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敏,王 丹,閔可憐,湛曉蝶,劉 玲
(1.西南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工程學院,四川 綿陽 621000;2.西南科技大學核廢物與環(huán)境安全國防重點實驗室,四川 綿陽 621000)
【研究意義】核素90Sr、137Cs是核裂變反應的主要放射性產(chǎn)物,核試驗、核事故和核武器的使用等導致核素90Sr、137Cs大量釋放到環(huán)境中,大氣中的放射性核素污染物隨降水進入土壤環(huán)境[1]。90Sr、137Cs半衰期較長,進入環(huán)境很難清除,容易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對人體產(chǎn)生危害[2]。目前對土壤核素污染的監(jiān)測方法主要是取樣檢測法[3],這種監(jiān)測方式工作量大,監(jiān)測成本高且不具有長期性和連續(xù)性。在實際應用中多采用生物監(jiān)測與理化監(jiān)測相結合的方式,可以真實有效全面反映污染對環(huán)境的危害。早在1987年我國就開始了生物監(jiān)測工作,在水體、土壤、大氣等領域開展生物監(jiān)測并取得了多方面的應用成果[4]。隨著我國加大對核資源的開發(fā)利用,造成核廢棄物、廢渣的產(chǎn)生,無疑增加了環(huán)境放射性污染的可能性[5-6]。因此,做好核素污染監(jiān)測和防治是一項勢在必行的工作,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前人研究進展】當環(huán)境發(fā)生改變時,生物針對環(huán)境變化做出適應性改變,植物對不同脅迫產(chǎn)生的特征反應,對環(huán)境有直接或間接的指示作用。核素和重金屬等脅迫在植物個體水平、細胞水平、分子水平各級產(chǎn)生影響[7-9];對植物的營養(yǎng)生長有抑制作用,使植物外觀表現(xiàn)出病態(tài)特征[10];對植物的生殖生長產(chǎn)生影響,影響植物開花結果等[11-14]。研究Sr、Cs對植物生長發(fā)育的影響,以期從眾多植物中尋找到敏感植物,為土壤核素Sr、Cs污染的生物監(jiān)測打下良好基礎。
【本研究切入點】目前已有大量關于生物監(jiān)測的研究報道,主要在大氣和水體污染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由于土壤環(huán)境的復雜情況,鮮有針對土壤核素Sr、Cs污染,利用高等植物作為指示植物的研究。有研究發(fā)現(xiàn),三葉草對大氣污染敏感[15],有作為敏感植物的特征。同時,在植物修復領域,豆科植物對重金屬污染更為敏感,三葉草是豆科植物中很受歡迎的研究材料,對重金屬具有較強的轉運能力[16-17]。其生長快速,用途廣泛,常被用作草坪綠植,牧草、綠肥等,具有很大的實際應用價值?!緮M解決的關鍵問題】本研究選取豆科植物三葉草作為試驗材料,參照前人研究設置極低處理濃度,在環(huán)境條件更單一的水培環(huán)境中,分別研究Sr、Cs和Sr+Cs處理對植物生長和生理生化的影響,對以高等植物作為土壤污染指示植物進行初探。
供試植物為三葉草(Trifolium pratenseL.),種子購于江蘇省宿遷市輝煌花木院。供試試劑SrCl2·6H2O和CsCl購于綿陽市信捷商貿有限責任公司。
