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海燕
有沒有那么一道菜品,總讓你想起你的城市?有沒有那么一道小吃,只有在那座城市才能吃到最地道的?這些最地道的美食,最特色的味道,構(gòu)成了我們居住的這個城市最為特別的一張名片,成就了我們舌尖上的城市符號。
在老青島人的記憶中,總有那么一種味道念念不忘,有些隨著變遷已然消失于歲月中,但有些味道依然倔強的保存了下來,透過這濃濃的味道看到的是城市的變遷,也是一份藏在青島人心里的深深的眷戀。
一條街的味道
在青島,有一個地方代表著青島人的回憶,它叫西鎮(zhèn)。對于老一輩的青島人來說,西鎮(zhèn)是一生的時光,對于年輕一代的青島人來說,西鎮(zhèn)是忘不掉的童年回憶。對于外地人來說,西鎮(zhèn)是青島本土的化身。每一家看上去不起眼的小店,背后都有無數(shù)老青島的故事。西鎮(zhèn),總有它獨特的魅力,相聚別離,總是忘不掉記憶中的味道。
說到西鎮(zhèn)的美食、老店,當(dāng)仁不讓的就是西鎮(zhèn)臭豆腐,外皮炸得酥酥脆脆,必須要放的時間長一點再吃,豆腐吸滿濃郁的湯汁,咬開炸得酥透的外皮,里面比普通豆腐更加嫩而綿軟,吸滿了甜酸可口的蘸料之后依然不會軟掉,咬下去依然有脆脆的口感,還可以和酸梅湯一起品嘗,那滋味讓多少人流連忘返。吃過了西鎮(zhèn)臭豆腐當(dāng)然還不能忘了這里的電烤肉,他家的店面雖小,食客卻絡(luò)繹不絕,只要從那里路過,就能看到排的長長的隊伍,絕對算的上是火了幾十年的“老網(wǎng)紅”,電烤肉要比傳統(tǒng)碳烤更健康一些,肉腌得非常人味,烤肉筋、烤雞心是必點的美食之一,當(dāng)然了,還有里脊、腱子肉、烤腰筋等等也是不能錯過的,咬一口在嘴里,那美味真的無法形容,肉烤得很嫩但吃起來又有嚼頭,腌制的味道十年如一日,一口就能回到童年。
上面排隊排的熱火朝天,下面的小店也是人滿為患。當(dāng)你吃吃逛逛西鎮(zhèn)時,絕對不要錯過老城區(qū)的“網(wǎng)紅店”——趙家牛肉砂鍋。老板是個有故事的人,從弱冠之年到知命之年,他從未涉足過其他行業(yè),在廚房的方寸間找尋屬于自己的一方天地,吃貨們對老板有一個統(tǒng)一地評價,“性格急、脾氣大、記性好”。這家店簡直是食肉狂熱者們的福音,沸騰的牛雜砂鍋,“咕嘟咕嘟”帶著牛肉的熱香氣,一鍋肥美的牛雜砂鍋,必須要用牛雜燉煮人味,牛舌要夠薄、牛筋要有嚼頭、牛肚要細長、牛肉塊要帶筋。這樣的一碗牛雜湯人口后才過癮,配上一碗米飯,湯汁慢慢浸人米粒,溫暖的感覺從食道到胃再到心。這一份砂鍋里,可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牛肉、牛舌、牛筋、牛肚、豆腐、白菜、蘑菇、鵪鶉蛋應(yīng)有盡有,實在的膠原蛋白咬在嘴里簡直幸福感爆棚。
每次去西鎮(zhèn)走一走,總有意想不到的收獲,也許之前經(jīng)常去吃的那家店搬走了,承包小時候零食的小賣部不見了,一切都在悄悄的發(fā)生著改變,但是這里永遠有它自己的節(jié)奏,也有它自己的生活方式。
說起青島的中山路,必然會想到路中間的劈柴院,灰褐色的墻面能讓人不由得想起屬于這個地方的滄桑歲月,似乎腳下踩的每一塊青磚都有屬于它的故事,人口的每一份美食都會勾起你的回憶,所以有人會告訴你,在這里,你吃的可不僅僅是青島小吃,更是青島的美食文化,劈柴院絕對是打開對青島美食認(rèn)知的第一扇門。
老一輩的人在這個巷子里生活的時候,這里或許就是個普通的大院,他們吃著簡單的飯菜過著最質(zhì)樸的日子,把這里的一切都完好無損的留存了下來,如今,時間雖然帶走了歲月,卻留下了經(jīng)典。
當(dāng)我們踏進這條窄窄地巷子的時候,也不單單是被豐富的美食所吸引,更會被這巷子的年代感而深深地吸引,其實,這才是獨屬于劈柴院的魅力。
