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茗君 黃雅喆
摘 要:對負性或威脅刺激的注意偏向是社交焦慮者的重要認知特征,近年來,研究者發(fā)現(xiàn)注意偏向矯正(ABM)對社交焦慮者的治療具有良好的干預效果。本文主要介紹了注意偏向矯正的程序和范式,對相關干預效果的研究進行了綜述,并討論了該領域目前存在的評估矯正效果的手段、研究范式等方面的不足,提出進行長期效果的追蹤研究及與其他治療方法聯(lián)合使用等可能的發(fā)展方向。
關鍵詞:注意偏向矯正;社交焦慮;干預
一、引言
社交焦慮障礙(Social Anxiety Disorders,SAD),又稱社交恐怖癥,是指在社交及表演場合中存在顯著、持續(xù)的緊張或恐懼,因害怕被他人評價而對自己言行表現(xiàn)感到羞恥和尷尬(APA,DSM-5,2013)。當焦慮程度較輕,還未發(fā)展到功能損傷時,則稱為社交焦慮。社交焦慮者常常對社交場合和社交活動選擇回避,這可能會導致日常生活、職業(yè)功能和社交功能的受損。
研究發(fā)現(xiàn),認知行為療法和藥物治療相結(jié)合對社交焦慮障礙的治療有一定效果,但只是對60%~70%的患者產(chǎn)生作用,如果單獨使用藥物治療或者認知行為治療,則治愈率更低。近年來,一些研究發(fā)現(xiàn)注意偏向矯正對社交焦慮有明顯的緩解作用。
本文將從注意偏向矯正的干預程序和范式、干預的效果幾個方面介紹注意偏向矯正對社交焦慮的干預研究。
二、注意偏向矯正
注意偏向是指相比于中性刺激,負性刺激被個體優(yōu)先注意或得到更多的注意資源。注意偏向矯正(Attention Bias Modification,ABM)是在臨床中發(fā)現(xiàn)的一套方法,也叫注意訓練,是指訓練并矯正注意偏向的系統(tǒng)化操作程序。這種方法以改變個體對負性刺激的注意偏向為目的,通過反復訓練個體關注中性或正性刺激,達到減弱對負性刺激優(yōu)先注意及持續(xù)關注的效果[1]。
注意偏向矯正的內(nèi)在邏輯為:對負性刺激過度的注意偏向具有病理性,導致個體產(chǎn)生與維持了焦慮癥狀,因此解除對負性的注意偏向?qū)⒔档徒箲]反應。
三、注意偏向矯正的程序
注意偏向矯正的系統(tǒng)化操作程序一般包括以下三個步驟:注意偏向的測定、注意偏向的矯正、注意偏向的再測定。其中,注意偏向的評估和再評估使用的實驗范式一般包括改版的stroop任務、視覺探測任務、空間提示任務。
以往進行注意偏向矯正的研究通常采用雙盲隨機實驗,通過從醫(yī)院選擇、使用DSM-V評估或使用量表篩選參與者,然后將參與者隨機分為訓練組和控制組。一般訓練地點是實驗室、家庭或?qū)W校;訓練時間每次在10~20分鐘,一周兩次,可持續(xù)一天至16周;訓練次數(shù)根據(jù)訓練時間而定,每次160個序列左右;探測刺激出現(xiàn)在中性刺激位置的比例約為總序列的80%,出現(xiàn)在威脅刺激位置的比例為20%,以降低被試對威脅刺激的注意。在每次訓練完成后的效果評估一般包括量表評估、結(jié)構(gòu)化評估和生理反應,具體而言:第一,由被試填寫社交焦慮相關量表評估焦慮水平;第二,由對實驗不知情的專業(yè)人員實施社交焦慮的結(jié)構(gòu)化評估;第三,采集被試的眼動、皮膚電、和神經(jīng)電生理學變化等生理指標,綜合評估注意偏向矯正對社交焦慮個體的影響。
四、注意偏向矯正范式
注意偏向矯正起源于實驗精神病理學上的研究,目前主要的訓練范式包括點探測任務、視覺搜索任務、目標指向訓練和注意訓練技術,其中運用相對較多且比較成熟的是修改的點探測范式和修改的視覺搜索范式。
修改的視覺搜索范式是在視覺搜索任務的基礎上,不再對被試尋找刺激矩陣中積極或消極刺激的反應時進行測量,而是通過訓練被試始終從刺激矩陣中尋找特定刺激,以達到被試對這一特定刺激注意增強,對其他刺激注意解除的目的。Voogd&Wiers(2014)通過訓練青少年盡快從4*4消極情緒面孔矩陣中找到唯一一張微笑面孔來幫助社交焦慮個體減少對消極信息的注意偏向,結(jié)果發(fā)現(xiàn),經(jīng)過兩次訓練的被試對消極信息的注意和自我報告的社會焦慮分數(shù)明顯下降。
修改的點探測范式是目前最主流、運用最廣泛的注意偏向矯正范式,是在經(jīng)典點探測范式基礎上,將控制探測點總是跟隨帶有某種情緒色彩的刺激(正性、負性、無威脅性),以訓練被試對該特定刺激的注意增強或?qū)ζ渌碳さ淖⒁鉁p弱或注意解除。
五、ABM對社交焦慮的干預效果
已有的研究中多數(shù)都證實注意偏向矯正可以降低社交焦慮個體對威脅性刺激的注意偏向,緩解社交焦慮的生理反應[2]。
