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玉梅,孫 林
(重慶墊江縣中醫(yī)院,重慶 408300)
重癥肺炎,是呼吸內科常見的一種疾病,而對于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則是機械通氣48 h后到拔管后48 h內發(fā)生的肺炎癥狀,屬于醫(yī)院獲得性肺炎當中的一類[1]。近年來,老年重癥肺炎合并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fā)病率頗高[2],為提高該類患者護理水平,分析評價護理干預方法在臨床中的應用效果,我們對此進行了護理對照研究,現將結果報道于下:
本次納入研究的老年重癥肺炎合并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患者84例,入選時間為2017年1月~2018年1月,均通過胸部X線片檢查確診,且均符合臨床有關“癥肺炎合并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診斷標準[3],患者年齡均≥60歲;此外,排除何必其他嚴重臟器疾病及嚴重精神障礙者。按隨機盲選法分成兩組,觀察組42例中,男性24例、女性18例;年齡分布在61~79歲,年齡均值為(67.5±1.3)歲;病程為4~13 d,平均病程為(7.8±0.3)d。對照組42例中,男性25例、女性17例;年齡分布在62~78歲,年齡均值為(67.8±1.2)歲;病程為4~13 d,平均病程為(7.9±0.4)d。在一般資料方面,兩組比較沒有明顯差異性(P>0.05),有可比的意義。
本次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guī)護理方法,即按照呼吸內科常規(guī)護理流程開展相對應的護理工作,及時處理好護理期間出現的問題,使護理工作順利、有序地開展。觀察組患者則采取護理干預方法,包括:
(1)排痰及氣道干燥護理干預。合理改進氣道濕化方法,在采取常規(guī)呼吸機的加熱濕化器常規(guī)濕化之外,進一步實施人工濕化干預,以患者的痰黏稠度為依據,在30分鐘~60分鐘時間范圍內在氣管內滴入1~2 ml的生理鹽水;或使用生理鹽水250ml聯合沐舒坦稀釋液30 mg,以24 h微量泵1~5 mg/h的方式持續(xù)泵入;對患者的臨床癥狀進行認真觀察,明確患者的臨床癥狀得到有效改善之后,暫停使用呼吸機,并結合患者的具體病情,每1小時到2小時范圍內朝氣管內將1~2 ml的生理鹽水滴入,以此起到排痰及氣道干燥護理的作用。
(2)吸痰護理干預。合理改進常規(guī)吸痰護理,結合患者的具體病情,若患者呼吸道內分泌物偏多,則指導并協助患者行右側體位或者左側體位,將側臥位維持在45°~60°左右;在吸痰過程中,對患者先進行1~2分鐘的拍背干預,然后使用吸痰技術對患者呼吸道內分泌物進行處理;若患者痰液黏稠度高,可使用無菌生理鹽水1~3 ml,于氣管滴入,然后進行1~2分鐘的拍背干預,進一步采取100%的純氧1~2分鐘之后,再實施吸痰處理。此外,對于痰液處于氣管以下深處部位的患者,由于采取吸痰管無法深入吸出,因此在吸痰處理方面選擇了纖維支氣管鏡進行處理,從而達到有效吸痰的效果。
(3)插管護理干預??紤]到患者氣道受到插管的損傷能夠得到有效降低,基于插管干預之前,可采取無菌石蠟油聯合1%的呋喃西林麻黃素溶液適量滴入,同時使用無菌石蠟油進行外涂處理,進而使纖維支氣管鏡插入更加便利,避免氣道受到損傷。
(4)鼻飼護理干預。指導患者行半仰臥位,然后實施鼻飼干預,確?;颊呱习肷硖Ц?0°~35°,然后采取小孔胃管,基于鼻飼之前使用氣囊充氣,并指導患者在鼻飼過程中遵循少量多餐的基本原則,鼻飼每次100 ml~150 ml左右,鼻飼每4~6 h進行1次,鼻飼之后將胃管及時抬高,將時間維持在2~3分鐘左右。
(5)并發(fā)癥護理干預。在護理期間,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同時,加強氣道濕化護理干預,避免呼吸道感染風險的發(fā)生得到有效預防控制。并且,在使用呼吸機過程中,適當抬高床頭,使炎癥對患者肺部產生的刺激得到有效降低;值得注意的是,床頭的適當抬高,可以使患者呼吸管內的冷凝水逆行置入氣道的情況避免發(fā)生,進而使呼吸道感染的發(fā)生得到有效避免。根據患者的病情及耐受程度,合理使用抗生素等藥物,避免藥物感染的發(fā)生。此外,需加強對患者的口腔護理干預,及時清除患者口腔異物,保證口腔的衛(wèi)生,避免口腔感染的發(fā)生。
(1)比較兩組呼吸機平均使用時間、平均住院時間。
(2)比較兩組護理前后相關血氣指標變化水平,包括:①血二氧化碳分壓(PCO2);②血氧分壓(PO2);③動脈血氧飽和度(SaO2);④呼吸頻率;⑤心率。
