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庭俊,羅舒月
(1.四川省德陽市中江縣中醫(yī)醫(yī)院,四川 德陽 618100;2.四川省涼山州西昌市涼山衛(wèi)生學校,四川 西昌 615000)
心肌梗塞后心絞痛疾病指的就是心肌梗塞病癥十分普遍的并發(fā)癥之一,這類患者預后不夠理想,如果沒有立即給與治療,就極有可能引起猝死、急性心力衰竭等?,F階段,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在臨床中得到了十分普遍的運用,這一治療對于心肌梗塞后心絞痛患者也具有相應的效果[1]。文章納入2017年7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32例患者實施分組,現將實際情況介紹如下。
納入我院收治的32例心肌梗塞后心絞痛病例,納入時間為2017年7月~2019年3月,單純接受常規(guī)治療的16例為A組,在A組基礎上接受益氣通脈湯聯合常規(guī)治療的16例為B組。A組性別:10例男、6例女;年齡范圍:42歲~77歲,平均(59.18±8.37)歲。B組性別:8例男、8例女;年齡范圍:43歲~78歲,平均(60.00±9.60)歲。2組患者的基礎資料對比無差異,可進一步比較,P>0.05。
A組:對患者給與常規(guī)的治療:硝酸甘油注射液,靜脈滴注;阿司匹林腸溶片,100 mg,口服,每日一次;酒石酸美托洛爾片,25 mg,口服,每日兩次;卡托普利,口服,12.5 mg,每日一次;阿托伐他汀鈣片,20 mg,口服,每晚一次;急性心絞痛患者,硝酸甘油片,5 mg,舌下含服,間歇5 min應服用一次,直到疼痛感得到減緩。
B組:對患者給與常規(guī)治療聯合益氣通脈湯加減:常規(guī)治療有關的方式與A組患者相一致。給與益氣通脈湯加減:黨參20 g、黃芪30 g、丹參15 g、當歸15 g、三七粉15 g、紅花12 g、葛根15 g、柴胡15 g、桔梗15 g、枳殼15 g、桂枝10 g、牛膝15 g、赤芍15 g、川芎10 g、炙甘草10 g。水煎服,兩日一劑,一日三次。
所有患者共實施10天的治療就是一個治療周期,共實施兩個治療周期的治療時間。
評估對比兩組患者在治療后其治療療效:顯效:各項癥狀全部或是基本上得到消退,發(fā)作總次數與其持續(xù)總時間下降高于80%;有效:各項癥狀得到減緩,發(fā)作總次數與其持續(xù)總時間下降50%-80%;無效:各項癥狀并未得到改善,發(fā)作總次數與其持續(xù)總時間并未得到下降;總有效率即為顯效率、有效率相加而得到的總和。
此次研究涉及的所有數據一律以SPSS 19.0這一統(tǒng)計學軟件實施處理,其中,2組患者治療后的治療療效情況一律用[n(%)]表示,選擇x2檢驗,P<0.05時有統(tǒng)計學意義,反之則無意義。
B組在治療后其治療療效高于A組,進行對比具有十分顯著的差異性(P<0.05)。見表1。
表1 比較兩組治療療效
心肌梗塞后心絞痛指的就是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在產生胸痛后,在病情得到減緩的一個月中,再一次產生心絞痛,且不夠穩(wěn)定?,F階段,臨床中在對心肌梗塞后心絞痛患者實施治療期間,關鍵的目標就是減緩胸痛、防范梗塞灶逐步進展等,以最大限度地促進其心功能得到改善;大多借助減少心耗氧總量、抗凝等各項常規(guī)的治療對策,但是,長時間進行用藥,副作用不少,且較易提升耐藥性[2]。祖國醫(yī)學指出了,心肌梗塞后心絞痛應歸屬至“胸痹”、“真心痛”,要把化痰去瘀、補氣提氣等當作治療的核心。在益氣通脈湯中,黃芪能夠補中提氣,把其與黨參進行配伍,能夠凸顯出協(xié)同作用,提升提氣扶正的功能;赤芍、三七粉、當歸、紅花、川芎都能夠活血清瘀、去瘀止痛;桂枝能夠溫通心陽;丹參能夠溫通心脈、活血清瘀;柴胡、桔梗、枳殼、牛膝在進行配伍后,能夠升降并濟,進而調節(jié)氣機、活血通氣;葛根能夠升陽舉陷;甘草能夠對諸藥加以調節(jié)。如上所有藥物一同運用,共奏通補兼施、提氣活血、去瘀通脈等功效。
在本研究中,B組患者在治療后其治療療效優(yōu)于A組患者,進行對比具有十分顯著的差異性(P<0.05)。
綜上,對于心肌梗塞后心絞痛患者來說,在運用益氣通脈湯加減聯合常規(guī)治療后,能夠得到十分良好且確定的治療效果,可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