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阿衣木
摘 要:國家應充分保障公民能夠及時準確獲取及知悉應當知曉的,與人民生活緊密聯系的政府信息。但是,涉密信息是不允許公開的。因此,政府信息保密也是不可或缺的。
關鍵詞:政府信息;公開與保密
政府信息公開制度是現代民主社會建設經濟和政治穩(wěn)健發(fā)展必要制度,社會文明進步的基本需求。政府信息保密是國家維護社會特殊關系的手段,也是維持社會各項事務秩序的必要制度。
1 對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中公開與保密的理解與內涵
國家應充分保障公民能夠及時準確獲取及知悉應當知曉的,與人民生活緊密聯系的政府信息。但是,涉密信息是不允許公開的。因此,政府信息保密也是不可或缺的。政府信息公開與保密兩項制度都對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共同為國家民主建設保駕護航。
1.1 政府信息公開的內涵
行政機關在履行社會事務管理職能過程當中,以一定方式與手段記錄、儲存其制造或者獲取的信息并按照規(guī)定,經過一定的程序及時、準確地向公眾公布,即政府信息公開。
1.2 政府信息工作保密的內涵
政府信息保密是指依據我國《保密法》的相關規(guī)定,在統(tǒng)一的制度規(guī)范和紀律約束下,由相應的機構或者人員進行管理,有一系列的保護措施,組織和領導為保護國家秘密信息而開展的活動。
2 政府信息公開與保密的關系
在信息公開制度的制定和施行過程中,信息公開和保密的關系是極其重要等課題。一方面,政府信息公開和保密存在著內在立法原則的沖突矛盾關系, 另一方面,政府信息公開和保密另一方面又是相輔相成。它們都是我國社會管理工作中缺一不可的制度。
2.1 政府信息公開與保密的對立關系
(1)公開與保密的立法原則及其內容的對立。
政府信息公開與保密客觀上有著互斥關系?!稐l例》的原則是公開,保密是例外。而《保密法》與之相反,兩者之間立法原則的對立顯而易見。另外,《保密法》規(guī)范內容范圍廣,囊括很多方面。《保密法》規(guī)定了每一位公民都要履行保守國家秘密的義務。對于涉密人員來說,他們很可能事先并不知道自己所公開的信息屬于國家秘密,事前若連知悉的可能都沒有,事后何談保密義務。在具體信息保密設置中,應合理明晰普通公民的保密義務和保密范圍。
(2)政府信息公開中公開與保密相應立法實施的沖突。
根據法理,并從《條例》與《保密法》的法律效力位階來看,當出現《保密法》和《條例》內容規(guī)定不一致時,《保密法》應當被優(yōu)先適用。但《保密法》中對國家設密主體的設定并不夠明確具體。國家各級行政機關受到的各種監(jiān)督力度會被削弱,人民的權益就無法得到有力保障。要避免《條例》最終只是落為政府信息公開制度的形式法規(guī),成為擺設性文件而無實質有效性,必須加強人民參與與監(jiān)督政府工作的積極性,逐漸將《條例》行政法規(guī)的形式升格為《條例》法,使其法力位階與《保密法》持平。
(3)公開與保密立法順序交叉使得《信息公開條例》與《保密法》規(guī)定之間存在一定的矛盾。
但我國因為歷史原因,國家各地區(qū)發(fā)展不平衡以及立法技術尚未成熟,而先制定、實施了《條例》,再出臺實施了《保密法》以限制政府信息公開。這一立法進程交叉致使舊《條例》與舊《保密法》內容上出現了一些對抗性內容,也使得舊《條例》施行沒有充分發(fā)揮出保障公民知情權的作用。其次,新的《保密法》與舊《條例》之間又有不合理相矛盾沖突的內容,這一定程度對法律的尊嚴與權威造成了損害。
2.2 政府信息公開中公開與保密的統(tǒng)一關系
(1)公開與保密立法目的的統(tǒng)一。
《條例》的設置是為了國家更好地履行其保障公民被憲法賦予的知情權的義務。《保密法》與政府信息公開立法價值取向是一致的。因此,盡管《條例》和《保密法》兩者立法原則上有對立,但兩者立法目的都是為了保護國家安全,社會安寧,人民幸福。
(2)公開與保密法律框架下的統(tǒng)一。
信息公開和保密兩者相輔相成,互相補充。 在我國的法律框架下,《條例》和《保密法》都有著各自重要意義,缺一不可?!稐l例》與《保密法》調整的法律關系,它們都體現了國家意志,各自以公開與保密兩個角度規(guī)定各界社會主體在信息公開和信息保密中的行為中的規(guī)范。
