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迎新
母親是最先獲得春風訊息的人,仿佛春風提前打了電話。就像兒女的歸家,從此站在路口苦苦地望,直到擁在懷里,暖了一冬的期待。
春風的頑皮,也一如母親的兒女。一旦玩心上來,隨時隨地拋開已經(jīng)決定了的回家計劃,去野,去瘋,去耍,獨獨忘了母親的等。母親的等便多了焦慮和擔心,一只手搭在眉際,本就佝僂的身子伸出去了一截,恨不得一眼看穿天底下所有的地方,看到懵懂玩耍的身影。
一季又一季,一輪又一輪守望中,母親的身形彎成了屋角的老樹。老樹最懂母親的心思,默不作聲地幫忙,望皺了偌大的眉臉。一把鋤頭,便是母親信手拿來的拐杖,拄在無數(shù)次裂口又愈合的手掌中。
母親的手里從不閑著,一把鍋鏟,一根針,一抱柴禾,一只菜籃,一把鐮刀,最多的是鋤頭。鋤頭是母親關系最好的伴,最懂得母親的心,也最體貼母親,就差晚上摟著睡覺了。
對春風的期盼,不亞于對兒女的期待。在母親的心里,很難權衡兩者的分量誰重誰輕。這一點,曾遭兒女怪罪過,母親訕笑著,但說不出個理由。母親只知道,米缸里就是空了,一家人的肚子也空了,也絕不動藏在柜底的稻種。那一粒粒飽滿的希望,必須在春風到來的時候,喂給餓了一季的田地。田地吃飽了,人畜才能興旺。
母親和兒女說過,誰最先得到春風的消息,誰最先知道春風的走向,誰就是那一年最幸福的人、最有收獲的人。兒女們不懂母親的意思。母親不會像書上那樣,一個簡單的字,一個簡短的詞,就能解釋出一大段一大篇。
母親教兒女掌握春風到來的方法。兒女們不樂意,說春天一來,草就綠了,樹葉就青了,不是能看到了嗎?母親說,等到眼睛能看到時,已經(jīng)遲了。兒女們便學著母親的樣,一遍遍地嘗試。
張大嘴巴,像過年吃大肥肉時一樣,向前狠狠地一口。母親咂吧著舌頭,能咂吧出一絲甜甜的味道,可兒女們不能。再側過耳朵,在耳朵邊加上一只窩著的手掌,讓心跳都暫時歇下來。母親能聽到隱隱地滾動,像雷;有時是嘻嘻地笑,像孩子;有時是早晨的太陽,微微地暖。兒女們還是不能。
母親嘆了口氣,不再強求。母親說,你們看書吧,多多地讀,書里也有春風的。兒女們還是不懂,但這回聽話了,認真地讀書,一直讀進了城市,離開了田地和山鄉(xiāng)。
到了城里的兒女,沒忘記母親對春風的期盼。嘗試著一次次像母親那樣去做,只能遺憾地搖頭。城市里沒有春風的,只有春天,人為移植的春天,制造的春天。
兒女們于是打通母親的電話,說要在春風到來之前回家。母親的耳朵已經(jīng)聾了,好半天才聽清兒女的話。母親便笑,笑得像守到了春風。
眼睛花了,耳朵聾了,可母親從沒忘記一季又一季、一輪又一輪地守望春風。不需要張嘴的,也不需要側著耳朵去聽,春風的走向照樣在母親的把握之中。
屋角的老樹,手里的鋤頭,一如既往地陪伴著母親,虔誠地迎候,苦苦地守望。有了春風,才有希望啊。
要做最幸福的人,最有收獲的人。母親在心里一遍遍地說。
編輯 鐘健
124976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