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枝劍
【內容摘要】整本書閱讀是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學生提高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主要途徑?!罢緯喿x”不同于瀏覽淺顯易懂的通俗讀物,也不同于傳統(tǒng)教學的篇章閱讀或片斷式閱讀。在目前學生普遍存在“淺閱讀”的現(xiàn)狀下,指導學生運用正確的閱讀方法,對學生進行閱讀階梯式訓練,能夠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升學生的閱讀思維??梢哉f,整本書閱讀階梯式訓練是通往文學藝術殿堂的必經之路。
【關鍵詞】初中語文;整本書閱讀;階梯式訓練
一、整本書閱讀階梯式訓練的提出
教育部頒發(fā)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對初中生課外閱讀提出明確要求:“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味——多讀書,好讀書,讀整本的書——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然而,文學名著的“整本書閱讀”,不同于傳統(tǒng)語文學習的篇章閱讀或片斷式閱讀,無論從閱讀量還是閱讀的難度上,對學生都極具挑戰(zhàn)。教師如何在閱讀的過程中有效地實施整本書的閱讀指導,顯得尤為重要。
同時,整本書閱讀,是提高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關鍵,只有通過整本書閱讀,學生才能讀出生命的開闊、靈動、樂觀、豁達和鮮亮,讀出自然的美麗與生動、世界的豐富與神奇、人類心靈的廣袤與深邃,領悟到智慧、文明、善良與大愛。
二、學生整本書閱讀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通過對初中階段學生整本書閱讀的長期觀察,我發(fā)現(xiàn)大部分的初中生在閱讀過程中都存在著“淺閱讀”的現(xiàn)象。“淺閱讀”指的就是學生對于閱讀作品僅有表面的理解和粗淺的認識,并沒有真正走近作品、領悟作品所要表達的思想內核,對作品的文字缺乏感性和理性的思考,只追求簡單、輕松的閱讀方式。這種方式讓學生淺嘗輒止,不利于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和思維的發(fā)展,甚至會使學生喪失審美的能力。
“淺閱讀”的方式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兩點:(1)學生在閱讀整本書時,只關注有趣的故事情節(jié)和優(yōu)美的詞句。他們認為文章寫得越是曲折就越有趣,詞句越是優(yōu)美就越有閱讀的價值,所以就造成了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會去關注文章想表達的豐富的哲學道理和蘊含的真實情感。(2)學生在做讀物摘要時,只是簡單的摘抄一些好詞好句,并沒有真正的去領悟作品通過文字所要表達的內在意蘊,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上就只會套用好詞好句,根本表達不出自己的真實感受。如果不改變學生現(xiàn)有的閱讀模式,只是將作品作為“淺閱讀”的方式,那么所閱讀到的內容只會停留在表面,無法在實際生活中表達出自己內心的真正意圖和真實情感,更談不上能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
學生閱讀過程中存在的新問題,要求我們語文教師,不斷更新閱讀教學策略,加強對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整本書閱讀階梯式訓練的策略由此而生。
三、整本書閱讀階梯式訓練的主要內容與價值