20世紀(jì)40年代,餛飩、鍋餅、爐包和豆腐腦等名吃匯集劈柴院,讓這里成為青島最早的美食城,整條街和幾個院是商業(yè)、餐飲、娛樂最集中的地區(qū),更是青島人逛街的集中去處。而現(xiàn)在劈柴院里江寧路10號大院已被打造成“江寧會館”,人們在這里聽曲、看戲、品美食,感受著那個時代的老青島風(fēng)情。
走進巷子,飄香的味兒就會從鼻子傳進身體,瞬間打開你的味蕾,作為中國最有名的十條美食街之一,劈柴院絕對能讓你大飽口福,首先映人眼簾的就是各種海鮮,煎炒烹炸各種做法都有,在這里你能一次嘗到各種美食。1尺多長的魷魚爪在鐵板上烤的滋滋作響,買一串拿在手上還冒著騰騰的熱氣,那香味縈繞在周邊。
還有一種特屬于劈柴院的美食——海膽燉蛋,如同一朵盛開的向日葵,大大的海膽切半,然后中間加上蛋液蒸熟,美味的海膽燉蛋就純天然呈現(xiàn)了。那一個個整齊擺放著的海星,也會讓你不自覺的停下腳步,撥開海星的殼,里面是又鮮又香的黃,色澤和口感都像極了蟹黃,美味至極。可以吸著吃的蟹黃湯包,滿滿的全是蟹黃的湯汁,湯包的皮特別薄,吹彈可破。劈柴院里一定不能少的就是臭豆腐,外表酥脆,有黃色的和黑色的可以選,吸收了淋上去的獨特醬汁,口感豐富,十分上癮。有臭豆腐就一定少不了鐵板豆腐,不同于臭豆腐的味道,鐵板豆腐十分鮮嫩人味,特別是剛出鍋的時候,面是脆脆的一層表皮,再燙也攔不住吃貨的嘴巴。爆肚也是來劈柴院必吃美食之一,煮的剛剛好的爆肚兒,配上秘制的麻醬汁,最好再放一點辣椒,吃起來那叫一個香脆可口。
除此之外,還有生煎包、燒麥、三鮮豆皮和章魚小丸子等等,瞬間覺得一個胃根本不夠消化的。
劈柴院經(jīng)過了百余年的時光,從最初的露臺市場、劈柴屋、里院變成了現(xiàn)在的風(fēng)情街。但仍然留存著老字號小吃和當(dāng)年的老場景,使得來到劈柴院的人不僅僅是感受到吃,更是在重溫老青島的歷史記憶。
一個人的味道
有人說過,“了解一個城市并不是發(fā)現(xiàn)她的眼睛,而是找到她的舌頭,你從味覺認(rèn)識城市?!鼻鄭u是個不缺美食的地方,尤其是那些藏在“犄角旮旯*的不易被,人察覺的小店,更是充滿了這座城市獨特的味道,而一個人的味道會讓你記住一座城市。
燒烤攤上,滋滋作響的烤串是吃貨們難以割舍的美食圖騰。人們熱愛燒烤,大抵是因為喜歡和他們一起肆無忌憚吃肉喝酒的人;亦或是因為有了喜歡的人,所以想要和他們分享這充溢人間煙火的美食。所以,燒烤絕對是青島美食的不二之選,五花、牛肉、羊肉、板筋、心管、腰子、小排、雞脖骨架、各式青菜應(yīng)有盡有。既然是美食的霸主,青島名聲在外的燒烤店更是不計其數(shù),一個個如同燒烤界的傳奇一般擔(dān)當(dāng)著青島美食江湖的重要一角。青島燒烤界的“扛把子”非“王姐燒烤”莫屬,這是一家火了很多年的老店,更是一代一代青島人的記憶,凡是路過中山路的市民和游客總是會被“王姐燒烤”門前排起的長隊所吸引,“王姐燒烤”家的秘制醬料絕對是其他燒烤店不可比擬的,將做好的魷魚用鐵鏟切段,然后涂上醬料,那口感鮮美潤滑、油而不膩。香、咸,微甜、微辣充斥在嘴里,口口噴香。說完了“王姐燒烤”,接下來要說得是“胖姐燒烤”,如果你聽見旁邊有人親切的呼喚你:“進來吧,我認(rèn)識你?!庇只蛘摺拔以缇涂匆娔懔恕!蹦阋欢ㄒ滥蔷褪恰芭纸恪?。今天,如果你路過河南路,再聽到這樣的呼喚,當(dāng)然也不要害怕,你沒有遇到壞人,因為呼喚你的人一定還是那位梳著高高的發(fā)髻、朋克風(fēng)十足的胖姐?!芭纸銦尽奔业臒痉N類繁多,與“王姐燒烤”不同的是,胖姐家屬于碳烤燒烤,烤肉、烤雞翅、烤蔬菜、烤餅、烤饅頭一樣都不能少,并且烤得要地道,花毛一體要配上。在青島,燒烤無疑已經(jīng)成為一種飲食文化。在街邊的燒烤攤子上,有著青島人最活色生香的城市生活,而也因為這記憶中的味道記住了那一個人的模樣。
一家店的味道
