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元語言意識是對語言結(jié)構(gòu)有意識的察覺和運用。本文首先介紹總結(jié)的是元語言意識的內(nèi)涵、發(fā)展與國內(nèi)外相關研究;接著重點介紹了元語言意識對漢語兒童英語拼寫影響的相關研究,并總結(jié)了現(xiàn)有研究的不足之處;最后對如何發(fā)揮元語言意識對漢語兒童英語拼寫的積極作用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 元語言意識;漢語兒童;英語拼寫
一、 元語言意識及國內(nèi)外研究概述
元語言意識是對語言結(jié)構(gòu)有意識的察覺和運用,它主要包括語音意識、語素意識和正字法意識(Nagy&Anderson,1995)。這三種元語言意識是基本語言能力,與兒童的聽、說、讀、寫等與語言有關的活動聯(lián)系密切(Bialystok,2001),因此它一直是兒童認知發(fā)展研究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
(Cazden,1974)是最早對元語言意進行描述的研究者之一。她把元語言意識定義為:使語言形式更為清晰,注意到語言形式并為之而關注的能力,是一種特殊的語言成就,并產(chǎn)生特殊的認知需求。隨著心理語言學的發(fā)展,認知科學領域的心理學家和語言學家對元語言意識有了更全面、科學的認識。其中,(Jessner,2006)于2006提出:元語言意識是指個體思考和反思語言的特征和運作的能力,包含翻譯能力、發(fā)散性思維、交際敏感性和元語用技能。有關元語言意思的定義眾說紛紜,至今未達成共識。
元語言意識一直是學術界的研究熱點。研究者從語言學的角度把元語言意識進行分解,然后根據(jù)各種不同任務確定研究方法。從研究現(xiàn)狀來看,研究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語音意識、語素意識和正字法意識領域。
二、 元語言意識對漢語兒童英語拼寫影響的相關研究
(一)拼寫相關研究
眾多研究者通過不同角度,就學習者的母語和二語拼寫技能發(fā)展做了大量研究,提出了二語發(fā)展的階段理論(例如Henderson,1985)。該理論認為:拼寫知識的習得伴隨著一系列的發(fā)展階段展開,并具有先后順序。在拼寫發(fā)展的初期階段,拼寫者主要使用語音知識進行拼寫;而后他們開始微調(diào)拼寫知識,學習更多有關單詞的語音、正字法以及語素特征的知識來進行拼寫(Nunes et al.,1997)。
但是另一些學者認為該理論在描述拼寫發(fā)展方面不夠具體,于是提出了另一種理論——認知發(fā)展的重波理論(Siegler,1996)。該理論認為:認知發(fā)展是一個多變、多方面的過程,在此過程中,認知主體會產(chǎn)生各種各樣逐步的、連續(xù)不斷的行為與思考,早期階段的某個行為會被后期多個熟練、復雜的行為取代。換言之:英語拼寫絕非機械的英語單詞書面形式的記憶和復制過程,而是一種復雜的涉及個體多種語言能力和知識的綜合過程。
雖然這兩種理論所持觀點截然不同,但是都體現(xiàn)了英語拼寫復雜的特點。英語拼寫之所以復雜,是因為英語正字法系統(tǒng)中字母和音素的關系復雜。在英語中,一個單獨的音素能用不同字母或字母組合來表達,而某些相同音素卻會構(gòu)成不同的發(fā)音甚至不發(fā)音。
(二)元語言意識漢語兒童英語拼寫影響的相關研究
大部分中國學者都是與西方方學者在中國就該問題共同開展實驗,從元語言意識的兩個或三個維度進行研究的。其中頗具代表性的是(Jing,2017)等人對339名中國八年級英語學習者進行的實驗研究。實驗過程中,測試者通過一系列測量手段來測量這些兒童在拼寫過程中受元語言意識影響的程度。結(jié)果顯示,在英語拼寫的過程中,屈折語素產(chǎn)出能力對這些兒童英語拼寫的影響最大。實驗結(jié)果表明,元語言意識中的各個維度都受母語特征和英語單詞拼寫的教學環(huán)境影響,其中語素意識是影響漢語兒童英語拼寫水平的首要因素,而語音意識在預測拼寫的過程中作用相對較小。
語音意識是中國學者關注的另一個焦點。(李蓓蕾,2011)等學者選取了一、二、五三個年級具備不同英語學習經(jīng)驗的兒童,使其參加英語口語詞匯量測驗、英語語音意識測驗、英語單詞閱讀和拼寫測驗。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各年級兒童的語音意識不僅在總體上隨著兒童年級的增長而提高,而且還與英語單詞拼寫之間存在著顯著相關。在此基礎上,(董莉、聞素霞,2007)二位學者進一步發(fā)現(xiàn),首音韻音意識是影響漢語兒童拼寫的最主要因素。
在正字法意識的相關研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李蓓蕾,2007)等學者對167名三至六年級兒童展開的實證研究。他們發(fā)現(xiàn):正字法意識等元語言意識與語言獲得同時發(fā)生,且兩者相互作用、相互促進;正字法意識是影響小學兒童英語拼寫表現(xiàn)的重要因素,與兒童英語拼寫關系密切。其中,字母可雙寫性規(guī)則意識與位置規(guī)則意識對兒童英語拼寫影響顯著。
綜上所述,中外研究者一直在堅持探討元語言意識對漢語兒童英語拼寫的影響,作出了大量貢獻,并達成一致觀點:元語言意識對漢語兒童英語拼寫有著重要的影響。但仍有不足之處:(1)較少的研究探尋以英語為母語的兒童的結(jié)論是否能夠被推廣到以英語為第二語言的兒童身上;(2)有關元語言意識中不同維度的意識對漢語兒童英語拼寫的影響研究結(jié)果仍不夠清晰;(3)由于語音意識包含了不同的方面和水平,而且不同的研究由于研究問題、方法及研究對象的差異,語音意識中的哪種水平對學習者的拼寫有更重要的意義,不同的研究仍然存在爭議;(4)就語素意識對漢語兒童英語拼寫影響的研究不足。