試驗于2018年10月26日至2019年1月在西南科技大學溫室進行。三葉草種子在育苗盆中用河沙∶珍珠巖=3∶1基質育苗,待植株生長到4片真葉時進行移栽。試驗采取盆栽水培方法,每盆(長43.5 cm×寬20 cm×高14 cm)加入Hogland營養(yǎng)液5 L(營養(yǎng)液參照張曉雪等[18]的方法進行配制,用1 mol/L NaOH溶液調制pH 6.0)。純營養(yǎng)液培養(yǎng)7 d,待三葉草適應水培環(huán)境后,更換營養(yǎng)液并一次性添加SrCl2·6H2O和CsCl溶液。試驗設3種處理,每種處理設置4個水平,分別為0.1、0.5、1、2 mg/L,Sr處理分別表示為Sr 0.1、Sr 0.5、Sr 1.0、Sr 2.0,Cs處理分別表示為Cs 0.1、Cs 0.5、Cs 1.0、Cs 2.0,Sr+Cs(1∶1)處理分別表示為(Sr+Cs)0.1、(Sr+Cs)0.5、(Sr+Cs)1.0、(Sr+Cs)2.0,以只含營養(yǎng)液的空白處理作對照(CK)。每個處理3次重復,每個重復1盆,共39盆,每盆定植10株,共390株。每隔1 d向盆中打入等量空氣,補充氧氣,同時觀察記錄三葉草生長情況。每隔10 d向盆中補充營養(yǎng)液,保證三葉草正常生長。
盆栽培養(yǎng)45 d統(tǒng)計三葉草植株冠徑、葉面積、單株黃葉率等生長指標。培養(yǎng)50 d,每盆收獲8株三葉草,剪取植物葉片鮮樣保存測定相關生理生化指標。用電子天平稱量鮮重后烘干至恒重稱取干重。
1.3.1 三葉草生理生化指標測定 用硫代巴比妥酸(TBA)加熱比色法[19]測定植物葉片丙二醛(MDA)含量,用95%乙醇浸提比色法[20]測定葉片葉綠素含量;在整個培養(yǎng)過程中,每隔1 d觀察記錄1次三葉草生長狀況,在試驗處理后50 d統(tǒng)計各項生長指標。
1.3.2 植株Sr、Cs含量測定 將植物烘干樣品研磨成粉末,稱取0.5 g,加入10 mL硝酸(分析純)、5 mL高氯酸(分析純)于消解爐上消解至透明,然后每30 min趕酸1次,待酸霧趕盡冷卻后定容至10 mL,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譜法[21]測定樣品Sr、Cs含量。
試驗數(shù)據(jù)采用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7和SPSS 25.0軟件進行處理和單因素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較。圖表采用Origin 9.0繪制。
2.1.1 不同處理對三葉草各生長指標的影響 由表1可知,Sr處理對三葉草單株葉面積有顯著促進作用,且隨處理濃度的升高呈下降趨勢,其中Sr0.1處理的葉面積比對照高8.6%,其余生長指標與對照無顯著差異。Cs處理對三葉草植株冠徑、單株葉面積、地上部鮮重均有顯著抑制作用,表現(xiàn)為Cs0.1、Cs0.5、Cs1.0、Cs2.0處理植株冠徑比對照分別低35.0%、25.0%、34.9%、28.0%,單株葉面積比對照分別低31.6%、32.4%、38.2%、41.7%,地上部鮮重比對照分別低46.2%、42.7%、41.7%、48.0%; Cs2.0處理三葉草地部鮮重顯著低于對照33.8%,其余Cs處理三葉草地下部鮮重與對照無顯著差異,說明較低濃度Cs處理對三葉草地下部生長影響不大。Sr+Cs處理三葉草各項生長指標均顯著低于對照,表現(xiàn)為(Sr+Cs)0.1、(Sr+Cs)0.5、(Sr+Cs)1.0、(Sr+Cs)2.0處理植株冠徑比對照分別低31.6%、37.1%、29.5%、34.8%,單株葉面積比對照分別低16.8%、17.4%、19.4%、21.1%,地上部鮮重比對照分別低47%、51.6%、52.4%、59.9%,地下部鮮重比對照分別低26.2%、41.6%、43.9%、47.8%,表明Sr+Cs復合處理對三葉草地下部生長抑制作用更強。
