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燕
批判性思維是一種深度思考的形式,能夠幫助學生進行理想化、客觀化的思考,能夠促使學生明確辨別他人立場,進行辯論與總結;能促使學生看穿表象,深入分析其本質,能夠促使學生形成一種較為嚴謹的、富含邏輯的觀點。在美術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夠為學生今后的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F階段,高中美術教學仍然存在缺乏正確教育觀念、重視程度不足的情況。針對這些問題,教師要將探究性教學與批判思維培養(yǎng)教育相結合,引導學生主動探求美術作品創(chuàng)作本質,激發(fā)學生美術探索欲望,促使學生形成真理性、開放性、分析性、系統(tǒng)性的良好思維能力。
一方面,在我國傳統(tǒng)美術教育思想的影響下,高中美術學科成為高中階段幫助學生放松學習壓力的課程。高中教師過于重視主科的學習,忽視了美術等方面的教育,影響了學生的主觀學習觀念,限制了學生美術學習興趣的發(fā)展,促使高中美術在高中教育體系中的位置較為尷尬。此外,一些高中美術教師缺乏先進、正確、科學的美術教學觀念,認為美術僅僅是對學生美術技能的培養(yǎng),忽略了對學生的情感思維影響,沒有正確認識到美術教學對于學生思想品質、藝術情操、審美能力、批判性思維、藝術賞析思維等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與塑造作用,導致美術課堂教學流于形式[1]。
另一方面,據有關數據顯示,現階段的高中美術教學僅僅是對學生的美術基礎能力進行培養(yǎng),其教學過程仍然停留在較為淺顯的階段。這主要是由以下幾點原因導致的。1.在素質教育階段,學生的美術學習時間較少,美術課程設置不合理,學生缺乏系統(tǒng)性的學習時間,導致學生的美術基礎較為薄弱,無法適應高中階段的美術教學內容。2.學生對于美術鑒賞存在一定的誤解,且教師的講解進度較為緩慢,課堂教學情況缺乏客觀性,學生無法在課堂上與教師有效互動與交流,課程氛圍僵硬,學習氣氛低迷,導致課堂教學效率降低,無法體現出美術教學的獨特優(yōu)勢。這些原因都會對高中美術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造成不良影響,限制學生的思維發(fā)展[2]。
批判性思維是一種基礎客觀事實與理性思維而產生的一種理論評估能力與客觀評價的意愿,其不受任何形式的感性思維與無事實根據的傳聞所影響。高中學生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維,能夠在與人辯論、交流中發(fā)現其中的漏洞,并且抵制毫無根據的觀念。如:腐朽文化、落后文化、網絡不良文化等;學生能夠自覺批評這些觀點,并且認為“評一種觀點并不等于批評持有此種觀點的人”,具有批判性思維的學生比較熱衷于辯論與探索,希望能夠探明一種具有合理性的觀點。需要注意的是,批判性思維與否定性思維不同,其具有一定的建設性與創(chuàng)造性,能夠針對一種現象給出更多的解釋,提出更具有研究意義的思考方向,且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3]。在學生的學習生涯及今后的社會生活中,批判性思維是必不可少的。因此,通過高中美術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極為重要。
高中美術教學具有較強的素質教育效用,能夠在教學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思維能力、辯證思考能力及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能力,還能夠不斷提升學生的美術人文素養(yǎng)及其審美能力??梢哉f,高中美術對于高中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而言至關重要。因此,教師可以在高中美術教學中引入探究性學習方法,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美術本真,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4]。
現階段,我國正處于知識經濟時代發(fā)展過程中,知識是現代社會衡量人才的主要標準。在素質教育快速發(fā)展的時期,美術教學如何能夠抓住素質教育改革的契機,利用新課程教學理念提高美術課堂教學水平,強化美術課堂教學質量,將美術教學作為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思辨能力與批判性思維能力的主要教育內容,是當下美術教師需要重點思考的問題。
在高中美術探究性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教師要積極轉變自身教學思想觀念,克服傳統(tǒng)教學思想的影響與束縛,主動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理念,優(yōu)化課堂教學設計,在教學的過程中循序漸進地滲透批判性思維教育,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思維觀念,從而啟發(fā)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意識。在高中美術教材中,存在大量的難以理解的內容,如:雕刻、中國風繪畫等,若僅僅依靠教師的講解,學生無法有效理解其中內容,且由于高考壓力影響,學生對于美術知識本身的探究興趣逐漸弱化,這就需要教師建立起探究性的學習模式,引進相應的教學資源,將生活場景與美術情境相結合,從而創(chuàng)建探究性教學情境,提升學生對于美術學習的興趣,促使學生主動探究美術領域,在探究的過程中形成批判性思維[5]。
