胞破壞,也利于降低新生兒體內(nèi)膽紅素水平[4]。由于胎兒一旦娩出,紅細胞破壞導致的病癥便會出現(xiàn),因此應(yīng)在新生兒ABO溶血癥患者出生后盡早予以丙種球蛋白進行治療,以控制患者血清膽紅素水平的上升,增強新生兒ABO溶血癥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從上述研究中可以看出,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對新生兒ABO溶血癥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出生24 h內(nèi)予以新生兒ABO溶血癥患者丙種球蛋白可使疾病治療效果得到提升;兩組患者存在血清膽紅素、紅細胞、紅細胞壓積和血紅蛋白水平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升出生后24 h內(nèi)使用丙種球蛋白治療新生兒ABO溶血癥,利于控制膽紅素水平,改善血常規(guī)指標;觀察組和對照組存在藍光照射治療時間和黃疸消退時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出生后24 h內(nèi)予以丙種球蛋白有助于新生兒ABO溶血患者迅速好轉(zhuǎn)。
總的來講,在新生兒ABO溶血癥患者出生后24 h內(nèi)予以丙種球蛋白治療方案,可在提高疾病治療效果的同時,改善患者生化指標,推廣應(yīng)用價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