表1 Sr、Cs和Sr+Cs不同處理對三葉草各生長指標的影響Table 1 Effects of Sr, Cs and Sr+Cs treatments on the growth indicators of clover
2.1.2 不同處理三葉草葉片黃化表現(xiàn) 三葉草經(jīng)Sr、Cs和Sr+Cs處理后的前15 d生長緩慢,未觀察到黃化葉片。處理后17 d,首先在Cs 2.0處理發(fā)現(xiàn)三葉草葉片表現(xiàn)異常(圖1 A),少數(shù)葉片出現(xiàn)邊緣黃化;在之后的觀察中發(fā)現(xiàn),Cs處理和Sr+Cs處理的三葉草葉片陸續(xù)出現(xiàn)此現(xiàn)象,圖1B~D為葉片黃化過程,葉片黃化從邊緣開始,逐漸向葉片中心蔓延,最終整個葉片黃化壞死。從整株來看,葉片黃化從植株底部老葉開始向生長點發(fā)展,嚴重的植株出現(xiàn)大量葉片黃化,但沒有植株徹底死亡。處理后45 d統(tǒng)計的三葉草單株黃葉率如圖2所示,可以看出Sr處理各濃度間三葉草單株黃葉率與對照無顯著差異;Cs和Sr+Cs處理下三葉草單株黃葉率隨處理濃度升高而逐漸上升,最高分別為38.2%、39.9%,在濃度大于0.5 mg/L時Sr+Cs處理下黃葉率大于Cs處理,說明當Sr、Cs復合處理對三葉草生長影響更大。
圖1 三葉草生長過程中葉片黃化表現(xiàn)Fig.1 Leaf yellowing performance in the growth of clover
圖2 三葉草單株黃葉率Fig.2 Yellow leaf rate of per plant of clover
2.1.3 不同處理對三葉草生物量的影響 植物生物量變化可以直接表明重金屬對植物生長的影響。如圖3所示,比較3種處理三葉草地上部干質量的大小關系可知,Sr處理下,僅Sr2.0處理地上部干質量顯著低于對照;Cs處理和Sr+Cs處理下,地上部干質量均顯著低于對照,以Cs2.0和(Sr+Cs)1.0處理的干質量最低,比對照分別低48%和56%。比較3種處理三葉草地下部干質量的大小關系可知,僅Sr+Cs處理的地下部干質量顯著低于對照,以(Sr+Cs)1.0處理的干質量最低,比對照低44%。綜上所述,Sr+Cs處理對三葉草的抑制作用最顯著,其次為Cs處理,Sr處理對三葉草生長的影響較小。
圖3 三葉草植株地上部、地下部生物量Fig.3 Average shoot and root biomass of per plant of clover
2.2.1 不同處理對三葉草葉片MDA含量的影響 MDA是植物膜脂過氧化產(chǎn)物,其含量間接反映植物膜脂過氧化程度和植物所受的逆境脅迫。由圖4可知,三葉草葉片MDA含量在3種處理下均隨處理濃度升高而逐漸增加,其中Sr處理濃度1.0 mg/L、Cs 處理濃度0.5 mg/L、Sr+Cs處理濃度1.0 mg/L時,三葉草葉片MDA含量顯著高于對照,說明三葉草葉片MDA含量對Cs處理濃度更敏感;Cs 2.0處理三葉草葉片MDA含量最高達35.06 nmol/g,為對照的2.06倍,而(Sr+Cs)0.1處理下三葉草葉片MDA含量低于對照,隨后逐漸升高且顯著高于對照。綜上所述,三葉草葉片膜脂過氧化程度隨處理濃度升高而逐漸加重。
