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海林 秦世華 趙蕊 楊麗彥
【摘要】當前精準扶貧工作已經(jīng)完成階段性勝利,其中攻堅成果值得被記錄和分享。因此本研究小組利用數(shù)字媒體技術將村民享受精準扶貧階段性成果,以及思想上真正接受扶貧啟志思想的片段用微紀錄片的方式記錄下來;并由此探討視頻拍攝的思路及方法。
【關鍵詞】精準扶貧;視頻制作與剪輯;微紀錄片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9年貴州輕工職業(yè)技術學院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課題研究項目“麻栗村扶貧成果紀錄片拍攝技術研究”(編號:19DXS24)研究成果。
根據(jù)貴州省《關于開展2019年全省大中專學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衛(wèi)視“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的通知》(黔青聯(lián)發(fā)[2019] 號)文件要求,貴州輕工職業(yè)技術學院人文社科系趕赴精準扶貧對口幫扶點——劍河縣麻栗村,利用微視頻制作技術,圍繞麻栗村村民在日常生活、鄉(xiāng)村建設、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思想文化等方面錄制了一部關于麻栗村在精準扶貧政策支持下發(fā)生的系列變化的紀錄片《遠鄉(xiāng)》。
《遠鄉(xiāng)》的策劃、拍攝、剪輯、封裝總耗時1個多月,視頻采用了“長鏡頭”“移步換景”等拍攝手法,精心抓拍村民建設和樂享美好家園的場景,利用非線性編輯手段對收集到的視頻素材進行剪輯,立體動態(tài)地展現(xiàn)了麻栗村在接受扶貧幫扶下的階段性成果。
在微紀錄片《遠鄉(xiāng)》的錄制過程中,由師生組成的攝制組通過精心設計,在前期設計、現(xiàn)場拍攝、剪輯與封裝過程中做了一些嘗試并積累了相關經(jīng)驗,本文將圍繞本部微紀錄的制作特色進行淺析。
1. 前期調(diào)研與準備
1.1 村貌調(diào)研
劍河縣麻栗村位于貴州省東南部、黔東南州中部,距離省城貴陽294公里。全縣總?cè)丝?3.87萬人,其中苗、侗族為主的少數(shù)民族同胞的比例占到了96%。而拍攝組即將奔赴的麻栗村就處于臺江縣和劍河縣的中心地帶,320國道穿村而過。攝制組的師生全部來自于教學系部,對拍攝技術有一定的了解,對對口幫扶的麻栗村也有一定的感情,希望通過拍攝視角記錄新時期下的村民風貌、匯報扶貧工作的階段性成果、并積極探索當?shù)芈糜钨Y源。
1.2 劇本構思和分鏡頭腳本的設計
從資料上顯示,該地距離周邊縣城有8-9公里路程,加之少數(shù)民族同胞相對比較集中,攝制組抵達當?shù)睾筮B續(xù)數(shù)日下雨、斷電,因此攝制組人員根據(jù)實際情況重新確定拍攝內(nèi)容,最終決定采用紀實性拍攝的方式圍繞返鄉(xiāng)村民蓋屋建房、老人講述過去的回憶、孩童表達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等三個主題為觀眾講述三代人一起構建美麗家園的故事,并制作了分鏡頭腳本,極大降低了客觀條件的干擾因素,提升了拍攝的可實施性。
2. 拍攝工作及技法運用
2.1 合適的拍攝設備
