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潤良
摘 要:隨著教育的逐漸發(fā)展,在教學體系中進行教學改革已經(jīng)成為了目前重要的發(fā)展趨勢,取得的變化也在教育界產生了很大影響,在改革的過程中,主要是從學生的認知結構、學習方法等多個層面入手。但是,初中階段,一些教師仍然在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導致在課堂上無法打造多元化的教學體系,對學生的發(fā)展很不利。基于此,本文進行了詳細論述。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困境;多元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12-015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12.077
一、初中歷史存在的教學困境
(一)對課程不重視
近年來,我國在教育方面的投入力度相比以往有了明顯不同,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腳步可謂是異常迅速,但是教育在發(fā)展過程中并不是均衡發(fā)展的。傳統(tǒng)的思想依然在影響著當前教師的教學觀念,一些歷史教師認為學生學習是為了取得更高的成績,因此缺乏重視度。在這種情況下,初中歷史教師的地位也被人們所忽視,初中歷史教師上課的時間有限,學生沒有太多的機會和時間充分接觸歷史知識,學生的歷史素養(yǎng)也不能得到較大提高。此外,在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過程中,對歷史的認可度也不高,一些家長和教師認為學生的素質教育、綜合能力不需要通過歷史教育來實現(xiàn),這就使得初中歷史課程不被重視成為了目前歷史教學的一大困境。
(二)教學方式呆板
初中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時,教學觀念受傳統(tǒng)教學的影響,很容易讓課堂效率低下,讓歷史教育陷入一種困境。其中最主要的表現(xiàn)就是歷史教師隊伍在素質和能力上參差不齊。不論是初中教師還是學生,都有人認為歷史并不是主修科目,因而使得相當一部分歷史教師自身對歷史不重視,轉而去教學生其他科目,這些教師在日常教學工作中也以一種應付的態(tài)度完成工作。學生在這樣的教學情況下學習成績根本不會有所提高。此外,通過對相關調查了解發(fā)現(xiàn),一些歷史教師并不是全職教師,很多都是在本職工作之余做兼職歷史教師,他們不但沒有進行過專業(yè)的歷史知識培訓,而且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也比較單一,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中,思想也容易受到禁錮。
(三)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差
初中生相對于其他年齡階段的學生而言,在學習自主積極性上比較弱,很難提高自己的學習水平。因此,在對初中生進行教學時,應該在歷史課程的基礎上不斷創(chuàng)新學習模式。
二、初中歷史多元化教學分析
(一)多元化教學輔助工具
為了解決歷史教學困境,最主要的措施之一就是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提升,在提升學習興趣的過程中,就需要教師利用多元化的教學工具進行輔助。首先,應該對教材進行應用分析。也就是說歷史教師在講解知識時,應該將歷史課本作為教學的基礎,然后據(jù)此對內容進行拓展,對教學方案進行制訂。其次,可以從歷史地圖展開應用分析。在歷史地圖中包含大量的歷史知識,學生在接觸歷史地圖的過程中能夠逐漸豐富自己的知識體系,對課堂效率也具有提升作用。讓學生能夠在歷史空間上對知識形成一個框架,從歷史空間觀念上對學生進行培養(yǎng)。再次,對版圖進行應用分析。所謂的版圖主要是指教師在講解知識時形成的歷史框架,用以輔助學生在整體結構上對歷史知識進行把握。利用版圖進行教學,能夠讓學生對知識形成更加明確的認識,從而在學習積極性上進行提高。最后,對多媒體進行應用分析。歷史課堂在多媒體的應用過程中能變得更加靈活和生動,對于學生的學習熱情具有極好的促進作用。教師在講解歷史事件時,學生因為并沒有接觸過當時的年代,所以陌生感比較強,如果僅僅通過教師單一枯燥的講解,很容易讓學生產生煩躁感。此時,教師可以在利用多媒體的基礎上播放相關視頻,視頻的播放能夠在視覺上對學生形成直接的沖擊,讓學生對歷史事件形成更加深刻的印象。此外,在對這些歷史事件進行視頻播放的過程中,學生的愛國情懷能夠得到強烈激發(fā),學生的民族精神也能得到很好的培養(yǎng),從而促進學生產生歷史學習興趣。
(二)多元化教學方式
在教學活動中為了促進教學體系的多元化,對教學方式進行創(chuàng)新也是一種必要的措施。如果教師能夠在教學過程中融入多元化的教學方式,那么學生的學習動力也能被有效帶動。歷史課相對于其他科目而言,發(fā)展的并不是很成熟,因此教師在引用教學方式時可以和其他科目進行充分融合,指導歷史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和應用。教學方式的多元化一般包括幾方面。第一,在教學過程中利用情境教學方法開展教學。初中歷史知識擁有較強的趣味性,因此教師在教學時將歷史教材作為依托,根據(jù)教材中的內容為學生創(chuàng)設新穎的教學環(huán)境。同時,對情境的創(chuàng)設還能讓學生產生一種亦假亦真的感覺,對歷史形成更深刻的印象。第二,對應用探究式方法進行運用。初中生的思維已經(jīng)發(fā)育的相對成熟,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開展探究式教學,引導學生對歷史知識進行思考,在探索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探究式思維和興趣。第三,運用自主教學模式開展初中歷史課堂。初中生自主學習意識不強,不能對課下事件進行充分利用,再加之歷史課堂時間的有限性,導致學生并不能學到充足的歷史知識。因此,為了讓學生將課下時間充分利用起來,教師應該對學生的自主能力進行培養(yǎng),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的主人,這樣學生的自主能力能夠得到提升,在課下的自主學習過程中就能更好地學習歷史知識。學生在對問題進行思考的過程中能激發(fā)自己的思維,而且還需要學生對課堂知識進行總結才能將問題回答出來,這樣的教學方式就會讓學生對知識形成更深刻的印象。
(三)多元化教學體系
對于初中歷史教學而言,對教學體系進行多元化構建,不但能夠讓歷史教學框架更加完善,還能讓教學規(guī)劃更加統(tǒng)一。一方面,教師應該具備多元化的教學意識,只有教師具有多元化的教學意識在展開教學時才能從根本上實現(xiàn)多元化教學體系。另一方面,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需要呈現(xiàn)多元化,教師不能僅僅將書本上的知識傳遞給學生,更應該在傳遞知識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
