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凱
一、背景分析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我們的課堂教學也在不斷地改革,作為一線教師要求我們在備課的時候要精心備課,進行精準教學,備課不僅僅需要備教材同時要備好學生,了解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以及他們的個人特點。因為我們教師面對的學生都是一個個不同的個體,每個個體都有不同的特點,這就要求我們老師針對不同的學生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二、案例描述
我今年剛剛接了六年級的兩個班,其中四班有一個孩子非常的有特點。他非常的聰明學習成績也不錯,但是這個孩子的性格非常的孤僻。我在教學中實施的是小組教學,可是有一天這個孩子找到和我進行一次長聊。
學生:老師,我不想?yún)⑴c小組競爭。
老師:為什么?能和老師聊一下么?
學生:我不愿意參加小組的競爭,我覺得沒有什么意思。
老師:你知道我們的小組教學會對應相應的獎懲措施,也會開展很多的活動如果你不參加,我們舉行活動的時候你干什么?
學生:我自己學習,再說我媽媽也不是非常贊同我參與小組教學。
老師:是么?這樣你再回家和你媽媽商量一下我們再決定好么?
與這個學生交流之后我馬上和他媽媽取得了聯(lián)系,才知道這個孩子并沒有說實話,并不是他媽媽不允許他參與小組活動而是他自己不想?yún)⑴c到小組之中。我在得到他媽媽的支持之后,心里就踏實了許多。課堂上我對這個孩子特別的關注,經常提問并表揚這個學生,隨著我對他的不斷表揚他在課堂上表現(xiàn)也越來越積極,臉上也開始露出了燦爛的笑容。讓他真正意識到改變的是一月后的小組獎勵,我對每個小組發(fā)了獎品并且拍了照片。這件事可能對他有一種觸動,孩子自覺的找到我說:“老師,我想?yún)⑴c小組的競爭,也想融入我們的班級體。”聽到孩子發(fā)自內心的呼喚我會心的笑了,
三、案例反思
自認為從教二十年會了解每個學生的心理,實際則不然,我們所面對的是每個學生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他們的心理特點也會隨著社會的變化而改變我們只有真正了解每個學生的特點才能真正的幫助他們破繭成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