(3)比較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統(tǒng)計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本次使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21.0處理數據;其中,呼吸機使用時間、住院時間及相關血氣指標均屬于計量數據,采?。ā纒)表示,并使用t進行檢驗;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屬于計數數據,采取百分率(%)表示,并使用x2進行檢驗;此外,P<0.05表示兩組數據具備明顯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呼吸機平均使用時間為(160.25±25.4)h、平均住院時間為(18.1±3.2)h;對照組,呼吸機平均使用時間為(204.13±26.8)h、平均住院時間為(23.5±3.1)h。由數據可知,在呼吸機平均使用時間、平均住院時間方面,觀察組均明顯短于對照組,兩組數據差異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在血二氧化碳分壓(PCO2)、血氧分壓(PO2)、動脈血氧飽和度(SaO2)、呼吸頻率、心率五項血氣指標方面,護理前兩組比較均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后,上述五項血氣指標觀察組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數據差異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細數據如下表1、表2:
表1 兩組護理前相關血氣指標水平對比(±s)
表1 兩組護理前相關血氣指標水平對比(±s)
組別 PCO2(mmHg) PO2(mmHg) SaO2(%) 呼吸頻率(次/min) 心率(次/min)觀察組(n=42) 68.27±10.32 54.09±9.25 80.18±10.53 31.23±5.27 109.08±21.31對照組(n=42) 68.29±10.31 54.07±9.26 80.16±10.51 31.20±5.24 109.04±21.32 t 1.239 1.276 1.245 1.871 1.275 P>0.05 >0.05 >0.05 >0.05 >0.05
表2 兩組護理后相關血氣指標水平對比(±s)
表2 兩組護理后相關血氣指標水平對比(±s)
組別 PCO2(mmHg) PO2(mmHg) SaO2(%) 呼吸頻率(次/min) 心率(次/min)觀察組(n=42) 40.16±6.29 88.23±10.31 97.24±3.14 20.87±5.13 90.51±8.26對照組(n=42) 49.17±6.25 72.16±10.34 92.25±3.12 24.31±5.11 97.54±8.29 t 8.356 9.358 5.378 5.268 6.367 P<0.05 <0.05 <0.05 <0.05 <0.05
觀察組42例患者中,心力衰竭1例、呼吸道感染1例,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為4.76%;對照組42例患者中,心力衰竭5例、呼吸道感染4例、在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上,觀察組為21.43%,與對照組的比較明顯更低,兩組數據差異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近年來,老年重癥肺炎的患病率較高,臨床研究發(fā)現老年重癥肺炎患者在采取呼吸機治療過程中,由于醫(yī)護不當易導致合并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疾病的問題出現,從而加大臨床醫(yī)治工作的難度,使患者的生活質量受到很大程度的影響[4-5]。因此,從改善老年重癥肺炎合并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患者的生活質量角度考慮,便需采取及時有效的醫(yī)護干預方案。
在本次研究過程中,重點提到護理干預方法的應用,包括:排痰及氣道干燥護理干預、吸痰護理干預、插管護理干預、鼻飼護理干預以及并發(fā)癥護理干預;該護理干預方法體現了全面、人性化的特點,能夠促進患者血氣功能的改善,并降低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有學者表示,護理干預方法的應用,能夠改善老年重癥肺炎合并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患者的血氣指標水平,縮短呼吸機使用時間及住院時間,并降低呼吸道感染、心力衰竭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這與此次研究結果較為相似[6]。
本次研究過程中,采取護理干預方法的觀察組,在呼吸機使用時間、住院時間方面均明顯短于常規(guī)護理的對照組;同時,觀察組護理后各項血氣指標水平改善效果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此外,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僅為4.76%,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1.43%。各項研究結果數據充分顯示,護理干預方法的應用具備可行性及有效性,值得在臨床護理工作中采納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