無論對臨床社交焦慮障礙患者還是正常人群,成年人還是兒童,注意偏向矯正對社交焦慮都有顯著的緩解作用。Schmidt等(2009)選擇36名臨床社交焦慮障礙患者隨機分為訓練組和控制組,共進行了8次點探測任務訓練后,發(fā)現(xiàn)訓練組有72%的人不再符合社交焦慮障礙的診斷標準,控制組僅有11%,并且在135天后的跟蹤調(diào)查顯示,在注意偏向訓練中改善臨床表現(xiàn)的干預效果始終存在。Cowart&Ollendick(2011)采用注意偏向矯正技術干預患社交焦慮障礙的兒童,分別對8歲和9歲的兒童進行長達5周、每周兩次的點探測范式注意偏向矯正,結(jié)果發(fā)現(xiàn)訓練后患者在Spence兒童焦慮問卷中的分數(shù)都顯著下降。
注意偏向矯正不僅可以緩解社交焦慮障礙患者的臨床癥狀,還能有效降低普通人群的社交焦慮水平和壓力環(huán)境下的焦慮喚醒[3]。例如黃思媛(2017)對高社交焦慮的18名普通大學生進行連續(xù)四天的注意偏向矯正訓練,并觀測訓練前后被試自我報告的焦慮癥狀、點探測和眼球追蹤任務中對憤怒面孔的注意偏向以及壓力性社交任務所引起的心率變化,發(fā)現(xiàn)ABM可以顯著降低社交焦慮被試對憤怒面孔的注意偏向,影響其在社交情境中的焦慮反應[4]。
除了以自評和被評估的社交焦慮得分作為ABM干預效果的指標,許多研究也用生理指標和大腦活動的變化來作為更客觀的體現(xiàn)。Heeren等(2012)基于點探測任務對社交焦慮患者進行連續(xù)四次的ABM訓練,發(fā)現(xiàn)被試自我報告的焦慮分數(shù)降低、焦慮的皮膚電反應減弱,且兩周以后訓練效果仍存在。Siegle等(2007)使用fMRI技術發(fā)現(xiàn),受過ABM訓練被試的杏仁核對正性詞匯的反應增強,對負性和中性詞匯的反應減弱。Taylor等(2013)發(fā)現(xiàn)高焦慮個體經(jīng)過注意偏向矯正之后,在完成情緒面孔加工任務時前額葉皮層的活動顯著增強。這些客觀生理和大腦活動指標的測量和使用,可以更客觀、科學地說明ABM對社交焦慮被試的干預作用。
此外,ABM對社交焦慮個體的干預效果還存在遷移作用。Heeren等(2012)對57名社交焦慮大學生進行連續(xù)四天的注意偏向矯正,發(fā)現(xiàn)他們在即興演講任務中的表現(xiàn)得到提升。此外,在注意偏向矯正中習得對正性刺激的注意,在面對訓練過程中從未出現(xiàn)的新異刺激,也會傾向于注意其中的正性刺激。也有研究顯示,這種遷移效果存在于情緒圖片、面孔和語詞之間。有研究者發(fā)現(xiàn),注意偏向矯正訓練還可以影響解釋偏向。
六、展望與不足
總體而言,大多數(shù)研究都發(fā)現(xiàn)了注意偏向矯正對各人群的社交焦慮患者有較好的效果,ABM適用于廣泛的人群、無時間地點的約束、易于操作和推廣、以圖片形式呈現(xiàn)刺激可增加實驗趣味性,適合在兒童及青少年社交焦慮人群中推廣使用,若結(jié)合網(wǎng)絡也可以解決社交人群因繁忙或羞于求助的困難;對該領域的進一步研究是很有意義和價值的。
此外,目前該研究領域還存在以下不足:首先,關于注意偏向矯正對社交焦慮的實際效果并沒有在研究上達成統(tǒng)一,有研究者提出這可能與實驗室環(huán)境、任務量、被試不適應等有關;其次,已有研究大多把點探測任務既作為測量方法又作為訓練方法,這可能會讓被試形成一種習慣化的反應方式或任務策略,從而掩蓋了注意偏向矯正的真實效果,針對國內(nèi)研究,還存在面孔識別的文化差異問題,還需進一步完善國內(nèi)的點探測刺激材料;再次,目前研究中ABM的干預效果多為兩周到六個月,注意偏向矯正是否具有長期作用還需要研究者對更多被試進行更長期的訓練長期追蹤;最后,對干預效果的評估手段過度依賴自我報告,方法單一,今后研究有必要納入更客觀的焦慮指標,如更多關注生理喚醒和大腦活動的變化。
參考文獻:
[1]Mogoa??E C,David D,Koster E H.Clinical efficacy of attentional bias modification procedures:an updated meta-analysis[J].J Clin Psychol,2014,70(12):1133-1157.
[2]趙鑫,張鵬,陳玲.注意偏向訓練對社交焦慮的干預:方法、效果與機制[J].心理科學進展,2014,22(8):1246-1257.
[3]Heeren A,Philippot P.The Causal Role of Attentional Bias for Threat Cues in Social Anxiety:A Test on a Cyber-Ostracism Task[J].Cognitive Therapy & Research,2012,36(5):512-521.
[4]黃思媛,張英俊,姚泥沙,MarcusA.Rodriguez,樊富珉.大學生社交焦慮的注意偏向矯正訓練[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7,25(5):986-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