3 政府信息公開中公開與保密的完善及問題的解決
當今時代,如何平衡公開與保密的關系是一個亟待解決的難題。針對政府如何穩(wěn)健、積極、安全地公開政府信息,最優(yōu)化實現社會信息資源配置,提出以下建議。
3.1 定密制度規(guī)范化嚴格化,合理科學劃定保密范圍
(1)限制并細化保密范圍,防止保密范圍寬泛。
據我國現行保密法,我國國家各級行政機關在秘密設定上擁有較大的自由裁量權。 “國家秘密”范圍過廣,便會使得很多本該公開的政府信息受到公開限制。不利于增加政府與人民之間互相的信任和民主社會建設。
(2)規(guī)范設密權限主體,避免設密主體范圍過寬。
我國保密法律賦予了多級國家機關設密權,包含國家、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以及省、自治區(qū)政府所在地的市等多級工作部門及其他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的部門。要真正加強公民切實參與國家事務管理,減少國家秘密的范圍,使規(guī)定更加準確細致合理。
3.2 建立完善良備的法律體系,協調公開與保密的關系
目前,我國對政府信息公開的法律僅僅設置有單一的《條例》,然而與信息保密相對應的相關法有《國家保密法》、《檔案法》等多部法律。平均公開與保密相關法的數量,兼顧公開與保密的立法平衡,給涉密范圍“減肥”,制約“國家秘密”,擴大公開范圍。適時適機調整公開法與保密的相關法步調,使其協調發(fā)展,共同發(fā)揮作用。
3.3 設立有效保密行政爭議解決救濟制度
(1)公民對設密信息爭議解決機制空缺。
新《條例》并沒有直接具體規(guī)定出公民對屬于設密信息爭議的解決機制。因此,解決公民對政府信息公開行政爭議只有援引《保密法》的相關規(guī)范。但是《保密法》僅解決了國家機關、單位之間對國家秘密的范圍界定以及對秘級不同意見處理,仍尚未具體制定出公民對國家和行政機關的秘密爭議解決機制。
(2)建立保密爭議處理機制。
根據《保密法》,政府信息是否屬于國家秘密范圍之內,需要權行政機關來判定。然而,最高人民法院規(guī)定法院只有審查程序的權力。所以,需要建立健全一套完善系統(tǒng)的保密爭議處理救濟機制,有效保護好國家秘密,不讓保障公民知情權成為空談,不讓政府信息公開成為擺設。
3.4 設立政府信息公開司法審查機制,讓司法權制衡監(jiān)督行政權
雖然我國各級政府機關已經按照《條例》的要求建立了審查制度,且都適時、適地制定了相關的保密審查制度,但存在著審查措施、要求和規(guī)范模糊等問題,這樣信息公開最大限度化亦難以保障。因此提出以下兩點措施。
(1)設立符合我國國情的政府信息公開保密司法審查體系機制。
政府在開展信息公開保密司法審查的具體工作中,應明確審查主體,審查程序,審查標準。明確規(guī)定豁免公開的范圍,且適度限制行政機關設密自由裁量權,嚴格細化詳細制度內容實施與司法審查,明確對部門設置、 人員配置、 職責分工制度配套教育培訓 、技術安全等方面作出規(guī)定。實際緊密聯系我國國情,建立一套真正符合我國具體國情的完善的政府信息公開保密審查體系機制。
(2)追究政府信息公開不作為或違反保密規(guī)定的行為。
行政機關及其人員不當或非法地公開政府信息,可能會對公民、法人和組織權利和利益造成損害,給國家安全和社會穩(wěn)定帶來隱患。為了推進政府信息公開制度有效施行,應明確規(guī)定政府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相應的責任。對違反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惡意泄露應當保密的政府信息的,須追究相應過錯責任。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2019.
[2]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2010.
[3]張立學.政府信息公開與保守國家秘密的沖突與平衡[J].北京交通大學,2011.
[4]蘇志鑫.試論信息公開背景下的國家秘密保護制度[D].中國政法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