要啟動拍攝,首先要挑選恰當?shù)呐臄z器材。攝制組共有兩套設備搭配方案:一種是松下AJ-PX298MC搭配佳能6D和大疆Roin-SC;一種是松下AG-CX200MC搭配尼康D5300。通過比較,方案一的特點是:松下AJ-PX298MC大約 2.6 kg它繼承了肩扛式攝像機的功能、開關布局和轉(zhuǎn)盤,具有三個手動環(huán) :一個機械(凸輪型)變焦環(huán)、一個聚焦環(huán)和一個光圈環(huán)。 手柄變焦桿支持最低到180 秒的慢速,采用新 1/2.8 型 3MOS 圖像傳感器實現(xiàn)高靈敏度和低噪音,是一款用于廣播應用的小型、輕型專業(yè) ENG 攝像機。它繼承了松下積累下來的廣播技術和專有技術,提供可以與許多肩扛式攝像機媲美的高性能、操作簡易性和卓越的多功能性。搭配大疆Roin-SC的佳能6D產(chǎn)品重量約750g,是一臺全畫幅數(shù)碼單反具有2020萬的有效像素 1920×1080(全高清):30p/25p/24p全高清視頻拍攝。在松下AJ-PX298MC和搭載著大疆Roin-SC的佳能6D來看這兩款產(chǎn)品搭配的效果下錄制是最好的,但由于佳能6D自身重量過重以及搭載著大疆Roin-SC等原因,因此還不是最優(yōu)的;方案二的特點是:依然配備著松下AJ-PX298MC(在方案一中我們說到了松下AJ-PX298MC的配置以及功能);尼康5300,尼康更適合拍攝風光,追求的是尼康的銳,給予風景的高還原度,放大畫面,尼康色彩艷,銳度高適合拍風景。尼康D5300產(chǎn)品重量530g是尼康發(fā)布的一款具有2416萬像素CMOS圖像傳感器的數(shù)碼單鏡反光相機。尼康的EXPEED 4圖像處理器和優(yōu)化校準,賦予照片和動畫美麗色彩,它的 DX格式CMOS傳感器,是D5300取得高畫質(zhì)的一大主要功臣;寬大的約8里面(約3.2英寸)可翻轉(zhuǎn)LCD顯示屏。這兩種搭配雖說不是最優(yōu),但是是最合適的一種,尼康5300和佳能6D同樣搭載著1080P全高清錄制,尼康5300像素甚至比佳能6D還要高出約400的像素擊敗了百分之94的機型,另外尼康還多出一個旋轉(zhuǎn)顯示器的優(yōu)點可以從多角度的機位去錄制以及在重量上要比佳能6D輕便方便攜帶;考慮到當?shù)靥镩g山路高低不平,拍攝人員所需要具備的運動強度等,攝制組選取了第二套搭配方案。
2.2 合理的拍攝焦段
在拍攝方式上,攝制組采用外景行進式拍攝和室內(nèi)定點拍攝的混合拍攝方式。為避免水平拍攝的“平鋪直敘”,可以利用焦段的變化,讓畫面在短時間內(nèi)從特寫變化為廣角、從而達到透視的效果。例如:為了展示村民齊心協(xié)力投入到脫貧攻堅戰(zhàn)役中,積極參與修路工作,攝制組拍攝了一組鏡頭:村中一位老人推著手推車向我們走來,由于距離較遠,我們首先使用與人眼視覺相當?shù)?0mm拍攝,然后逐漸延長焦段至200mm,目的在于壓縮和虛化背景,突出村民的手推車里的水泥。
2.3 貼合的視線水平
當我們在幼兒園對小朋友進行采訪時,小朋友坐在板凳上我們的女記者為了和小朋友平視交流溝通蹲下來進行采訪工作,因此我們的機位也跟隨著女記者下降至水平高度進行錄制工作,確保人物之間的眼睛達到水平溝通的角度。
2.4 合情合理的運動跟拍路線
紀錄片和新聞片的運動拍攝方式有極大的不同。新聞畫面的拍攝場景以人或物為拍攝中心,空間相對集中,因此畫面往往四平八穩(wěn);紀錄片強調(diào)紀實性,鏡頭中的畫面可能沿著一定的運行軌道進行。因此攝制組采取了縱向、橫向、環(huán)形以及縱橫交錯型拍攝路線進行拍攝。
縱向運動拍攝是指:鏡頭推拉,拉攝是攝像機逐漸遠離被攝主體,或變動鏡頭焦距使畫面框架由近至遠與主體拉開距離的拍攝方法,推鏡頭是沿著攝影(像)機光軸方向,向前進方向移動的接近式拍攝,被攝表現(xiàn)主體不動。這樣拍攝的目的在于不用頻繁地更換場景,降低影響信息的數(shù)率,集中觀眾的注意力。
