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 張佩蘭
【摘? 要】在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史中,四川籍作家在其創(chuàng)作中融入了大量的四川鄉(xiāng)土方言,具有獨特的鄉(xiāng)土氣息和地域特色。本文以李劼人《大波》這一部作品為材料,運用文獻研究法、對比分析法,以小窺大,從方言詞角度去探究其中的方言語言特色。
【關鍵詞】《大波》;方言詞;語言特色
一、《大波》中方言詞的運用及表達效果
(一)名詞
(1)表示稱呼
兒娃子:四川方言中“兒娃子”表示男孩子?!暗f的是你,兒娃子才去撿狗屎?!?/p>
婆娘:在四川方言中是對婦女的俗稱,或稱自己或他人的妻子,也指家里的女仆、女傭?!拔覄衲?,羅雞公,看得開點,婆娘是到處都有的?!?/p>
(2)親屬類
老表:表兄弟的統(tǒng)稱,也表示對年齡相近的、不相識的男子的客氣稱呼?!皡抢媳?,我問你,你帶了幾年兵,可曾殺過人來?”
幺嬢:在四川方言中母親的姐妹稱為:大嬢、二嬢、三嬢,最小的可以稱為幺嬢或者小嬢?!皨寢專憧?,幺嬢幾乎同楚哥碰了一個響頭!”
(二)動詞
(1)動賓式:
悖時:亦作“背時”,意思為違背時運,非常倒霉,不能與時代同步發(fā)展,表示被描述者運氣極其不佳。“不曉得的還疑心我是他一黨子的人,給我搭二分在身上,那我才悖時哩!”
(2)補充式:
攪醒:在四川方言中表示被別人弄醒,被整醒?!安贿^說話的聲音大一點,把睡在廂房的楚子材攪醒了。”
(三)形容詞
(1)性質形容詞
耙:四川方言中“耙”表示軟“或者菜里多下了一點鹽,或者飯煮來耙硬沒有合度?!?/p>
老火:四川方言中,“老火”表示厲害、惱火的意思?!耙稽c風沒有,一點云沒有,今夜已經這樣不退涼了,明天路上才老火哩!”
(2)狀態(tài)形容詞
光光生生:是“光生”這個詞的重疊AABB形式。在四川方言中“光生”是指平整,妥帖?!斑@園子倒清爽得好,光光生生的!”
白:清楚、明白、徹底‘。“你愛撒謊,說白。”
(四)副詞
恁:在四川方言中是程度副詞,相當于普通話中的“那么”?!半y怪你們不睡,恁好的月亮!”
兇:在四川方言中是程度副詞,表示程度深?!安皇堑?,鄉(xiāng)城因為仗火打得兇,成都都曾轟動過,所以很出名?!?/p>
(五)介詞
著:在四川方言中是介詞,表示主語與謂語之間的關系是被動關系,主語是謂語動詞所表示的行為的被動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動者、實施者。也就是相當于普通話中的“被”字所構成的被字句?!叭绻玫轿覀儽鵂I里去,你卻要著打的!”
跟:在四川方言中表示交付、送與,把動作或態(tài)度加到對方,也表示替,為。與普通話中的“給”字意義相近?!拔易匀粵]有寫,我只寫了個姓名,就把筆遞跟你了。”
(六)代詞
啥子:是四川方言詞中的疑問代詞,用來詢問具體事物,表示不知道、不理解之意,相當于普通話中的“什么”?!斑@耍的啥子把戲?”
老子:是四川方言中的第一人稱代詞,屬于不文明語言。“老子”后加“們”仍表單數?!袄项^子翻身朝著那人吼道:“就是你們拉了稀咧! .... 今天把柄落在老子們手上?!?/p>
(七)量詞
頭:在四川方言中用來指一個頭那樣的高度,多用于身高方面?!笆且粋€高一頭窄一臂,黑黃膚色,骨骼挺壯的漢子!”
根:四川方言中用來指細長的或條狀的事物,例如:“一根樹”、“一根巷子”。
(八)語氣詞
呃:在四川方言中表示停頓、感嘆、提醒等意義。“呃!我問你,討了老婆,到底有啥子味兒?”
嘍:在四川方言的使用中用在陳述句的句末,可以加強句子的語氣?!斑@還不要緊,自然嘍,寫個假姓名是頂好的了?!?/p>
(九)熟語
抹稀泥:在四川方言中“抹稀泥”是指做事敷衍不徹底、即扯淡之意?!氨O(jiān)督才自行收回成命,自抹稀泥?!?/p>
鴆冤枉:表示使用手段弄人,也是離合詞,可在中間加入詞語構成短語?!澳悴砒c我的冤枉哩!早曉得你逢雨不走,我真不該打早就跑到武侯祠去了!”
