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江西省自學考試委員會、省檔案局聯合舉辦檔案專業(yè)大專自學考試,我們單位有幾位同志報了名,我也有些心動了。我1959年從上饒農校畢業(yè),1979年改行從事檔案工作,那些年我在工作中雖有所收獲,但仍感覺檔案知識匱乏,不能很好地勝任工作,束縛了我前進的步伐。于是,我專程去了一趟南昌,到省檔案局法制教育處報了名。
這次考試共12門課程,包括哲學、文書學、檔案管理學、科技檔案管理學、科技文件材料學、檔案復制與保護技術學、檔案編纂學、中國檔案事業(yè)史、古漢語、中國革命史、行政管理學、中國政治制度史,分三年考完,每年考四門功課,上半年4月、下半年10月各考兩門。
為了順利通過考試,我發(fā)奮學習??h委機關前面有一個花園,每當周末,我就鉆進花園,盡情地享受讀書之樂。老伴對我非常支持,她說:“家里的事你不用操心,安心把書讀好,打一個漂亮仗。”每天晚飯前后的時間,我都利用了起來,晚上看書一般要看到10點。
在認真看書的基礎上我加大練習量,答思考題,答模擬試題,加強理解和記憶。當然,在復習的過程中,我曾遇到過一些難題。我是20世紀50年代的中專畢業(yè)生,沒有經過高中階段,古漢語基礎極差,開始我連“宋何罪之有?”也解釋不通。因此,我確定古漢語為主攻方向,把它作為碉堡、作為攻堅戰(zhàn)來打。第一年四門功課考完后,之后的兩年我?guī)缀跄贸隽艘话氲臅r間學習古漢語,堡壘終于攻下來了,我的古漢語一科考了79分。
在復習中,我還摸索出了一些增強記憶的好辦法,比如比較法。例如《中國檔案事業(yè)史》講到甲骨檔案出土時間就有7次之多,其中可以找到很多的對比點,可以從發(fā)掘時間的順序上做縱比,也可以從載體種類上做橫比,還可以對同一時間發(fā)現的不同類甲骨檔案進行類比。
每次考前,省檔案局還會為考生進行考前輔導,我們單位幾個考生都去了。我聽力不太好,每次上課我都早早到場坐在前排位置,聆聽老師的輔導。晚上睡覺是上下兩層的木板床,仿佛回到了學生時代,我感覺年輕了許多。
考試形式和高考相似,要求很嚴格。考場設在縣第一小學,考試需憑準考證入場,對號入座,交卷即出,不能在考場停留。開考后,考場鴉雀無聲,只聽到筆尖在紙端沙沙作響。每個考場都有幾位監(jiān)考老師,他們工作認真負責,抓出了幾個舞弊的考生。而我就是一個腦袋一支筆,除了腦瓜子內的知識,我什么都沒有帶,不僅如此,有幾門功課我都是交頭卷。后來,省檔案局法制教育處熊堅處長見到我還戲說:“你還怕考?”
關于考試分數,大家都很關心,想要早早知道,我清楚地記得,每門科目考試分數一出來,縣招考辦的同志總是即時通知我們每個人。
所有考試結束后,我有2科60多分,3科70多分,5科80多分,2科90多分,其中,科技文件材料學分數最高(92分),12門功課總計975分,平均分約為81.3分。
1991年我已年過半百,大概是因為年紀較大,考得也不錯,弋陽縣招考辦推薦我為優(yōu)秀畢業(yè)生。1991年12月,省、地自考委批準我為優(yōu)秀畢業(yè)生,并獎勵我一個臺燈和一個提包。那一屆全省有1000多名檔案大??忌督鳈n案》1992年第2期用顯著版面大字刊登表彰:“劉向前等三位應考者被評為優(yōu)秀畢業(yè)生?!?/p>
回顧三年自學考試的艱辛歷程,我深感學習沒有止境,知識沒有盡頭,我將堅持不懈地努力學習,活到老,學到老,發(fā)揮余熱,為實現中國夢多作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