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想晴1,程旺興,趙寶林1,李歡歡,王元媛,高 韻
(1.安徽中醫(yī)藥高等??茖W校藥學系,安徽 蕪湖 241000;2.安徽中醫(yī)藥大學藥學院,安徽 合肥 230000)
安徽省地處中國華東腹地,平原、崗地、丘陵和山地等類型齊全,屬于暖溫帶和亞熱帶季風氣候過渡區(qū),四季分明,夏雨集中;長江和淮河兩大水系橫貫其中,自南向北,氣溫、降水量不斷遞減。植物種類豐富,全省維管束植物有3 000余種[1]。筆者于2014至今年在安徽省樅陽縣和懷遠縣進行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調(diào)查時,采集到葡萄科小葉葡萄和豆科光萼豬屎豆,為安徽省分布新記錄,予以報道。
VitissinocinereaW. T. Wang in Acta P hytotax. Sin. 17(3): 76 et 86. f. 1: 2. 1979. 中國植物志48(2): 175. 圖版26: 14-15;福建植物志3: 368.圖257. 1988;中國高等植物8: 225. 圖366;——V.thunbergiiSieb. et Zucc. var.cinereaGagnep. in Sarg. Pl. Wails. 1: 105. 1911. ——V.thunbergiiSieb. et Zucc. var.taiwanianaLu,臺灣植物志3: 679. pl. 773. 1977. ——V.thunbergiiSieb. et Zucc var.adstrictaauct. non (Hance) Gagnep. (1911): Li, Woody Fl. Taiwan. 531. f. 205. 1963. excl. syn.
安徽分布:樅陽縣普查隊,340823140512362 LY,2014年5月12日,樅陽縣會宮鎮(zhèn)拔毛村,路邊竹林下,海拔207 m,開花期。其伴生植物主要有淡竹葉(LophatherumgracileBrongn.)、桑(MorusalbaL.)、紫蘇(Perillafrutescens(Linn.) Britt.)等。憑證標本存放于安徽中醫(yī)藥大學標本中心。
木質(zhì)藤本。小枝密被短柔毛和稀疏蛛絲狀絨毛。卷須不分枝或2叉分枝。葉卵圓形,3淺裂或不明顯分裂。圓錐花序,基部分枝不發(fā)達?;ㄝ嗟?,近全緣,無毛;花瓣呈帽狀粘合脫落。易與同屬植物區(qū)別。
分布于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臺灣、云南。模式標本采自湖北建始[2]。安徽首次記錄。
注:1為小葉葡萄植株,2為光萼豬屎豆花,3為光萼豬屎豆植株。圖版 安徽新分布植物
CrotalariazanzibaricaBenth. in London Journ. Bot. 2: 584. 1843;Polhill in Fl. Trop. E. Afr. 5: 911. 1971 et Crotalaria in Africa and Madagascar 191. 1982;臺灣植物志3: 241. 1977;J. Q. Li in Journ. Wuh. Bot. Res. 6 (3): 219. 1988;中國植物志42 (2): 350. 圖版88:1-6;中國高等植物7: 443. 圖699——C.usaramensisBaker f. in Journ. Linn. Soc. Bot. 42: 346. 1914; 海南植物志2: 253. 1965; 中國高等植物圖鑒2: 371. 圖2472. 1972.
安徽分布:懷遠縣普查隊,3400321190330370 LY,2019年3月30日,懷遠縣馬城鎮(zhèn)林楊村,山坡草叢,海拔53 m,開花期。其伴生植物主要有紫花地丁(ViolaphilippicaCav.)、小薊(CirsiumbelingschanicumPetr.)、婆婆納(VeronicapolitaFries)等。憑證標本存放于安徽中醫(yī)藥大學標本中心。
莖枝圓柱形,具小溝紋,被短柔毛。托葉極細小,鉆狀,長約1 mm;葉三出,葉柄長3~5 cm,小葉長橢圓形,兩端漸尖??偁罨ㄐ蝽斏?,有花10~20朵;苞片線形,小苞片與苞片同形,稍短小;花萼近鐘形,五裂,萼齒三角形,約與萼筒等長,無毛;花冠黃色,伸出萼外,旗瓣圓形,翼瓣長圓形,龍骨瓣最長,稍彎曲。不同于同屬其他植物特征,易于區(qū)別。
逸生于我國福建、臺灣、湖南、廣東、海南、廣西、四川、云南等省區(qū)[3]。安徽首次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