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曉溪
摘 要:八年級歷史主要講述了從1840年的鴉片戰(zhàn)爭到現(xiàn)代社會中,中華民族從衰微到逐漸強大的過程。其中,中國共產黨的革命歷程是學習的主要部分。在當今社會,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fā)展,學生處于一個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的時代。加強對革命精神的傳承,充分發(fā)揚優(yōu)秀的革命精神,能夠促進學生更好地迎接挑戰(zhàn),創(chuàng)造更多的輝煌。因此初中歷史教學中,要通過多種方法,以多種形式讓學生對革命精神有全面而深刻的感悟。
關鍵詞:初中歷史;課堂教學;革命精神;有效傳承
在中華民族發(fā)展的過程中,近現(xiàn)代史一個非常特殊的時期。封建制度的衰落與瓦解、帝國主義的瓜分與侵略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深重的災難。中國共產黨正是堅持偉大的革命精神才不斷領導人民通過艱苦奮斗走向革命的勝利。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加強學生對革命精神的傳承,能夠鼓舞學生奮發(fā)進取,追求遠大的理想,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作出寶貴的貢獻。下面,筆者就談一談初中歷史教學中革命精神的有效傳承方法。
一、深入歷史,認識革命環(huán)境
在近現(xiàn)代史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習慣于機械地背誦各種革命英雄與革命事件的相關知識,但由于對于時代背景的認識不足,對于革命的必要性缺乏深刻的理解。對此,在教學的過程,教師要具備宏大的歷史觀念,以時代的緊迫性突出中國革命的必要性,讓學生深刻體會到革命精神的寶貴。
例如,在學習《毛澤東開辟井岡山道路》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當時的時代背景進行深入的了解,體會革命的艱難性與堅定性。比如,教師首先可以帶領學生回顧清王朝加速衰落的過程,讓學生從一次又一次的帝國主義對中國的瓜分中感受中國的衰落。其次,教師可以從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等重大歷史事件中引導學生思考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前中華民族難以振興的原因。之后,通過對毛澤東在井岡山上建立根據(jù)地的艱苦過程進行講解,讓學生能夠體會到革命先輩們?yōu)榱酥腥A民族的振興不懈努力的堅定信念。通過對總體歷史過程的回顧,學生能夠同中華民族的衰微狀況中體會到堅持革命的必要性,從而感受革命先輩們?yōu)榱俗鎳娴臒o私奉獻精神。
二、情景體驗,感受革命歷程
在現(xiàn)代社會,隨著影視行業(yè)的發(fā)展,很多的革命影視劇過分夸大了革命的歷程,只注重場面的精彩,將革命過程演繹得過于簡單化與輕松化,而沒有突顯出革命先輩們斗爭的曲折性,容易對學生造成很大的誤導。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嚴謹?shù)母锩o錄片與優(yōu)秀革命影視劇,最大限度地還原革命過程,讓學生從斗爭的曲折性中培養(yǎng)堅定的信念。
例如,在學習《七七事變與全民族抗戰(zhàn)》時,教師可以利用多種影視資源,讓學生感受革命的曲折性,引導學生繼承革命先輩勇于奉獻的精神。比如教師可以放映電影《血戰(zhàn)臺兒莊》,從炮火連天的場景中,學生能夠看到革命先輩的生活條件和使用的武器遠遠落后于日軍,但革命先輩的斗爭精神是十分頑強的。從我軍以數(shù)萬人的傷亡消滅敵軍幾千人的戰(zhàn)果中,學生可以體會革命斗爭的艱難性。通過對這些優(yōu)秀影視資源的觀賞,學生能夠培養(yǎng)實事求是的精神,即使認識到自我的不足,從而全面學習,不斷奮進,不斷在學習中提升自我技能,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
三、走入生活,發(fā)揚革命精神
歷史教學既要加強學生對基礎歷史知識的學習,引導學生從歷史中總結經驗教訓,指導自身更好地學習與生活,才能真正發(fā)揮歷史的教育功能。在日常的學習與生活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將偉大的革命精神進行具體的實踐,在一點一滴中,為人民服務,不斷提升個人的優(yōu)秀品質。
例如,在學習《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后,教師可以對具體的長征故事進行講解,讓學生學習革命先輩展現(xiàn)出的優(yōu)秀品質,并付諸于實踐中。比如教師可以講解中國工農紅軍從1934年到1936年歷時兩年的時間過雪山翻草地,行程二萬五千里,從中國的西南地區(qū)輾轉到達陜北地區(qū)的過程。學生可以體會到革命先輩面對嚴酷的自然環(huán)境與危險的戰(zhàn)爭環(huán)境所表現(xiàn)出來的堅定不屈的精神。在學習和生活中,當學生遇到困難時,可以聯(lián)想到革命先輩面對困難毫不畏懼的精神,積極迎接挑戰(zhàn),解決難題,促進自身更好的進步。又比如,教師可以講解在長征過程中革命先輩們相互關懷,相互幫助,共同前進的故事。學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積極關懷他人,奉獻集體,培養(yǎng)自我的奉獻精神。
綜上所述,革命精神是革命先輩在艱難的歷史環(huán)境中傳承下來的精神財富。在素質教育不斷發(fā)展的今天,引導學生回顧革命過程,繼承與發(fā)揚優(yōu)秀的革命精神,是加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既要注重對基礎的歷史知識進行生動的講解,又要引導學生積極走向實踐,在日常生活中發(fā)揚具體的革命精神,促進自身更好的發(fā)展。通過對革命精神的深刻學習與傳承,學生也能夠對歷史獲得更加深切的感悟,提升自身的歷史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借助紅色資源,提高初中歷史教學實效性劉桂芳知識窗(教師版),2015年04期.
[2]新課程背景下初中歷史學科滲透德育教育的探索與思考,龔云端,萬曉東,《中學教學參考》,2010年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