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維也納古典音樂時期最具代表性的三位作曲家之一,海頓的音樂作品有著它獨特的藝術魅力和價值。其在古典主義時期三個階段的音樂創(chuàng)作更體現(xiàn)了他在音樂創(chuàng)作思想上大膽地嘗試和不斷地追求。海頓早期的奏鳴曲結構較為簡單,繼承了前古典主義音樂風格。本文將通過對海頓這個時期的代表作之一《F大調鋼琴奏鳴曲》第一樂章的分析,來探討海頓音樂作品中的輕快、幽默、趣味高雅的風格特點。
[關鍵詞]海頓;《F大調奏鳴曲》;音樂風格
[中圖分類號]J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233(2020)06-0092-03
一、概 述
海頓作為古典樂派第一人,和同時期的莫扎特、貝多芬并稱為維也納古典音樂三杰。海頓的音樂形式多樣,且充滿趣味性,他的一生寫了62首鋼琴奏鳴曲,而他的早期創(chuàng)作占了全部作品的一半。從他的創(chuàng)作作品中我們可以探尋海頓為古典音樂帶來的驚喜和活力,同時從他的音樂作品中去欣賞海頓為音樂注入的性格與靈魂。
二、海頓簡介
海頓是古典音樂時期的代表人物。古典音樂不同于浪漫主義時期自由而彰顯作曲家思想的音樂創(chuàng)作,從一定意義上說更具有簡潔、精練、嚴謹?shù)囊魳凤L格特點,而海頓作為古典主義時期早期的音樂代表人物,雖然同樣遵循嚴謹?shù)囊魳方Y構和簡潔的和聲,但同時結合自身的性格,把幽默這個鮮明的個性融入他的音樂創(chuàng)作中。
三、海頓《F大調奏鳴曲》第一樂章演奏片段分析
海頓《F大調奏鳴曲》第一樂章采用的是三段式曲式,ABA的結構。作為一首標準的古典奏鳴曲,相較于浪漫主義時期肖邦的奏鳴曲或是勃拉姆斯的奏鳴曲,無論從樂句的劃分,還是觸鍵的處理上,都要更為嚴謹而有度。這里將對海頓這首奏鳴曲中的部分樂句進行分析,以便能通過分析更好地去探尋海頓作品中的音樂風格個性。
樂章的第一句(譜例1)看似簡單,卻不能忽略。本樂章由不完全小節(jié)起句,不完全小節(jié)在很多時候需要由弱起句,意在把重拍落在后方的正拍音上,然而很多時候在演奏的過程中還是會彈出正拍起句的感覺。其實一個比較好的解決方法就是在起句時把預備拍先數(shù)進去,比如譜例1中,在起句之前,先在心里打出兩拍半的預備拍,這樣不僅能把握住節(jié)奏,最主要的是從結構上給人非常明確的不完全小節(jié)起拍的感覺。另外,從演奏風格上看,前兩小節(jié)可以有兩種不同的觸鍵風格,既可以把這句話演奏成如同紳士一般嚴謹而低調的觸鍵感覺,也可以把這句話演奏成輕快而跳躍充滿幽默感的觸鍵。這里更建議嘗試后者的觸 鍵。首先,頓音記號表示短促而有力的觸鍵,同時結合海頓自身的個性,輕快的風格更接近他想表達的音樂情緒。
從譜例2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右手部分以半拍一個單位組成一個連音線條,并用相似的結構重復了三次。通過對和聲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這是一個主到屬到主的和弦進行,相同的句法,但和聲的色彩不同,演奏也一定要有區(qū)分。第一個主和弦表現(xiàn)出肯定堅毅的感覺,而屬和弦的色彩可以適當柔和一些,為最后回到主和弦進行一個鋪墊。同時,強弱強的音色對比在聽覺上不會顯得枯燥乏味。所以在觸鍵的過程中,第一和第三句音色接近,我們需要把觸鍵的位置靠近指尖,表達出較為扎實明亮的音色,而中間屬和弦的觸鍵我們可適當放平手掌,靠指腹觸鍵,把聲音適當柔和,音色就能有一定的區(qū)分度。在這個譜例中還有一個較為有趣的音,就是第9小節(jié)的這個右手二分音符。這個降E的出現(xiàn)在一定程度上來說聽上去并不那么舒服,甚至有點突然,然而在觸鍵的過程中,我們更應該適當突出這個看上去似乎不那么和諧的音,從而吸引聽覺上的注意。
譜例3這段是非常有意思的一段,說有趣是因為這里應該去模仿一種小貓走路般的觸鍵。連續(xù)的頓音,在觸鍵的過程中既要保證聲音的顆粒感,同時又要保證句子旋律的連貫性,所以把握觸鍵的狀態(tài)至關重要。同時,句子結構雖是下行,但在演奏過程中,應該把每句話做適當?shù)臐u強和推動。同時結合每次十六分音符位置的升高,除了每個小句子的推動,大方向上的音樂結構要呈現(xiàn)向上爬的趨勢。
