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捷 胡芳
【摘 要】本文以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干中華民族文化中心的高中生為調查對象,通過問卷調查和SPSS數據統(tǒng)計研究手段,分析了塔什干中華民族文化中心高中生的漢語學習動機。研究發(fā)現性別、漢語水平與漢語學習動機具有一定的聯(lián)系,依據學生漢語學習動機特點,本文提出相應的教學建議。
【關鍵詞】烏茲別克斯坦高中生;學習動機;漢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10-0206-02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fā)展,國際地位的提高,漢語的國際地位也越來越高。在上海合作組織及“一帶一路”的大力發(fā)展與推廣下,烏茲別克斯坦近年來也掀起了一股漢語熱,本文以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干中華民族文化中心高中生漢語學習情況為例,通過對其學習動機的研究與分析,旨在幫助對外漢語教師更充分了解學生,優(yōu)化教案,從而幫助學生提高漢語學習興趣與漢語水平。此外,該研究還有利于促進中華優(yōu)秀文化在烏茲別克斯坦的廣泛傳播,促進中烏兩國友誼與長遠的發(fā)展合作。
一、學習動機分類
動機是“語言學習中學習者個體差異最重要的影響因素之一,一般教育心理學理論認為動機是引起個體活動、維持已引起的活動并導致該活動朝著某一目標進行的內在歷程”(張春興,2004:456)。而學習動機是指“喚起個體進行學習,引導行為朝向一定的學習目標,并對此種學習活動加以維持、調節(jié)和強化的一種內部心理狀態(tài)”(Gander,1985: 183-185)。
加拿大學者Lambert和Gardner(1972)最早開始研究語言學習者的動機問題,他們主要從社會心理學視角研究二語學習動機。Lambert和Gardner(史利紅,張舍茹,2016)提出語言學習動機可分為融合型動機和工具型動機兩類。融合型動機是指學習者想了解目的語文化,與目的語環(huán)境融合而產生的動機。工具型動機則是為了工作、考試、出國或進行研究和提升自我,將目的語作為一種工具。Biggs和Moose(史利紅,張舍茹,2016)把學習動機分為外部動機、社會動機、成就動機和內部動機四種。外部動機指學習結果所產生的影響;社會動機指學習者受到社會文化和生活環(huán)境的影響,通過學習和經驗獲得的動機;成就動機指學習者為了獲得成就感及自身價值而進行學習;內部動機指學習的動力來自學習內容本身。
二、中亞國家漢語學習動機研究
隨著漢語國際化推廣步伐的加快,漢語學習動機研究成為學者關注的一個熱點。從中亞來看,最近幾年,隨著“一帶一路”的推廣,中亞地區(qū)與中國的交往日益密切,對中亞留學生的漢語學習研究越來越多,但是對在非目的語環(huán)境下的漢語學習動機研究比較有限。在中國知網以“中亞學生漢語學習動機”為主題進行檢索和統(tǒng)計,其相關研究共出現13條結果,且大部分為碩士論文,如:阿依達娜(2017)對哈薩克斯坦阿克托別州漢語學習者的動機調查;鐘燕鳳(2011)對吉爾吉斯斯坦國立民族大學吉中學院學習漢語的大學生的調查;阿依江(2015)對比什凱克人文大學、吉爾吉斯斯坦國立民族大學、吉爾吉斯斯坦國立大學、亞洲國際大學四所比什凱克地區(qū)大學漢語學習者學習動機的對比研究等。
以上文獻研究表明:中亞學生漢語學習動機越來越受到關注,研究者主要依據調查研究結果,結合教學實踐提出相應的教學策略,多種研究方法相互配合,但由于樣本的局限性和時間限制,未對學生的動態(tài)學習動機做進一步的研究,而具體到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干的漢語學習動機的研究還未有前例。
三、研究設計
(一)調查對象
本調查以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干中華民族文化中心的高中漢語學習者為調查對象,被調查者年齡在14至19歲(19歲的學生是因在校留級,故高中未畢業(yè)),其中男生35人,女生25人。從漢語水平來看,初級水平者26人,中級水平者19人,高級水平者15人。
(二)研究方法
本次調查問卷經文化中心領導同意,在2019年春季學期課后,由各授課老師隨機發(fā)放給自己班的高中學生填寫,采取自愿參加原則。共發(fā)放問卷66份,回收62份,回收率93%,有效問卷60份,有效率96%。
動機考察量表采用美國休士頓大學終身教授,中文專業(yè)主任溫曉虹教授的《漢語為外語的學習情感態(tài)度、動機研究》的量表(2013),在個人基本信息部分略有修改,如:在“我喜歡我的中文課,因為……”這部分增加了第五道問題。動機調查主要包括13個問題(Q表示問題),Q1:我想去中國不同的城市旅游、參觀歷史古跡;Q2:我認為漢語能幫助我找到一份好工作;Q3:我覺得漢語是世界上重要的一種語言;Q4:我可以認識更多的中國人、幫助我和中國人交流;Q5:我想去一個以中文為母語的國家;Q6:我的朋友支持我學習漢語;Q7:我周圍的人認為學習漢語是一件很好的事情;Q8:我的父母或者親戚鼓勵我學習漢語;Q9:我懂得未來的職業(yè)生涯需要用到漢語;Q10:我想更好地理解和欣賞中國的文化;Q11:我喜歡看中國電影;Q12:我喜歡中國流行音樂和歌曲;Q13:我喜歡看中國的電視節(jié)目。另外學生的漢語水平有限,故在發(fā)放的問卷上做了俄語翻譯,是一份雙語問卷。