課外閱讀,是課內閱讀的延續(xù)。在課內獲得的精讀、略讀、瀏覽等閱讀方法和批注、賞析、評價等閱讀策略,如果能在整本書閱讀的過程中得到有意運用,就能使學生獲得個性化的閱讀體驗,積累更多的閱讀經驗,形成更好的閱讀習慣。整本書閱讀不是一蹴而就的,學生思維的發(fā)展也并非一朝一夕,閱讀階梯式訓練,將整本書閱讀分為三個層級:不同的層級實施不同的閱讀方法和策略,重視學生閱讀興趣的激發(fā)、閱讀思維的訓練、閱讀能力的提高,能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的“淺閱讀”,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思維,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
以下我以《昆蟲記》為例,結合實踐,闡釋整本書閱讀階梯式訓練的實施策略。
四、整本書閱讀階梯式訓練的實施策略
法布爾的《昆蟲記》對于初二的學生來說,閱讀困難不大,閱讀興趣也不小。可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信息技術的更新,電腦、智能手機等網絡社交工具的普及,大量的圖文吸引著學生的眼球,他們表現(xiàn)得非常浮躁,早已失去靜下心來好好讀一本書的興趣。只有好讀書者才能讀好書。所以,如何讓學生“好讀書”是整本書有效閱讀的第一要素。
策略一:興趣感知階段——讀與活動結合
作為整本書閱讀的第一階段,我認為把閱讀與活動結合起來,能充分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和主動性。農村學生對于《昆蟲記》的閱讀,往往只瀏覽文本,讀一個大概,僅能說出幾種昆蟲的幾點特征,閱讀停留在膚淺的表面,雁過無痕。為了掌握科學知識,提高閱讀的有效性,我在開始閱讀《昆蟲記》的第一天就布置了以下任務:
任務一:
給昆蟲制作卡片。
請選擇一種昆蟲,做一張卡片,向大家介紹你所認識的新朋友。
(提示:可以從昵稱、外形特點、生活環(huán)境、習性、生長過程、勞動、婚戀、繁衍等角度介紹。)
一石激起千層浪,這一任務在學生中反響很大。它引導學生在《昆蟲記》整本書的閱讀時,并不是僅憑自己的喜好,毫無目的的隨意瀏覽,而是有了閱讀重點,根據重點進行相關信息的刪選。同時,提示部分的內容相當于給了學生明確的閱讀目標,給學生指明了閱讀的方向,使學生的閱讀不至于雁過無痕,一無所獲。最后,學生把閱讀中篩選的信息進行提煉、概括、整合,形成自己對這一類昆蟲的新認識。同時,學生也掌握了一些閱讀科技類說明文的有效方法。
學生每天堅持閱讀,每周完成昆蟲卡片的制作,教師對這些卡片,及時進行點評并給出一些完善的建議。等整本書閱讀結束后,學生們的卡片也越做越精致了,版面設計也越來越富有《昆蟲記》的特色了,讓人耳目一新。
這時,就有必要設計第二個閱讀活動,對學生的整本書閱讀做一個反饋和評價。我讓學生挑選出自己認為最滿意的卡片,寫上推薦理由,參加班里的“《昆蟲記》卡片制作小能手”的評比活動。并通過上傳微信群,讓家長們參與投票,評選出若干名小能手,頒發(fā)獎狀和獎品。這樣就大大激發(fā)了學生閱讀整本書的積極性。
策略二:理解鑒賞階段——讀與批注結合
如果同學對《昆蟲記》的閱讀,僅僅停留在興趣感知的階段,那學生的思維能力、閱讀能力還并沒有真正提高。這時,需要教師不斷加以指導,更換方式,監(jiān)管學生閱讀的整個過程。語文學科的整本書閱讀,除了要感知和了解內容外,還有一項獨特的學習內容,那就是語言運用。新課標已經對語文課程性質做出了明確的界定:“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苯處熞嬖V學生:讀一部文學作品,不能只關注故事吸不吸引人,情節(jié)曲折不曲折,還要關注作者是怎么運用語言的,即使是像《昆蟲記》這樣的國外名著,也是竭盡語言運用之妙的。語文學習,就是要了解語言運用的實例,積累豐富的語感,提高自己寫作和表達時語言運用的能力。
閱讀的第二階段,我結合昆蟲記的文體——科技小品的特點,設計布置了以下任務:
任務二
閱讀下面百度百科對螳螂的介紹,并與《昆蟲記》之《螳螂捕食》的原文進行比較。
螳螂,亦稱刀螂,無脊椎動物,螳螂體長形,多為綠色,肉食性,獵捕各類昆蟲和小動物。頭能自由轉動,觸角細長,前足能屈伸折疊,可以捕捉獵物;前翅皮質,為覆翅,缺前緣域,后翅膜質,臀域發(fā)達,扇狀,休息時疊于背上;腹部肥大。
(1)同樣是介紹螳螂,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嗎?