橫向運動拍攝是指:攝影機在定點上,對一場面作水平運動的拍攝方式,利用搖桿控制鏡頭中心左右偏移。例如為了拍攝村中兒童參與學校三下鄉(xiāng)小分隊組織的“共唱同一首歌,獻禮祖國70華誕”田間唱紅歌活動,此時機位駕于拍攝物正中間的位置,利用機頭的橫向直線運動拍攝下完成整個合唱隊伍的拍攝。
固定拍攝是指:在攝影機機位固定、機身也不做變化的條件下進行拍攝的方式。被攝對象則可以處于靜態(tài),也可處于動態(tài)。
2.5 機位選擇
位置的選擇是攝影技術的重要部分,攝影者要充分了解不同的角度和具體的操作方向。環(huán)境和自然地理的條件會直接影響角度,同時拍攝出來的景色畫面和視覺所呈 現(xiàn)出來的效果會有所區(qū)別。分析特定環(huán)境對環(huán)境的負面影響,然后確定不同的拍攝位置。
3. 非線性編輯的技巧運用
3.1 細粒度
在《遠鄉(xiāng)》這部微紀錄片中,用8分鐘時間講述三代人對家鄉(xiāng)建設的不同態(tài)度,時間和拍攝條件都非常有限制——年長者能夠流利使用普通話的不多、返鄉(xiāng)參與建設的不多、學齡孩童說話的主體也需要記者進行方向上的引導。如果盲目開展拍攝活動,后期再對素材進行挑選和處理時,教師和學生的思維會受到干擾。因此,攝制組將不同主體章節(jié)的大小劃分為三個“細粒度”?!凹毩6取北玖x是指碎屑顆粒的大小,此處將微紀錄片中不同主體視頻的大小引申為“細粒度”。例如對于第一片段的拍攝時間短,“細粒度”小,因為拍攝時,我們需要一個小鏡頭來帶領大家一起進入這個安靜祥和的村莊,因此第一片段的拍攝時間會比較短相應的“細粒度”也會比較細小一點。
3.2 留白
微紀錄片的主要特征是紀實性和短小性,因此每一個鏡頭的切換、畫面運動與音頻的協(xié)調(diào)性、字幕和語速的匹配等都要非常講究。在音頻處理上,我們知道紀錄片的聲音由人聲、音響、音樂三種要素構成,三個要素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滲透。我們在拍攝《遠鄉(xiāng)》這部微紀錄片時,我們考慮到要重點給人們感覺到麻栗村的真實寫照,我們主要利用音樂來提高畫面的氛圍和氣氛,能夠把人帶到視頻當中。在視頻處理上,我們將通過視頻剪輯將錄制的素材進行剪輯處理,給視頻增加一些普通的特效效果,使得視頻更加具有觀賞性,最后在將剪輯好的視頻進行壓縮處理。
3.3 曝光與色彩
在拍攝時,一些片段會因為光線問題,拍攝效果會比較暗,那我們就會利用曝光和色彩來進行視頻處理。不同色彩、色調(diào)給人的感受不一樣。因此,在某種情況下,出于情感調(diào)性的需要,我們會進行調(diào)色。在后期剪輯時,我們采用冷色來進行剪輯,冷色傳達穩(wěn)重、安靜、清靈、空蕩,知性的感受。采用冷色的調(diào)色,去渲染悠遠和空靈的感覺。
4. 結(jié)語
《遠鄉(xiāng)》是一部以紀錄片的形式來表達麻栗村的村民風貌,匯報扶貧的階段性成果、以及積極探索當?shù)芈糜钨Y源的一部紀錄片,攝制組希望通過利用數(shù)字技術來讓社會大眾更加直觀的了解到貴州一些貧困地區(qū)的人們生活方式。也是讓大家了解到在扶貧幫助下這些貧困地區(qū)的改變。
參考文獻:
[1]唐智.紀錄片的拍攝手法及其運用探究[J].綿陽市廣播電視臺.
作者簡介:李大海林,趙蕊,秦世華,貴州輕工職業(yè)技術學院人文社科系旅游管理專業(yè)學生;通訊作者:楊麗彥,貴州輕工職業(yè)技術學院人文社科系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