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敏, 陳亞霜, 楊葵, 郭婧瀾, 何文偉, 劉靳波
實驗室生物安全是指以實驗室為科研和工作場所時,避免危險生物因子造成實驗室人員暴露、向實驗室外擴散并導致危害的綜合措施。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的飛速發(fā)展,高校實驗室的種類和數量不斷增加,規(guī)模不斷擴大,教學、科研活動日趨頻繁,各種實驗室安全隱患也日益凸現[1]。一系列的實驗室生物安全事故的爆發(fā)將實驗室生物安全推向了風口浪尖,實驗室生物安全問題在全球范圍內備受關注。醫(yī)學檢驗技術專業(yè)是與實驗室聯系最為緊密的專業(yè)之一,在學習階段實驗教學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及意義。學生畢業(yè)后的主要去向是在各級醫(yī)院、防疫站、血站等相關部門從事醫(yī)學或醫(yī)學檢驗類實驗室工作。這些實驗室都是血液、分泌物、各種排泄物集中的場所,具有潛在的病原生物危害性。鑒于醫(yī)學檢驗技術專業(yè)的特點,我們進行本研究,對本校醫(yī)學檢驗技術專業(yè)學生展開實驗室生物安全認知情況調查,以發(fā)現他們在實驗室生物安全教育方面存在的問題與不足,為進一步的實驗室生物安全教育改進提供依據。
1.1 研究對象 以西南醫(yī)科大學醫(yī)學檢驗技術專業(yè)所有在校本科學生為調查對象,包括大一(2018級)115人、大二(2017級)119人、大三(2016級)99人和大四(2015級)81人,共414人。
1.2 研究方法及內容 2019年4月,參考《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2]、《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3]等一系列法律法規(guī),結合此次調查的目的,自行編制調查問卷,利用問卷星平臺發(fā)布問卷對四個年級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問卷內容包括:學生基本信息、實驗室生物安全基本知識、實驗室生物安全操作行為等內容。其中,“實驗室生物安全基本知識”部分(共20題)根據選項等級賦分,四個選項“非常清楚”、“比較清楚”、“不清楚”、“沒聽說過”的賦分依次為5分、3分、1分、0分,滿分為100分?!皩嶒炇疑锇踩僮餍袨椤辈糠职ㄒ韵?0個問題:①是否發(fā)生過生物安全事故;②進入實驗室時是否做到了真正的自我防護;③實驗操作是否規(guī)范;④是否清楚實驗室里安全防護設施的使用;⑤實驗后是否正確清理臺面與地板;⑥是否正確處理實驗廢棄物;⑦實驗后是否正確洗手;⑧離開實驗室前是否進行安全檢查;⑨是否會穿實驗服到食堂就餐;⑩多久洗一次實驗服。所有學生的這部分作答由實驗室內各個實驗組安全責任老師根據《西南醫(yī)科大學實驗室生物安全操作行為規(guī)范》判定。
2.1 問卷回收情況 發(fā)放調查問卷共414份,總計收回有效問卷389份,其中大一112份(97.4%)、大二109份(91.6%)、大三92份(92.9%)、大四76份(93.8%)。
2.2 不同年級學生實驗室生物安全基本知識認知情況(表1) 由表1可見,隨著學年的增加,學生實驗室生物安全基本知識的平均得分逐漸增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不同年級學生實驗室生物安全基本知識得分比較分)
2.3 不同年級學生實驗室生物安全操作行為 不同年級學生10項實驗室生物安全操作行為中關于安全事故、防護設施、廢棄物處理、正確洗手、安全檢查、清洗實驗服六個方面的實驗室行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不同年級學生實驗室生物安全操作行為調查情況比較[n(%)]
