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秋華
江陰的錫劇進校園活動開展得如火如荼,江陰市臨港實驗學校自2011年開設小錫班以來,以生為本,樹立“錫劇進校園,傳承非遺文化”的教育理念,開發(fā)地方課程,以課堂為載體對錫劇教育進行兒童化改造,使錫劇課程與學校季子文化相融合,更具學校特色。
一、 創(chuàng)編劇本,創(chuàng)新體裁
為拉近學生與錫劇的距離,我們設立了錫劇劇本創(chuàng)作小組,搜集校園“十佳小季子”事跡,將錫劇與校園文化有機融合,選取其中生動、有知曉度且有正能量的事跡創(chuàng)作小戲劇本。經過學生訪談、教師推薦、創(chuàng)作組篩選,“十佳小季子”魏佳佳智擒小偷的故事脫穎而出。我們請專家再進行二次創(chuàng)作,寫成文稿《智取》,用錫劇表演,獲得了無錫市小學生百靈鳥文藝會演銀獎、創(chuàng)作獎。
舜山蒼翠,季子陵旁,有我們可愛的學堂。誠實守信,謙虛禮讓,智慧閃爍,書藝飄香?!叭屚跷弧薄皸棙鋻戾X”“徐墓佩劍”等故事人人知曉。創(chuàng)作小組遴選出吳季子“棗樹掛錢”的故事,請專家創(chuàng)編成學生喜聞樂見的音樂劇,中間穿插錫歌表演,節(jié)目獲得了江陰市中學生文藝會演一等獎。
臨港實驗學校將錫劇課程融入學校智慧教育校本課程—“春天來了”,以小錫班為班底,以音樂課堂為主陣地,以“春天”為主題,收集有關春天的唱段。幫助學生用錫劇表達對生活的熱愛、對大自然的贊美,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修養(yǎng),提高其錫劇藝術鑒賞能力。
二、 編創(chuàng)形式,創(chuàng)新表達
我們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在錫劇的表演形式上做了以下的兒童化改造。
錫劇舞蹈,促藝術相融。錫劇藝術講究唱、念、做、打,形體動作與舞蹈具有共同的特點。錫劇的動作偏向于古典舞。因而我們進行大膽嘗試,將戲曲與舞蹈完美對接,創(chuàng)編了戲曲舞蹈《戲韻扇舞》,獲無錫市小學生文藝會演銀獎。
錫劇數板,增兒童趣味。錫劇長于抒情,具有濃郁的江南特色和水鄉(xiāng)情趣。其表演方式一般都是唱念和形體。數板只念不唱,有節(jié)奏,以板擊拍伴奏,念詞的句式和韻腳與唱詞基本相同。錫劇加上數板,戲曲變得活潑,學生饒有興趣。
錫劇合唱,提合作意識。戲曲的演唱形式多為獨唱或對唱。在學生學會了男腔和女腔后,教師遷移音樂作品二聲部創(chuàng)作方法,組織異曲同唱。每一次嘗試,都能帶給學生新的興奮點,激發(fā)學生學習錫劇的興趣。
三、 編創(chuàng)唱詞,創(chuàng)新內容
錫劇是歷史悠久的地方戲曲,許多經典曲目的唱詞講述男女情愛的情節(jié),內容不符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我們做了如下兒童化改造。
進行行規(guī)教育,挖掘錫劇德育因素。從宣傳德育的五小行動中,填詞演唱。為錫劇的基本曲調加上新編創(chuàng)的行規(guī)與德育歌詞。通過音樂課堂教學,形成“人人唱錫劇,人人守規(guī)則”的校園氛圍。
結合經典古詩,提升學生人文素養(yǎng)。校本課程智慧課程展示活動中,我們將錫劇與經典古詩結合,引導學生用方言吟誦古詩,用錫劇演唱春天的古詩《頌春》《詠柳》《絕句》等,在錫劇唱演中了解二十四節(jié)氣……音樂與錫劇、科學、文學緊密結合,使課堂充滿了生命力。
鼓勵自主編創(chuàng),傳唱新錫劇。錫劇課堂教學中,我們開設了“我的編創(chuàng)”欄目,每次給予5分鐘,鼓勵學生為錫劇唱段編創(chuàng)歌詞,進行展示。學生參與率高,課堂學習有動力,師生的編創(chuàng)能力和藝術表現力都得到了提升。
兒童化改造是以人為本理念下的教學創(chuàng)新,也是因材施教的具體體現,更是錫劇進校園的有效舉措。唱響校園小錫劇,傳承錫劇,我們在路上!
(作者單位:江陰市臨港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