問起究竟是什么樣的老味道,每個人的說法各不相同,較為一致的是,一種簡簡單單的“麥香味兒”,這家位于青島市南區(qū)安徽路、湖北路交界處的金麥園食品店前身是湖北路國營糧店,不同于現(xiàn)在的網(wǎng)紅店,她沒有奢華的裝修和精致的賣相,而是憑借著良好的口碑和濃香的味道撫慰著一代代青島人的味蕾。
經(jīng)典的花生面包、軟糯香甜的黃米面包、干爽蓬松的老式面包、餡料充實的紅豆面包……一種都能讓你的味蕾“旋轉(zhuǎn)跳躍”。當(dāng)然了,吸引顧客的可能不只是口味。小店至今還只收現(xiàn)金,算賬不用計算器,全憑售貨員心算。店內(nèi)老員工居多,團隊配合默契,前臺忙不過來時后廚馬上支援,人人都能身兼數(shù)職。這里沒有可以坐著細細品味的地方,但卻全是兒時的味道。
一家店的味道還有哪些?當(dāng)然不能忘記“他們”。
在游客的眼里,它是青島的一個地標(biāo),或者說是青島的一個符號。它是“春和樓”,一家與青島建置同齡,有著127年經(jīng)營歷史的中華魯菜老字號。清朝光緒十七年(1891年),清政府議決在膠澳設(shè)防,青島由此建置。同一年,春和樓在這片生機勃勃的土地上悄然生根,經(jīng)歷了青島從小漁村走向國際化大都市的蝶變,見證了中國近現(xiàn)代史百年的風(fēng)風(fēng)雨雨,到21世紀(jì)的今天仍然歷久彌新,成為青島餐飲界一張靚麗的名片。油爆活海螺、蔥燒海參、糖醋鯉魚、春和樓蒸餃等菜品如今都登上了中國名菜的名錄,中華名吃的領(lǐng)獎臺,為青島贏得了各種榮譽;萬和春的排骨大概是青島人的最愛,也是外地人來青島必吃美食。至今已有20年的經(jīng)營歷史的萬和春,是一家集商貿(mào)、餐飲、娛樂、食品加工、配送為一體的民營企業(yè),萬和春的排骨以選料精良、配料巧妙及嚴(yán)格的傳統(tǒng)制作工藝為基礎(chǔ),終以其口味獨特,肉質(zhì)酥爛,香而不膩,使人百吃不厭,深受廣大顧客喜愛。1996年,萬和春“排骨砂鍋米飯”由青島市民推薦,被評為“青島十大地方特色小吃”;2002年,該產(chǎn)品又獲得“青島特色小吃排名首位”的榮譽;九龍餐廳是青島老城區(qū)的地標(biāo)性餐館,幾乎成了外地人在青島必吃的一家店,開了幾十年的青島老餐館,主要經(jīng)營魯菜,口碑不錯的平民家常菜館,是經(jīng)濟又美味的選擇……青島的老字號餐館還有很多,例如浙江路上的豐谷酒樓、館陶路上的匯豐苑等等,每一家都值得我們?nèi)テ肺镀穱L,用這樣的味道來記住青島。
一碗面的味道
老面館,是一座城市最溫暖的底色,它沒有氣派的招牌,沒有豪華的裝修,依靠老饕的口口相傳,在街頭小巷低調(diào)得綻放出獨特的光芒。
這是一碗曾經(jīng)人選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新聞中心特色餐飲的美食之一,青島小福順面館的創(chuàng)始人劉凱民,推崇綠色食品,倡導(dǎo)健康飲食,摒棄一切化學(xué)添加劑,從廚30余年,傳承并演繹了這道傳統(tǒng)美食,在青島各位前輩大師的指點下,最后成就了一款地道的青島本邦萊特色小吃——小福順青島大蝦面。傳統(tǒng)制做,老湯老味,為青島本邦美食增添了一抹亮色。
眾所周知,青島對蝦是青島地區(qū)獨有的海特產(chǎn),過去當(dāng)?shù)貪O民常取用深海的海水將捕撈到的大蝦煮熟,再加上一鍋面條,既方便快捷又美味誘人,是漁,民出海捕魚時既充饑又美味的食物。因蝦面色澤紅潤,口味醇厚,營養(yǎng)豐富,逐漸成為青島當(dāng)?shù)匾坏兰矣鲬魰缘拿朗常蔀槟ú蝗サ睦锨鄭u記憶。傳統(tǒng)的食物總是最容易喚醒一個人的味蕾,精挑細選的鮮美優(yōu)質(zhì)食材,匠心獨特的制作工藝,青島小福順大蝦面以鮮美綿長的滋味揚名青島,在這里,吃上一碗熱氣騰騰的大蝦面,從中細細品味城市經(jīng)過歲月沉淀下來的滋味。