圖4 三葉草葉片MDA含量比較Fig.4 Comparison of MDA contents in leaves of clover
2.2.2 不同處理對三葉草葉片葉綠素含量的影響 植物葉綠素含量直接影響植物光合作用,與植物營養(yǎng)生長和葉片黃化密切相關。由圖5可知,Sr處理三葉草葉片葉綠素含量隨處理濃度升高逐漸降低,與對照差異不顯著;Cs 0.1、Cs 0.5、Cs 2.0處理三葉草葉片葉綠素總含量顯著低于對照,比對照分別低40%、53%、43%;(Sr+Cs)0.1、(Sr+Cs)1.0處理葉片葉綠素總含量顯著低于對照,比對照分別低32%、35%。綜上結果表明,Cs處理和Sr+Cs處理三葉草葉片葉綠素合成受到顯著抑制,植株形態(tài)發(fā)生明顯變化,葉面積減小,葉片黃化數(shù)量增多。
圖5 三葉草葉片葉綠素總含量比較Fig.5 Comparison of chlorophyll contents in leaves of clover
由圖6A可知,三葉草地上部和地下部Sr含量均隨Sr處理濃度的升高而顯著升高,其地上部Sr含量在0.49~1.89 mg/kg之間,地下部Sr含量在0.31~1.13 mg/kg之間,在Sr處理濃度2.0 mg/L時植株Sr含量達到最高,且表現(xiàn)為地上部>地下部,表明三葉草對Sr有一定的轉運能力。由圖6 B可知,三葉草地上部和地下部Cs含量均隨Cs處理濃度的升高而顯著升高,其地上部Cs含量在1.80~14.54 mg/kg之間,地下部Cs含量在1.65~11.25 mg/kg之間,在Cs處理濃度2.0 mg/L時植株Cs含量達到最高。在單一Cs處理濃度超過0.1 mg/kg時,三葉草地上部Cs含量高于地下部;Sr+Cs處理三葉草地上部Cs含量高于地下部,說明三葉草對Cs具有較強的轉運能力。比較圖6A與圖6B,在同一濃度Sr+Cs處理下,三葉草對Cs有更強的積累能力,其地上部和地下部Cs含量遠遠大于Sr含量。綜上所述,三葉草對Sr的積累量較低,對三葉草生長的影響較小,對Cs積累量較高,使三葉草生長受到影響,且表現(xiàn)出受脅迫特征。
對土壤Sr、Cs污染的研究主要針對植物修復方面,研究者往往重點關注植物對Sr和Cs耐受性、生物量大小、吸收能力以及轉運能力等,以期篩選出超富集植物。本研究中,參照前人[18,22-23]研究的基礎,設置了比以往研究更低的濃度,表現(xiàn)出Cs處理比Sr處理對三葉草生長抑制作用更大。唐永金等[24]研究在高濃度Sr、Cs(500 mg/kg)處理下,Sr處理植物生長更好。有研究表明,低濃度Sr處理對植物生長有促進作用,高濃度Sr抑制植物生長[25]。本研究中,Sr處理對三葉草生長無顯著影響,但其單株葉面積顯著增加,可能是由于三葉草對Sr的吸收量較小且三葉草對Sr不敏感,因此與對照無顯著差異。洪曉曦等[26]研究發(fā)現(xiàn),低濃度Cs處理對油菜生長發(fā)育有促進作用,而高濃度Cs處理油菜生長受到抑制,株高、生物量、葉綠素含量、POD活性都呈下降趨勢。本研究中,添加Cs的處理濃度較低,但Cs處理和Sr+Cs處理對三葉草的生長具有抑制作用,表現(xiàn)為植株冠徑、單株葉面積、植株鮮重和葉綠素含量等均顯著低于對照,表明三葉草對Cs處理較為敏感。