以高中美術教材中《彩塑》的課堂教學為例,教師要結合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如:了解中國古代彩塑藝術在歷史發(fā)展的各個階段的重要成就和藝術特點、著重介紹敦煌典型作品、著重介紹晉祠及“泥人張”的典型作品,引進“敦煌石窟彩塑”,利用多媒體給學生觀看關于“敦煌石窟彩塑(如圖一)”的動態(tài)視頻,創(chuàng)建課堂教學情境,并且結合“請回憶你兒時關于‘彩塑’的記憶,觀看視頻,思考為什么莫高窟的彩塑與‘泥人張(如圖二、三)’的彩塑有這么大的差別?”,從而形成探究性的問題情境,促使學生聯合自己的已有生活經驗與記憶,探索“彩塑”的本質,發(fā)現不同時期彩塑的不同特點及其形成原因,促使學生初步具備批判性思維。
圖一
圖二
圖三
在高中美術探究性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教師要分別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教師要關注學生的課堂主體感受,要保證學生能夠聽得懂,能夠對美術課堂的學習內容產生興趣,緊緊把握高中學生的關注點和興趣點,有效引導學生思維,通過不同的教學方法、教學活動及策略,促使學生的思維緊緊跟隨教師的引領,隨著課堂學習內容的變化而變化,隨著學習問題的提出而思考,充分鍛煉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做到有效精講。另一方面,教師要為學生留出足夠的自主探索時間與空間,只有學生親自進行探索、思考、交流與爭辯,才能夠形成良好的批判性思維,形成追求真理、主動探求的良好學習品質[6]。
以《古代人物畫》的課堂教學為例,高中美術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其自身的引導作用,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讓學生賞析《人物龍鳳圖》(如圖四)這一繪畫作品,通過生動、富含豐富內容的畫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且提煉出其中的“龍”與“鳳”元素,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與探索欲望,不斷提出“你知道這一幅畫是哪個時期的嗎?”“請你描述其中內容”“請你結合時代背景思考,為什么會以此內容作為繪畫元素”“你知道其中表達了什么樣的情感嗎?”等問題,通過逐漸深入的問題引導學生逐漸思考,啟發(fā)學生的思維,促使學生不由自主地對作品進行辯證、客觀的評價與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圖四 人物龍鳳圖
在高中美術探究性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教師可以引進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能夠自主交流、探索、辯論、思考、解決問題的機會,讓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辯證思考能力,能夠通過小組合作探究性的學習,解決教師提出來的問題,從而得到鍛煉,提升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水平。在高中美術課堂教學中,學生經常會對美術產生思維錯誤的情況,需要教師進行適當的引導,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于美術的認知與理解,提升學生的整體水平[7]。
以高中美術教材中的《古代花鳥畫》課堂教學為例,教師可以讓學生欣賞《寫生珍禽圖》和《鵪鶉圖》,并且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交流“比較這兩幅作品在表現風格上的異同”,討論“南宋花鳥畫的特點”“為何南宋的花鳥畫為主要流行趨勢?”“花鳥畫的整體風格受到哪些社會因素的影響?”等問題,為學生提供批判性思考與交流的機會,從而鍛煉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在高中美術探究性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教師還要關注教學反思行為,及時對課堂教學進行評價,對教學過程進行反思與總結,不斷發(fā)現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不足,或者課堂教學的優(yōu)勢,從而提升課堂教學的整體水平。高中美術教師要想利用探究性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其本身應該具備一定的探究性教學素養(yǎng),具備較強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從而展開教學,引導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批判性思維。此外,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結合課堂教學情況展開課堂教學評價,對學生的交流過程、思維方式、解決問題方式等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激發(fā)學生的競爭意識與自我反思意識,從而提高高中美術課堂探究性教學效果,強化批判性思維的教育成果[8]。
綜上所述,高中美術教師要積極響應國家教育部門的新課改號召,認識到在美術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重要性,引進探究性學習方法,促使學生在探索美術作品時能夠主動利用批判性的思維欣賞名家作品,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并且形成以自身為出發(fā)點的客觀認知。通過上述方法,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逐漸滲透批判性思維教育,能夠激發(fā)學生美術探索欲望、鍛煉學生的批判思維能力、總結教學成果與不足,全面提升高中美術課堂教學效率,實現課堂教學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