實驗室行為大一(n=112)大二(n=109)大三(n=92)大四(n=76)χ2值P值從未發(fā)生過生物安全事故77(68.8)69(63.3)64(69.6)36(47.4)11.2820.010進實驗室時做到真正自我防護17(15.2)16(14.7)12(13.0)21(27.6)7.8000.050實驗中完全規(guī)范操作27(24.1)24(22.0)17(18.5)22(29.0)2.7020.440清楚實驗室安全防護設施的位置及使用方法79(70.5)88(80.7)81(88.0)72(94.7)20.942<0.001實驗后總是正確清理臺面與地板59(52.7)75(68.8)56(60.9)48(63.2)6.2070.102實驗后總是正確處理廢棄物57(50.9)72(66.1)74(80.4)60(79.0)25.784<0.001實驗后總是正確洗手20(17.9)53(48.6)34(37.0)52(68.4)51.709<0.001離開實驗室前總是進行安全檢查27(24.1)42(38.5)28(30.4)34(44.7)10.3380.016從未穿實驗服到食堂就餐98(87.5)91(83.5)81(88.0)69(90.8)2.2830.5161~7天洗一次實驗服32(28.6)54(49.5)34(37.0)37(48.7)12.9140.005
實驗室生物安全關系到操作人員的健康,甚至是整個人類的健康和社會的穩(wěn)定,其已經引起了全世界的廣泛關注。2003年SARS的大流行,使得國家對實驗室生物安全的關注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連續(xù)頒布了《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和《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等一系列法律法規(guī)[4]。國內已有一些高校認識到實驗室生物安全的重要性并開始積極探索,完善、加強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的措施,加大實驗室生物安全教育和監(jiān)管方面力度。全國高等醫(yī)學院校的各類相關教材中陸續(xù)增加了有關生物安全的教學內容,部分醫(yī)學院開設獨立的生物安全專業(yè)或課程[5-6]。探索雖取得一定成效,但是相較于歐美發(fā)達國家,國內多數高校實驗室生物安全工作起步較晚,實驗室生物安全教育依然存在不足,不同高校、不同專業(yè)學生對于實驗室生物安全的認知程度不一。學生只有在在校期間系統(tǒng)、全面地學習,掌握好相關知識,樹立起生物安全意識和責任感,才能有效杜絕事故的發(fā)生,將來在工作和科研中才能進行有效的安全防護,于個人和社會有益,因此,實驗室生物安全教育乃是各大高校必須重視的問題。
實驗室生物安全基本知識調查結果表明,我校醫(yī)學檢驗技術專業(yè)學生實驗室生物安全基本知識得分偏低,實驗室生物安全基本知識掌握情況不容樂觀。四個年級學生實驗室生物安全基本知識得分由高到低依次是2015級、2016級、2017級、2018級,高年級對于實驗室生物安全基本知識的掌握情況好于低年級,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高年級部分同學選修生物安全相關課程,而且比低年級學生擁有更為豐富的實踐經驗。
實驗室生物安全操作行為的調查是了解學生個人防護、實驗操作規(guī)范性、實驗結束后的清潔、廢棄物處理、實驗服清洗等情況。調查結果表明,學生在自我防護、規(guī)范操作、正確洗手、安全檢查、清洗實驗服這五方面的行為正確率低于60.0%,說明學生實驗室行為存在較大不足,未養(yǎng)成良好的實驗習慣。學校應就實驗操作行為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加大教學力度,還可推行實驗室安全準入制度,從理論和操作兩方面考量學生是否具備進入實驗室的條件。調查還發(fā)現,2015級學生發(fā)生生物安全事故的百分比最高、“自我防護”的行為正確率最高,可能是因為該年級學生已經進入實習期,接觸病原體和職業(yè)暴露的機會更大。高年級“防護設施”、“廢棄物處理”、“正確洗手”的行為正確率高于低年級,這體現出生物安全課程教學的效果。2018級學生關于“安全檢查”、“清洗實驗服”的行為最差,或許是因為其初入大學,未充分了解生物安全涉及的方方面面,相關知識缺乏,再加上實踐經歷不足,導致易忽視一些環(huán)節(jié)。
綜上所述,我校醫(yī)學檢驗技術專業(yè)學生實驗室生物安全認知情況不容樂觀,尤其是低年級學生。因此,針對醫(yī)學檢驗技術專業(yè)開展實驗室生物安全課程十分必要。我們認為,除了開設必要的理論教學課程外,還應注重實踐教學,如參觀實驗室、模擬安全事故及應對措施、定期進行安全宣教、建立安全交流平臺、制作并播放安全教育小視頻等。總之,實驗室生物安全應貫穿于所有年級,教學改革要從不同角度、多方位切入和展開,理論和實踐教學要兩手抓才能有效改善并提升學生的知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