二、四川方言詞的運用而形成的獨特的語言特色
(一)生動形象而又個性化的地方語言
《大波》這部作品主要是通過人物之間的對話來推動情節(jié)的發(fā)展,李劼人把四川方言靈活應用于人物的語言上,不僅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生動活潑,而且讓故事情節(jié)更加富有生活氣息。俗語和方言詞的運用讓人物語言口語化,盡管有些粗淺但易懂,充滿了抑揚頓挫的節(jié)奏感,使小說情節(jié)呈現(xiàn)出四川地域的獨特生活氣息。也明顯地突出了說話者的性格特征。
(二)濃郁而又獨特的鄉(xiāng)土氣息
《大波》中的方言詞匯投射出四川鄉(xiāng)鎮(zhèn)的地域特色。“多謝表嫂的厚意,鄉(xiāng)壩頭的女子,哪里配穿這些好東西!”句中的“鄉(xiāng)壩頭”是四川方言中具有濃厚鄉(xiāng)土氣息的俗語,“鄉(xiāng)壩頭”是鄉(xiāng)下、農村的意思。在這句話中體現(xiàn)出詞中所蘊含的貶義的感情色彩,表現(xiàn)的是說話者的輕蔑、諷刺之意。
(三)幽默而又諷刺的語言描寫
四川人在交流中喜歡用一些打趣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想法,文中人物語言運用了比喻、夸張、擬聲等表達方式,讓說話者更直觀形象的表達自己的想法。李劼人在其文學作品《大波》中熟練地運用、安排人物之間對話中的語言,人物之間的對話在交鋒中留有一些趣味,使情節(jié)更加的生動靈活,從而使語言增加了一種新鮮感和趣味性。
“你不要裝瘋,臭繃啥子革命黨,你入過同盟會不曾?”此句話中用四川特色話語“裝瘋”、“繃”等,生動形象地表達出對他人的諷刺之意。
(四)文學作品中運用方言詞的意義
與標準的普通話相比較,方言作為一種回歸鄉(xiāng)土的地地道道的表達方式,更易于方言片區(qū)作家情感的表達與流露,且使文學作品意義更加深刻。
從藝術價值角度來說,方言文學作品中使用的地方語言,給讀者帶來了的情感共鳴,從而加深了讀者對該作品的解讀。首先,當地的地方言對于本方言區(qū)域的讀者來說,十分親切且貼近日常生活,讀者在閱讀作品時候難免會將其與自身的生活經歷相聯(lián)系。當地的生存現(xiàn)狀也可以從作品中的故事背景、情節(jié)、故事中反應出來,也體現(xiàn)出了作者對地域文化樸實純真的崇敬,與此同時可以促使讀者產生情感共鳴,從而也能使作者想要表達的故事內涵的準確傳遞。其次,作品中方言詞原汁原味地運用,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文章的新鮮感。此外,作品中大量方言詞語的加入,一方面,豐富了文學作品中的文化內涵,展現(xiàn)出不同地域所獨有的人文風貌、民族風俗,另一方面,豐富并創(chuàng)新了文學作品中的語言的運用,使文學作品的語言不再單一化。最后,從社會文化價值角度來說,在本地方言片區(qū),具有方言特色的文學作品有龐大的受眾群體,可以使本方言區(qū)的群體形成一種強烈的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產生精神和情感上的強烈共鳴,從而提高了方言的社會認可度,提升了方言的使用率。
(三)關于李劼人方言寫作的探析
在《大波》這部作品中,李劼人用其獨特的手法充分展現(xiàn)出四川方言俚語的文化魅力。李劼人用最能表現(xiàn)出四川地域文化、巴蜀特色的方言詞匯來體現(xiàn)人物的身份與性格。這樣的高明的手法,既體現(xiàn)了該文學作品的真實性、平民性,又使文章的語言展現(xiàn)出獨特生動的巴蜀韻味。例如文中黃公館的使女何嫂對菊花的責罵:“要你鬼好多嘴!”,“這些勾子麻搭的事情,老娘早就弄得清清楚楚了。還等人家告訴我,默倒我同你鬼女子一樣的蠢!”這些語言的表述中充滿著四川的方言、俚語,描寫十分幽默,讓何嫂這一人物的性格特征更加鮮明突出,也使《大波》這部作品有了濃郁的世俗情味和獨特的地方風情。
通過以上從方言詞的角度對李劼人《大波》作品中語言特色的探析,我們了解到李劼人對成都的風土面貌,成都的人情世態(tài)的出色記錄,使其作品中展現(xiàn)出了一幅幅具有民族特征和民間傳奇色彩的風俗畫面。
作者簡介:
王娟(1996),女,漢族,四川自貢,學生,碩士,語言學。
張佩蘭(1997.),女,漢族,四川省樂山市,學生,碩士,漢語國際傳播。
(作者單位:云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