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娟,張明忠
1.東豐縣梅花鹿科技服務中心,吉林東豐 136300;2.吉林省東豐縣畜牧總站,吉林東豐 136300
蛋雞養(yǎng)殖見效快、收益好、單價平穩(wěn),成為農民增收好項目。為更好發(fā)揮技術支撐作用,提高蛋雞養(yǎng)殖效益,結合實踐,撰寫本文,供同行和養(yǎng)殖朋友參考。
選擇距居民密集區(qū)500 m以上,地勢較平,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的地方建場。養(yǎng)殖場按要求分區(qū),從上風頭向下風頭排列為:辦公區(qū)、生產區(qū)、無害化處理區(qū),符合防疫條件要求。
要建磚瓦結構標準化雞舍,一次建設長期受益。要根據自身條件,適度規(guī)模建設。
三階梯籠養(yǎng),25只/m2,平均每只雞占籠地面積400 cm2,雞舍實際可放籠面積占2/3,如300 m2養(yǎng)殖數量:300×2/3×25只=5 000只。但一般一組占地2 m2,養(yǎng)殖數為48只,需要進籠105組。進籠規(guī)模大小確定。
需要配套供水、供料、除糞等設備,有條件的上自動化設備,以提高工作效率。
以產蛋多、耐性強、抗病能力好為首選條件,主要優(yōu)良品種有海蘭、羅曼褐殼蛋雞等,性能好的新品種要創(chuàng)新使用。
6.1 要應用優(yōu)質飼料。根據不同飼養(yǎng)階段飼喂相應飼料。全價飼料,省工、省時。自配全價料,節(jié)省支出??傮w上要保證飼料來源正規(guī)、優(yōu)質,確保安全飼養(yǎng)。雛雞出殼后一般20 h左右開食,給雛雞全價料,每100只雛雞日采食量0.6 kg,以后每日增加0.1 kg。更換飼料時,每天添加新料量占量的15%~20%,經7 d過渡即可,防止出現應激。
6.2 要科學飲水。雛雞入育雛舍0.5 h后供水,為防止應急反應可加入電解多維、維生素C、氧氟沙星等,并按藥品說明使用,連飲3 d。冬季要給溫水,保持經常性供水。
7.1 做好入雛準備。雛雞入舍7 d前,對雞舍和周圍環(huán)境要徹底消毒,做好飼料、藥品、物品等準備。
7.2 保持舍內溫度。雛雞入舍頭3 d,雛雞床溫度控制在35~37 ℃,4~7 d控制在35 ℃左右,以后每周下調3 ℃左右,最低溫度保持在20 ℃。低加溫,高降溫。東北地區(qū)冬季做好升溫,配備升溫裝置。夏季要防暑,通過噴水和加大排風,降低溫度。要注意雞雛狀態(tài),張嘴呼吸溫度過高,聚堆溫度過低。均勻分布溫度最佳。
7.3 把握好舍內濕度。雞舍濕度60%~65%為宜,可通過溫、濕度計測定或手有濕感為宜,低加濕,高降濕。建議采取自動控溫、濕裝置。
7.4 控制雞舍光照時間。前3天24 h光照,4~14 d每天減少1 h,光照時間在14 h左右。15~21 d后每天減少0.5 h,光照控制在10 h左右,一直保持到產蛋前。產蛋期間每天為16 h。光照強度為3 W/m2,燈泡高度距地面2 m左右。
7.5 適時換氣。一般蛋雞舍多采取縱軸向、風扇排風方式,要根據雞舍大小及養(yǎng)殖數量設置風扇數量大小,一般500 m2配置600 m3/min的風機3臺。
7.6 及時淘汰。及時淘汰弱雞、低產雞和到茬雞,可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7.7 采取全進全出制,即一個雞舍或幾排的雞同時進舍,同時淘汰。
8.1 雛雞來源。雛雞要從無疫區(qū)內的種雞場采購,并經檢疫合格。
8.2 疫病免疫。制定免疫程序,選好疫苗,規(guī)范操作。主要做好禽流感、新城疫、馬立克、傳支、法氏囊、雞痘、傳染性喉氣管炎、減蛋綜合癥等項免疫。
8.3 藥物預防。預防疫病定期喂抗生素,有應激時喂電解多維和維生素c。
8.4 驅蟲。雛雞生長到1月齡常規(guī)驅蟲一次,間隔7 d二次驅蟲。
大門入口設立消毒池和消毒間,每周換一次消毒液。常規(guī)消毒,雞舍每周消毒一次,建議對雞舍應用刺激味低、毒性小的消毒藥每月帶雞消毒一次,蛋雞出欄后空欄一周,進行徹底消毒。發(fā)生疫病時每天消毒,直到超過發(fā)生該疫病一個潛伏期后,改為正常消毒。
建立糞便發(fā)酵處理場,發(fā)酵后用作農家肥;建立污水處理池,處理后排放;病死雞處理,要統一送到鄉(xiāng)鎮(zhèn)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池處理(無疫區(qū)建設時已建設),防止造成疫病傳播。
影響籠養(yǎng)蛋雞生產效益的因素很多,只要我們掌握好各環(huán)節(jié)技術要點,就可收到很好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