譜例4中我們特別需要注意的是調性的轉變。在第28小節(jié)后,根據(jù)和聲的走向,這里其實最想聽到的是一個結束音,即終止式的感覺。然而海頓卻在毫無征兆的情況下把調性進行了轉移,整個和聲色彩聽上去就像忽然停滯在半空中的感覺。其中處理其實在海頓的作品中較為常見,也是海頓的一種擅長的音樂處理方式。對于這樣的情況,我們在演奏中,不但不能弱化這個和聲,相反,我們要做的應該是表現(xiàn)出這個看似意料之外的音。我們可以在這個和聲上加入一個非常簡短的踏板,強調出這個和聲的變化和有趣。
譜例5中,通過分析,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這段跑動中需要突出的是每組四十六節(jié)奏型中的第一個音,即大指上的低音及小指上的高音。從跑動的要求上說,我們應該做到節(jié)奏的均勻,但從觸鍵的要求上說,這里應該遵循一強三弱、一緊三松的觸鍵原則,突出低音和高音,而不能讓觸鍵力度和觸鍵方式太過統(tǒng)一。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低音和高音的部分在這里進行了一個音色和力度的對比,所有低音區(qū)的部分以中強的力度觸鍵,音色上呈現(xiàn)飽滿而偏厚重的色彩。而高音區(qū)的部分則通過弱的力度進行把控,整體感覺輕巧透亮。小指上的高音則需要通過向外打開的動作把高音強調出來,區(qū)分強弱對比和觸鍵音色。這里急速的聲音高低改變可以說表現(xiàn)著海頓對音樂控制的從容和幽默。
譜例6這個小樂句可以說很能體現(xiàn)海頓的幽默風格,向下的收句在演奏的過程中不能過于嚴肅,相反,這里的整體感覺就像一種向下流動的波紋,有結構,但不需要太多具體的形狀,給人一種看似漫不經(jīng)心、隨心所欲的結尾。
四、海頓的音樂性格特點
海頓的這首《F大調鋼琴奏鳴曲》第一樂章可以說是海頓詮釋幽默的典型,急速的音量高低對比、調性的轉變,以及看似漫不經(jīng)心的音樂句法,都構成了海頓創(chuàng)造幽默式浪漫的方式。
可以說海頓的音樂幽默特點是受到多方面影響的。海頓是一位宮廷作曲家,他的一生直率、樂觀,這樣的性格與他在宮廷中的境遇有關。在長達三十年的宮廷音樂創(chuàng)作中,他遇到了賞識他的親王,海頓在他擔任宮廷首席樂隊指揮期間嘗試了大量音樂的風格,可以說他有著很多作曲家不具備的優(yōu)勢和資源,這也造就了他在音樂中的各種大膽想象。
海頓的音樂充滿了幽默和趣味性,這樣的風格特點不單單存在于他的鋼琴作品中,在他的交響樂中和弦樂四重奏中,這樣的特點也不在少數(shù)。最著名的是海頓的《“驚愕”交響曲》第二樂章,一般來說這是一個慢板樂章,人們正聽得昏昏欲睡,而此時忽然地重音響起,猶如當頭一棒,驚醒了正在熟睡的貴族們??梢哉f海頓非常擅長利用忽高忽低的強弱變化讓人摸不著頭腦,又比如本文分析的《F大調鋼琴奏鳴曲》第一樂章,這里也是運用了強弱的快速對比(參照譜例6)。而在海頓的《C大調鋼琴奏鳴曲》第三樂章中,強弱拍的顛倒讓人也著實摸不著頭腦。
如果說聲音的張力是海頓的第一個幽默,那海頓常用的第二個幽默就是對調性的靈活控制。海頓的《D大調鋼琴三重奏》的最后一個樂章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這里海頓將降A大調的五音降E在休止兩小節(jié)后突然“變”為B大調的三音升D,降E實際上沒有變,變的只是和聲。[1]但從音樂的情緒上,這種細微的轉變往往給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受。
海頓有趣的音樂作品還有很多,他的音樂既不像巴赫般莊嚴而又充滿宗教色彩,亦不像莫扎特的鋼琴作品充滿戲劇性,更不像貝多芬那般宏大,可以說海頓的作品表述的是普通人的語言。海頓曾經(jīng)就音樂創(chuàng)作,在致友人的信中說道:“在這個世界上,快樂而滿足的人真是寥寥無幾,人們到處為痛苦和憂慮所逼迫,也許我的作品有時可能成為一股源泉,使那些滿懷憂郁或疲勞的人從中得到一時的安定和休息?!盵2]可以說音樂就是對生活的寫照。海頓一生少有煩惱,衣食無憂。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創(chuàng)作的音樂充滿活力,明朗樂觀,極具幽默感和民間感染力。可以說生活環(huán)境造就了海頓音樂“親民”的個性,不做作,簡單而純粹,這也是藝術的獨特魅力。
注釋:
[1]楊燕迪.嚴肅音樂中的幽默[N].文藝報,2018-07-27.
[2]胡千紅.鋼琴音樂流派與風格特征[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13:87.
(責任編輯:崔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