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永鋒
近年來,隨著國家產(chǎn)業(yè)結構的調整,糧食作物種植面積變少,而花生、大豆等農(nóng)作物種植面積在逐年增加。但是,花生種植中仍存在一些技術和經(jīng)驗不足的問題,造成種植效益不佳。因此,筆者將多年來在豫南地區(qū)成功種植花生的技術要點介紹如下:
一、播種前處理
(一)選種
選種時要選擇適宜當?shù)貧夂驐l件和土質,高產(chǎn)高油,抗病能力強的品種。
(二)曬種
花生在播前30 d帶殼曬種,曬種可以提高種皮的透氣性,提高種子的吸水能力,增加種子活性,提高種子發(fā)芽率。選擇晴天曬種。曬種時種子一般攤開厚度在10 cm左右,不要攤得過厚,以防曬種時曬不透;也不要攤得過薄,防止過分曬種。切記不要在高溫(不能超過30 ℃)下曬種,不能在水泥路、柏油路上曬種,可能燙傷種子,以免種子失去活性,降低種子發(fā)芽率。每隔1~2 h翻動1次,曬2~3 d,也可以根據(jù)氣溫來合理確定曬種時間。
(三)剝殼
剝殼時間以播種前10~15 d為宜。不論是機械剝殼還是人工剝殼,都是在播種前2~3 d進行剝殼。剝殼后選種仁大而整齊,籽粒飽滿,色澤好,沒有機械損傷的大粒作種,小粒、秕粒、破碎粒、發(fā)霉粒要剝出,不易作種。
二、整地改土,深耕細作
花生是地上開花地下結果的作物,根系發(fā)達,應選擇土壤肥力較好、土層深厚、排灌較好的地塊,最好在水稻—小麥、玉米—小麥的輪作間安插,秋耕后耙平保墑。對于黏土,夏季要壓沙或壓含磷風化石10~15 m3,特別是排水不暢的地塊要深耕,一般深耕30~35 cm,如果條件不允許,也可以2~3年深翻1次。對于黏質土壤,可以加適量細沙,改善結果土層的通透性。對沙層過厚的地塊,結合深翻,在犁底下壓10~15 cm厚的黏土,創(chuàng)造蓄水保肥的土層。深耕時間最好在暮秋初冬,可以蓄積雨雪、保墑蓄水,促使泥土熟化。對于不同的地塊,深耕程度不同,半山坡和平原可以深耕30~50 cm,山嶺旱薄地以25 cm為好,而沙土地在20 cm以下即可。
三、起壟施肥,培養(yǎng)地力
花生生長前期根瘤少、固氮能力弱,結合耕地每667 m2施用農(nóng)家肥2000~3000 kg,碳酸氫銨40~50 kg,鈣肥或磷肥50~60 kg,鉀肥10 kg;在果針入土后,不用施肥。種植花生施足基肥很重要,一般在播種前結合耕播整地,一次性施足基肥,以滿足生育期內(nèi)對肥料的需求?;ㄉ惶岢┯梅N肥,特別是硼肥作基肥時,嚴禁施入播種溝內(nèi),避免燒種燒苗。在苗期為了促進花芽分化、多開花,促進分枝早發(fā)和增加花莢數(shù)量,在3~5葉期可以施用速效氮肥。在開花期和結莢期,根瘤菌開始向花生供應氮素營養(yǎng),若增施氮肥,容易引起徒長或倒苗;若地的肥力較差,可以增施復合肥或鈣肥,并噴施地果壯蒂靈,使地下果營養(yǎng)運輸導管變粗,增加地下坐果能力,使果實變大,達到優(yōu)質高產(chǎn)。在果莢充實期,可以葉面噴施磷肥,用0.3%磷酸二氫鉀+新高脂膜噴霧,可以提高化肥利用率,每隔7~10 d噴1次,連噴2~3次。
四、適期播種,全苗壯苗
河南省南部地區(qū)花生一般在4月下旬開始播種,適宜的發(fā)芽溫度在25~37 ℃,最低氣溫不低于10 ℃,但高溫不能超過40 ℃,早熟品種穩(wěn)定在12 ℃,中晚熟品種穩(wěn)定在15 ℃。沙土播種深度在5~7 cm,黏土播種深度在3.5~5 cm,一般播種深度在5 cm,土壤墑情好可深播些,墑情差可淺播。土壤含水量在70%~75%,即耕作層的土質手握能成團,松手即散。若墑情不足,應及時補墑播種,以提高種子的出苗率;若播種后遇到大雨,應及時排水,以防土壤板結,為種子發(fā)芽創(chuàng)造條件。
五、田間管理
(一)及時放苗、補種、清枝
前期(苗期)應加強管理。當花生苗頂土現(xiàn)綠時,將播種行上的土推至溝中,露出幼苗枝葉,及時查缺苗,并補種。當幼苗生長至4葉時,檢查橫壓花生苗的側枝,并摳取掉,以免影響花生的生長,開花前要進行2~3次。
(二)及時排灌、防澇、防旱
墑情好的地播花生,一般不需要澆水;麥套花生幼苗出現(xiàn)干旱時,要及時澆水,提高出苗率?;ㄉ衅谑切杷母叻迤冢彩菍λ磻拿舾衅?,當午后葉片出現(xiàn)萎蔫時,要及時澆水;在生育后期,出現(xiàn)干旱時要澆小水,實行輕澆、潤灌的方式,防止植株早衰。
(三)適時中耕、追肥、除草
麥套花生在小麥收獲后,要及時除草。在貧瘠地塊,在花生植株旁邊開溝施肥并澆水,按照墑情合適時進行除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