(三)數據分析
1.動機類型的因子分析
通過SPSS 24.0 數據統(tǒng)計分析,漢語學習動機量表信度分析Cronbachs alpha系數為0.752,累計解釋總變差為52.592%,克隆巴赫 Alpha系數大于0.7,說明此量表真實可信,量表的內部具有一致性,數據適合因子分析(kmo=0.607)。且各項漢語學習動機的因子分析均值在3-5之間,說明漢語學習動機強度是中等偏上。最后通過方差最大法,旋轉后的矩陣固定了三類因子,分別為Q10、Q11、Q12、Q13在因子一的載荷較大,命名為融入性動機;Q6、Q2、Q1、Q7、Q5、Q4、Q9在因子二的載荷較大,命名為工具型動機因子;Q3、Q8在因子三的載荷較大,命名為社會氛圍。
2.不同性別學習者的學習動機表現
根據表1可知,性別在融入型動機和社會氛圍的sig值均大于0.05,說明性別在融入型動機和社會氛圍無顯著性差異,而性別在工具型動機上則表現出顯著性差異,其中男性的工具型動機的均值要比女生大。因此中華民族文化中心的高中男生學習漢語,主要是在工具型動機上表現突出,且男生比女生工具型動機高的題項分別是Q6、Q2、Q1、Q7、Q5、Q4、Q9,可見將來找到一份好工作是高中男生學習漢語的一個重要學習動機。
3.不同漢語水平學習者的動機表現
根據表2可知,漢語水平在融入型動機的sig值小于0.05,即不同漢語水平在融入型動機上有顯著性差異,表現為高級水平>中級水平>初級水平;漢語水平在社會氛圍的sig值小于0.05,即不同漢語水平在社會氛圍有顯著性差異,表現為初級水平>高級水平>中級水平;漢語水平在工具型動機的sig值大于0.05,即不同漢語水平在工具型動機上無顯著性差異。
四、結語
通過對動機考察量表的數據分析可知,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干中華民族文化中心高中生的漢語學習動機是中等偏上,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在性別與學習動機的關系上,工具型動機為主導動機,高中男生學習漢語是他們實現目的的一種途徑,在未來的職業(yè)規(guī)劃中比女生更需要用到漢語。第二,不同的漢語水平在漢語學習動機上有不同的顯著性差異,如高級水平的融入型動機>中級水平的融入型動機>初級水平的融入型動機;不同漢語水平學習者受社會氛圍影響表現為:初級水平>高級水平>中級水平。
本次調查是對烏茲別克斯坦?jié)h語學習者學習動機了解的開端,為未來的漢語教師在漢語教學中有效地激發(fā)烏茲別克斯坦高中生學習動機提供了一定的教學參考。本調查研究了性別、不同漢語水平與學習動機的關聯(lián),男生比女生表現出更強的工具型動機,漢語水平越高,融入型動機越強;初級水平的漢語學習者受社會氛圍影響最大。結合學生的動機特點,建議老師在漢語課堂上可提供更多的口語情景交際練習,提高漢語教學效率。在漢語課堂上多宣傳中華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走出教材的范圍,利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漢語興趣,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動機,使非目的語環(huán)境下的漢語學習者能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Gandner R.C. Social Psychology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The Role of Attitudes and Motivation[M].London:Edward Amold,1985.28(1):183-185.
[2]Gardner, R.C.,& Lambert W.E. 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Rowley,Mass.:Newbury House,1972:266-272.
[3]阿依達娜.哈薩克斯坦阿克托別州學生學習動機調查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學,2017.
[4]阿依江.比什凱克地區(qū)大學生漢語學習動機調查與教學對策[D].天津:天津師范大學,2015.
[5]史利紅,張舍茹.二語學習動機研究從理論到實踐[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6:10-12.
[6]溫曉虹.漢語為外語的學習情感態(tài)度、動機研究[J].世界漢語教學,2013:73-85.
[7]張春興.教育心理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456.
[8]鐘燕鳳.吉爾吉斯斯坦大學生漢語學習動機調查研究[D].烏魯木齊:新疆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