我發(fā)現(xiàn):
(2)根據你的發(fā)現(xiàn)和理解,精讀一些精彩片段并進行賞析,體會科學小品《昆蟲記》的語言特色,圈點批注在書本上。
古人說:不動筆墨不讀書。學生閱讀時,不能僅動眼睛,要動手,更要動腦。如果不動筆、不動腦,那么即使讀再多的書,也會一無所獲,相反只能浪費時間和精力,也就失去了讀書價值。于是,結合《昆蟲記》文學性的語言,讓學生邊讀邊思,邊做批注,體會科學小品的語言特色,進而鑒賞法布爾高超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以此讓學生明確科技小品閱讀的方式方法,使課外閱讀更有實效。學生閱讀《昆蟲記》的策略也由略讀轉移到精讀上來,通過這一任務的實施,學生進一步明白了對于整本書的閱讀,必須略讀和精讀交叉進行。
策略三:評論運用階段——讀與寫作結合
新課標指出:閱讀科技作品,能領會作品中所體現(xiàn)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思想方法。所以,學生閱讀完《昆蟲記》之后,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從作品體現(xiàn)的科學精神、科學思想方法角度出發(fā),對文本進行點評評論,把閱讀與抒發(fā)感受相結合,以此獲得思維的發(fā)展和審美的提升。
于是整本書閱讀進入第三階段,更高的階段,即評價運用階段。評論運用是以理解鑒賞閱讀為前提,學生結合自身的閱讀感受,充分的展開想象,通過逆向思維和聯(lián)想等方式,對文本作品進行客觀的批評和評論,并提升德育和美育的過程。
根據初中生的智力發(fā)展情況,我設計布置了以下任務:
任務三
為了記錄昆蟲的日常,法布爾幾十年如一日地進行昆蟲的研究,假設、推理和求證貫穿觀察的全過程,終于向我們展現(xiàn)了昆蟲光怪陸離的世界。法布爾是偉大的昆蟲學家,他像科學家一樣,向我們弘揚了科學精神、科學思想,為我們提供了科學方法。書中哪些地方體現(xiàn)了科學精神、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呢?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請選擇一個方面,結合名著中具體的語句,記錄自己的探究結果,200字左右。
任務四
《昆蟲記》的閱讀已接近尾聲,同學們對《昆蟲記》是不是有了自己的思考?請把你的感悟收獲和體會思考寫下來,500字左右。
任務五
請你也像法布爾一樣,仔細觀察研究一種你喜歡的小動物,展現(xiàn)它的日常生活,1000字左右。
這三個學習任務,難度由易到難,呈階梯式排列,供學生選擇,這也是為了考慮學生語文學習基礎的差異性。第三個任務,引導學生體會作品蘊含的科學思維、科學理念和科學精神,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領域,發(fā)展了學生的思維,學生通過閱讀體會,汲取了人生智慧和精神力量。第四個任務,是把閱讀的思考通過文字固化下來。特別是第五個任務,學生的完成需要一點時間,且有一定的難度,對學生語言的運用、能力的鍛煉和思維的發(fā)展,有極大的挑戰(zhàn),做好這個環(huán)節(jié),學生就能實現(xiàn)質的飛躍。
學生與書本做了交流,教師仍需做好生與生之間的交流,當然師生之間也不能缺少一個互動交流。于是,整本書閱讀結束,我會利用兩節(jié)課時間,開展《昆蟲記》的閱讀交流。在課上,學生或總結點評,或提出質疑,或分享收獲,大家各抒己見。這時候,教師不僅要組織課堂活動,還要與學生進行平等的對話,促進學生的閱讀。教師自己也應提前閱讀作品,有自己的思考和解讀,才能更好地指導學生的閱讀。
四、成效與思考
1.成效
整本書閱讀階梯式訓練不僅豐富了學生的知識積累,開闊了學生的眼界,并給予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正確的指導和引領,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升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使閱讀更行之有效,有利于學生的終身閱讀。
2.思考
文學名著是人類歷史長河中,不同時代不同人物思想、智慧、語言藝術的結晶,學生從中能夠汲取的營養(yǎng)是豐富且廣泛的,但是學生課外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并非一朝一夕能夠完成,需要師生共同的努力,更需要長期不斷地訓練,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尹施芬.初中語文階梯式課外閱讀探究[J].江西教育,2018(36):15.
[2]潘金梅.初中語文階梯式課外閱讀實施分析[J].華夏教師,2017(20):58.
[3]黃協(xié)娟.巧用階梯式閱讀訓練,提升初中語文教學效率[J].語文知識,2017(17):75-76.
[4]張萌霞.論初中語文階梯式課外閱讀實施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6(19):84-85.
[5]張梅.初中語文階梯式課外閱讀實施途徑分析[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6(01):17-18.
(作者單位:浙江省桐廬縣方埠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