三、多元教學體系的構建原則
(一)多元發(fā)展的學生觀
所謂多元發(fā)展的學生觀就是突出每一個學生的價值。在一些教師眼里,學生優(yōu)秀與否的評定標準是由成績來決定的,這往往會限定學生的發(fā)展。實際上,很多教師口中的“學困生”只是因為其優(yōu)勢沒有被凸顯出來而已,為了讓所有學生多能夠得到多元化發(fā)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對學生進行全面觀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多元發(fā)展的學生觀主要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各種方法和手段讓學生的優(yōu)勢得到發(fā)展。實際上,在教學過程中對多元化教學體系進行構建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的各方面智能得到開發(fā)。因此,歷史教師在課堂上,不僅要重視歷史知識的傳輸,還要注重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觀察,對每一位學生的特點進行明確,根據(jù)學生的差異對多元化教學體系進行實施,促進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
(二)多元多維的評價觀
教師評價學生經(jīng)常以成績作為評價標準,部分教師認為學習成績好表現(xiàn)就優(yōu)秀,學習成績差就是學生在日常學習中沒有認真對待學習。這種評價方式對于大部分學生而言是不公平的。因此,教師應該將學習過程和學習思維作為對學生評價的重要指標。對學生開展教學評價主要是為了讓學生在評價當中對自己形成更明確的定位,從而促進其全面發(fā)展,對優(yōu)勢進行發(fā)揚,對劣勢進行避免。在多元多維的評價觀中,教師需要進行智能化評價。這種評價方式需要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的過程中需要對多種評價渠道進行借鑒,對學生進行考查時也應該從多個層面來進行,不能僅僅局限于知識成績。同時,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還應該對學生的優(yōu)缺點進行總結,開展過程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讓學生在評價的過程中獲得發(fā)展,產生更強烈的自我認同感而不是自我否定感。
(三)因材施教的教學觀
在多元發(fā)展的過程中有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對學生做到因材施教。不同的學生具有不同的特點,如果將教學模式和方式限定在一個框架里,并不利于實現(xiàn)全體學生的發(fā)展。為了實現(xiàn)因材施教,需要教師做到以下幾方面。首先,教師應該先對學生進行充分了解,在全面了解個體差異的基礎上開展歷史教學,學生的智能發(fā)展會受到成長環(huán)境、學習方法等多因素的影響。教師可以通過在課下和學生進行交流或者到學生家中采訪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深入了解。其次,對學生的差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做到充分尊重,并在采取教學方法時利用優(yōu)勢互補的方式。歷史是一門相對比較開放的學科,因此教師在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利用自己的方式進行學習,對教學中的問題進行解決,不需要局限在教師的教學框架下。歷史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時主要的任務并不是控制而是引導。因此,教師應該在對教材進行深入挖掘的基礎上,采用各種各樣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學生能夠在這個過程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從而獲得更明顯的進步。最后,教師在設計作業(yè)時也應該根據(jù)學生的差異來進行。不同的學生在學習能力和認知水平上并不相同,教師針對這種情況可以對作業(yè)的難度進行分層,保證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而學習成績差的學生也能鞏固知識,跟上教學進度,實現(xiàn)全體學生的共同進步。
四、結語
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應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能夠在教學效率和教學氛圍上進行提升,學生的主體地位也能夠在多元化教學體系的構建過程中得到突出,更能激發(fā)學生的探索性思維,對于解決目前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各種教學困境具有非常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參考文獻:
[1]韋健.借鑒美國多元教學評價探討大學英語多元評價體系??[J].高教論壇,2016(5).
[2]李傳緒.多元智能理論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5(2).
[3]路學軍.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高校歷史教學改革研究[J].湖北經(jīng)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8).
[4]楊渝,丁年青.多元識讀教學法在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中的應用及啟示[J].上海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1(4).
[5]歐俊勇,歐龍茂.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中學歷史教學策略[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09(6).
[6]武佩好.多元文化教育視野下的歷史教學改革[J].文教資料,2008(9).
[責任編輯 薛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