如今,已經(jīng)很少能在面館里吃到真正的手搟面了,而在西鎮(zhèn)的大君手搟面館,你會吃到這種讓你熟悉的味道,每到飯點,這間30平米的小店就會被排隊等位的人圍得水泄不通,連店外的幾張桌子都坐得滿滿當(dāng)當(dāng),還有好多人站在店外排隊等著位子。值得這么多人等待當(dāng)然是有理由的,手搟面的種類很多,牛肉的湯全部親自熬制,面條爽滑勁道,湯汁香濃而不膩,絕對是可以讓老少皆宜的一碗面。
安徽路22號1路公交車總站的“老三炒面”大概是老青島記憶中的又一個地標(biāo)性店鋪,“老三炒面”堪稱青島炒面屆的“老炮兒”,一開就是將近20年,味道依然是那個老味道。“老三炒面”的門頭看起來不小,但是里邊的空間卻不大,七八張桌子擺得滿滿當(dāng)當(dāng),每到飯點,“老三炒面”都會排起長長的隊伍,食客們絡(luò)繹不絕,即使環(huán)境一般,但卻擋不住吃貨的嘴,所有總有人會勸說老板開家分店吧,老板也總會直爽又客氣地拒絕。
來老三家吃面,一定要嘗嘗他家的青椒大頭菜炒面,不同于一般市場上的炒面,這里的面并不是油炸的,而是一根根手拉出來的,從店內(nèi)的窗口就可以看到拉面師傅在后廚忙碌的身影,而大頭菜絲和青椒搭配炒出的菜香濃郁撲鼻,澆在現(xiàn)撈的面條上,輕輕地炒拌均勻,那口感簡直無法形容,即使口味偏甜,也成為我們北方小伙伴的舌尖美味。老三家的炒面一定要配炸串,就如同花生配啤酒一樣自然,不裹面的炸串,出鍋之后先抹上一層甜面醬,再刷上秘制的辣醬。說起秘制其實也簡單,辣醬里面加入了自家現(xiàn)磨的花生碎,絕對會驚艷你的胃。
如今,經(jīng)營“老三炒面”的是老三的女兒,一個不到30歲的女孩主掌著一家老店,她說一年中她只休息10幾天,就這樣走過近10年的時間。每天早上8店準(zhǔn)時開門,串串兒、切菜、拉面,迎接客人,一直到晚上10點,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一天最多的時候,要賣700碗炒面。20年的堅持是一家人對老店的守候,女兒說,“爸爸還是會每天親自去買炒面用的菜,必須要親自把關(guān)。如今老城在逐漸消失,一座座高樓鱗次櫛比的興起,這家20年的店可能也會隨著新的規(guī)劃而拆掉,這樣一代傳一代的老店,我們或許很難再找到,而未來,“老三炒面”不會消失,他們會選擇一個新的地方,再繼續(xù)30年、40年、50年,讓青島人記憶中的美食一直傳承下去。
一家小面館能開3年,靠的可能是廣告和噱頭,能開5年靠的可能是成功的營銷,而一開20年而且?guī)状巫冎分匮b還能賓客不斷,除了手藝了得,口碑與用料是一樣都不能少的?!叭航忝骛^”就是這樣一個存在,群姐面館算是同安路小吃一條街的“扛把子”,吃飯永遠需要排號,這雖然是一家面館,但還做著各種家常菜,從一家小門頭的老店到現(xiàn)在的大店面,群姐這個名聲也是響當(dāng)當(dāng)?shù)摹?/p>
群姐家主打膠東口味面食,手搟面+本地澆頭是特色,蕓豆蛤蜊面是這家面館的招牌,也是必須要推薦的,非常好吃。蛤蜊肉新鮮干凈不牙磣,蛤蜊的鮮搭配蕓豆的清香氣息,味道非常棒,手搟面比較勁道,與鹵子搭配相得益彰。
這些年,青島的面館越開越多,但最難忘的還是老面館的那碗面,一碗老拉面,半座青島城,早已成為了這座城市最有煙火氣的回憶。
你是否經(jīng)常在吃完一餐之后,會懷念起以前的味道。懷念以前的老甜沫,懷念飄著濃濃香氣的電烤肉,懷念油滋滋的鍋貼....哪些老青島的味道一去不復(fù)返,因為那是記憶里的味道。但是也惟有老青島的味道,才是最幸福的味道。走過繁華現(xiàn)代,走進熟悉的街道,而在記憶深處,一定能找尋到老青島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