三、 展望與建議
由于漢語和英語具有不同的語音結(jié)構(gòu)、文字特點和形態(tài)結(jié)構(gòu),所以漢語兒童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會經(jīng)歷一定的困難。但這并不意味著漢語兒童在英語面前束手無策,把握好元語言意識對其的關鍵作用,能夠使得漢語兒童在學習英語的道路上事半功倍??傮w來說,漢語兒童在早期英語學習的過程中應該合理訓練元語言意識,接觸豐富的學習環(huán)境,增加接觸英語語言的機會。具體來說,從語音意識層面來看,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教育者要讓漢語兒童更早、更全面地接觸英語書面語言,這是由于兒童需要在接觸到書面文字后才可能發(fā)展音位意識,它需要外顯的經(jīng)歷才能得以提高(董莉&聞素霞,2010)。從語素意識層面來看,教育者在詞匯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更加關注單詞的語素結(jié)構(gòu),總結(jié)歸納不同詞根詞綴的含義,幫助兒童更加全面地認識單詞結(jié)構(gòu),從而促進對英語單詞的記憶與拼寫;從正字法意識層面來看,教育者應該幫助兒童不斷積累和總結(jié)拼寫方面的規(guī)則和經(jīng)驗,讓兒童學會舉一反三,掌握英語單詞拼寫的總體規(guī)律,以不變應萬變,為更好地掌握英語詞匯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董莉,聞素霞.漢語兒童英語語音意識與拼寫的關系[J].心理與行為研究,2010,8(2):146-149.
[2]梁利娟,陳寶國.元語言意識對第二語言習得的影響及其與其他因素的交互作用[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3(2):21-27+35.
[3]李蓓蕾,陶沙,董奇.英語語音意識在漢語兒童英語單詞閱讀及拼寫中的作用[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11,27(4):388-393.
[4]李蓓蕾,周英,李燕芳,董奇.三到六年級漢語兒童英語拼寫發(fā)展及其與正字法規(guī)則意識的關系[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7(1):18-23.
[5]Bialystok E. Bilingualism in development: Language,literacy and cognition[M]. New York: 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2001.
[6]Cazden C B. Play and metalinguistic awareness:One dimension of language experience[J]. Urban Review, 1974(7):23-39.
[7]Henderson E H. Teaching spelling[M]. Boston: Houghton Mifflin,1985.
[8]Jessner U. Linguistic Awareness in Multilingual English as a Third Language[M]. Edinburgh: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2006.
[9]Jing Z, Malatesha R J, Quentin L D, Chen S. Contribution of phonological, morphological andorthographic awareness to English word spelling: A comparisonof EL1 and EFL models[J].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17(49):185-194.
[10] Nagy W E, Anderson R C. Metalinguistic awarenessand literacy acquisition in different languages[J]. Illinois Technical Reports,1995(618):1-7.
[11] Nunes T, Bryant P, Bindman M. Morphological spelling strategies: Developmental stages and process[J].Developmental Psychology,1997(33):637-649.
[12]Siegler R S. Emerging minds: The process of change in childrens thinking[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
作者簡介:
陳怡清,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