本研究結果表明,三葉草葉片MDA含量隨3種處理濃度的升高呈顯著上升的趨勢,與安冰等[22]、儲玲等[27]的研究結果一致。這表明Sr處理對三葉草的影響首先表現(xiàn)在生理水平,其生長表現(xiàn)與對照無顯著差異,可能原因是三葉草對Sr的吸收量還不足以打破三葉草生理平衡以及三葉草對Sr、Cs的響應程度不同。在Cs處理和Sr+Cs處理下,三葉草無論是在生理水平和個體水平均表現(xiàn)出脅迫反應,進一步表明三葉草對Cs的敏感性。有研究表明,重金屬脅迫會影響植物葉綠素的合成,進而影響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使植物生長受到抑制,表現(xiàn)出黃葉現(xiàn)象[28]。本研究中,Sr處理三葉草的生長與對照無顯著差異,且其葉片葉綠素含量與對照亦無顯著差異,這與多數(shù)低Sr促進葉綠素形成的研究結果存在差異[29],其原因可能為不同植株對Sr的抗逆性存在明顯差異。然而,Cs處理和Sr+Cs處理,三葉草葉片明顯黃化,且葉片葉綠素含量顯著低于對照,這與武慧斌[30]研究中Cs處理紅三葉草葉綠素含量降低的結果一致。
不同植物對Sr、Cs的吸收能力不同,有的植物對Cs的吸收能力大于對Sr的吸收能力[18,31],有的植物則相反[23],但均表現(xiàn)為植物體內Sr、Cs含量隨處理濃度的升高而升高[22,24,32]。本研究3種處理下三葉草對Cs的吸收能力均強于對Sr的吸收能力,兩種元素的含量均隨處理濃度的升高而逐漸升高。有研究報道,Sr和Ca具有相似化學性質,Ca的存在會降低植物對Sr的吸收[33],試驗所用營養(yǎng)液Ca離子豐富,這可能是三葉草對Sr吸收量較小的原因。三葉草地上部Cs含量也大于其地下部,Hampton等[34]、White等[35]、Qi等[36]報道的Cs毒性機理表明,植物對K和Cs的吸收依賴同一載體,二者具有競爭關系。楊俊誠等[37]研究表明,在Cs污染的土壤中施加K可有效減少植株對Cs的吸收。此外,植物在缺少K元素時葉片也會表現(xiàn)出葉緣呈黃色或赤褐色焦枯[38],還會表現(xiàn)出葉綠素含量下降和葉面積減小等特征[39]。本研究中,Cs處理和Sr+Cs處理三葉草葉片黃化特征明顯,從葉片邊緣黃化至整個葉片,此現(xiàn)象與植物缺鉀癥狀極為相似,且三葉草對Cs有較強的吸收和轉運能力。這可能是由于Cs存在時,Cs元素競爭性占用了K元素的轉運蛋白,抑制了三葉草對K元素的吸收,最終導致三葉草葉片出現(xiàn)缺鉀癥狀。研究表明,Sr和Cs相互影響、相互抑制植物對Sr和Cs的吸收[40],當Sr、Cs復合處理后,植物對Sr、Cs的積累量均小于單一Sr、Cs處理,這與本研究結果一致。由于水培環(huán)境與土壤環(huán)境存在很大差異,水培結果不能完全代表土壤污染情況,需進一步進行土培驗證,探究三葉草對Cs的敏感性,并且在之后的研究中應注意Sr與Ca、Cs與K元素之間的相互影響,進一步探究植物對Sr、Cs的敏感機理。
本試驗結果表明,Sr、Cs和Sr+Cs處理三葉草生長情況存在差異,其中Sr處理對三葉草生長無顯著影響,而Cs處理和Sr+Cs處理對三葉草產(chǎn)生了一定程度的毒害作用,導致三葉草葉綠素含量顯著降低,葉面積減小,生物量降低,葉片黃化,膜脂過氧化程度加重,表明三葉草對Cs較為敏感,具有作為Cs污染土壤指示植物的潛力。Cs處理三葉草個體水平表現(xiàn)出特異性特征,即三葉草葉片邊緣出現(xiàn)褐色斑點,在葉片邊緣形成一圈黃色干枯,并逐漸向葉片中心發(fā)展,直至整個葉片黃化干枯,此現(xiàn)象可能成為三葉草對Cs污染土壤的指示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