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琦,楊接輝,潘承欣,崔仁忠,吳綺鋆,張秀容 (中山市博愛醫(yī)院乳腺外科,廣東 中山 528400)
乳腺纖維瘤是臨床常見的一種乳腺良性腫瘤,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周期性乳房腫脹、疼痛及不適感,部分患者早期無明顯癥狀。乳腺纖維瘤隨著病情的進展會有惡變的風險,因此一旦確診應積極實施治療。目前手術是治療乳腺纖維瘤的主要方式[1],不同手術切口的手術效果存在一定的差異。合理選擇手術切口對于提高臨床療效,改善患者預后具有重要意義[2]。本文將對比環(huán)乳暈切口與放射狀切口治療乳腺纖維瘤的臨床療效,旨在為臨床治療提供依據(jù),現(xiàn)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選擇我院2016年3月~2018年9月間收治的300例乳腺纖維瘤患者,所有患者均經(jīng)手術病理結果確診,患者均為女性,腫瘤均為單發(fā),排除肢體功能障礙、心肝腎功能障礙、合并惡性腫瘤及精神疾病患者。根據(jù)手術切口的不同將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150例。觀察組患者年齡21~45歲,平均(29.3±1.8)歲,腫瘤直徑1.2~2.8 cm,平均(1.9±0.3)cm;對照組患者年齡23~47歲,平均(29.8±1.5)歲,腫瘤直徑1.2~2.9 cm,平均( 2.1±0.2)cm。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本研究知情了解,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手術方法:觀察組患者采用環(huán)乳暈切口手術,在乳暈色素處做一長度為1.5~3 cm的弧形切口,逐層切開皮膚及皮下組織,沿大乳管走向分離乳腺腺體,明確腫瘤位置及大小后,分離腫瘤及其周圍腺體組織,然后完整切除瘤體,電凝刀止血后使用慕絲線逐層縫合乳腺組織,真皮內(nèi)采用可吸收線縫合,術區(qū)加壓包扎。對照組患者采用放射狀切口手術,以乳頭為中線做一放射狀切口,長度約2.5~4 cm。切開皮膚及皮下組織后暴露纖維瘤,沿大乳管走向分離,分離乳房表皮至乳腺腺體,分離腫瘤及其周圍腺體組織,然后完整切除瘤體,對創(chuàng)面進行電凝止血,然后用可吸收線逐層縫合乳腺組織,加壓包扎。對于距離較遠的大瘤體(瘤體直徑大于5 cm)術后瘤腔內(nèi)可以放置引流管引流,避免積液感染、延期愈合。
1.3觀察指標: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住院時間。采用溫哥華瘢痕量表(VSS)對切口及瘢痕愈合程度進行評價[3],評價內(nèi)容主要包括柔軟度、色澤、厚度及血管分布,評分0~14分,評分越高說明切口愈合及瘢痕形成情況較差。術后對所有患者進行1年的隨訪,觀察并記錄手術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1.4臨床療效評價標準[4]:顯效:手術后切口達到甲級愈合,瘢痕直徑<0.2 cm,雙側乳房基本對稱,美容效果較好;有效:手術后切口愈合較好,瘢痕直徑<0.2 cm,患側乳房有輕度變形;無效:手術后切口愈合不良,瘢痕直徑>0.2 cm,乳房形態(tài)異常??傆行?(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2.1觀察指標: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住院時間均少于對照組患者,VSS評分低于對照組患者,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組別手術時間(min)術中出血量(ml)住院天數(shù)(d)VSS評分(分)觀察組32.2±4.854.2±9.78.0±1.34.1±1.1對照組45.6±6.374.8±11.310.2±1.26.8±1.5P值<0.05<0.05<0.05<0.05
2.2臨床療效:觀察組患者手術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手術療效比較[例(%)]
組別例數(shù)顯效有效無效總有效觀察組150124(82.7)18(12.0)8(5.3)142(94.7)①對照組15098(65.3)29(19.3)23(15.3)127(84.7)
注:與對照組相比,①P<0.05
2.3術后并發(fā)癥: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患者,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比較[例(%)]
組別例數(shù)切口感染局部血腫乳暈感覺異常觀察組1502(1.3)2(1.3)4(2.7)對照組15015(10.0)19(12.7)20(13.3)P值<0.05<0.05<0.05
乳腺纖維瘤是一種乳腺小葉內(nèi)纖維組織及腺上皮混合性瘤,該病好發(fā)于青春期后的女性,發(fā)病與雌激素分泌增多、內(nèi)分泌失調(diào)等因素有密切關系[5]。臨床治療乳腺纖維瘤主要采用手術切除治療,手術切口的合理選擇是手術治療的關鍵,隨著乳腺外科技術水平的不斷發(fā)展以及患者對乳房美容效果需求的提高,對手術切口選擇的要求也逐漸提高,在保證手術治療效果的同時還要滿足乳房美觀的需要。
傳統(tǒng)乳腺纖維瘤手術所采用的放射狀切口會導致術中出血多,術后并發(fā)癥多,恢復慢,切口愈合不良,瘢痕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乳房的美觀,會給女性患者的身心造成不良影響,無法滿足女性對乳房外形美觀的要求[6]。近年來環(huán)乳暈切口在乳腺纖維瘤手術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并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7],得到了廣大醫(yī)師及患者的青睞。
本研究結果表明環(huán)乳暈切口治療乳腺纖維瘤的總體臨床療效優(yōu)于放射狀切口治療,環(huán)乳暈切口能夠減少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住院時間,促進切口及瘢痕愈合,術后并發(fā)癥較少,安全性高,且能夠改善患者的乳房形態(tài),美容效果較好,這與張婷[8]研究結果一致。乳暈韌性良好,皮膚較薄,皮膚瘢痕不易產(chǎn)生,且皮膚色素沉著較高,還有結節(jié)狀皮脂腺,隱蔽效果較好[9]。環(huán)乳暈切口的乳暈區(qū)及乳頭的血供較為豐富,能夠為乳暈切口提供可靠的血供和營養(yǎng),有利于手術的順利進行。環(huán)乳暈切口較小,對患者的創(chuàng)傷更小, 對乳暈區(qū)感覺神經(jīng)的損傷也較小[10],能夠減少術中出血量,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促進術后的恢復。
綜上所述,環(huán)乳暈切口治療乳腺纖維瘤的總體臨床療效優(yōu)于放射狀切口治療,環(huán)乳暈切口小、創(chuàng)傷較小、有利于術后恢復,且安全性及乳房美容效果較好,可在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