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俊 常鳳玲
肝癌在我國比較常見,其中肝細胞癌占比高達80%~90%,是導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1]。肝細胞癌早期癥狀隱匿,容易誤診為肝囊腫、血管瘤等疾病,鑒別難度大。大部分患者就診時,病情已發(fā)展至中、晚期,預后往往不理想,盡早診斷肝細胞癌對改善預后至關重要。超聲造影能及時明確患者的組織灌注、微血管狀態(tài),具有操作簡單、分辨率高等優(yōu)勢,目前在肝臟病變中應用廣泛[2]。研究表明肝臟影像與數(shù)據(jù)管理系統(tǒng)(LI-RADS)能根據(jù)超聲造影特征,按診斷流程與表格對肝細胞癌分類,該標準現(xiàn)階段在MRI、CT中應用較多[3]。本研究主要將超聲造影與LI-RADS分類標準相結合,分析二者在鑒別、診斷肝細胞癌中的應用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15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疑似肝細胞癌患者140例,其中男79例,女61例,年齡31~75歲,平均(48.13±9.90)歲;體質指數(shù)(18~25)kg/m2,平均(22.73±1.08)kg/m2?;颊咭蚋螀^(qū)疼痛、低熱、腹脹、腹瀉等癥狀入院就診。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行超聲造影檢查,根據(jù)LI-RADS分類標準進行診斷,研究方案獲得本院倫理委員會同意。
(一)納入標準 ①因疑似肝癌病癥入院就診;②具備肝癌危險因素,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炎、肝癌家族史等;③入院后行超聲造影,并經(jīng)病理穿刺進行診斷;④入院前3個月內未給予護肝治療;⑤精神、認知良好,能配合檢查;⑥知情同意。
(二)排除標準 ①非首次入院就診;②腎、心、腦等臟器嚴重損害;③因血管性因素致肝硬化或先天性肝硬化;④既往有肝細胞癌病史。
儀器為超聲診斷儀(西門子ACUSON NX3),并使用配套的造影技術,選擇凸陣探頭,頻率設置為3.5~5.0 MHz。造影劑為六氧化硫微泡,首先按0.04 mL/kg劑量注入,然后取5 mL無菌氯化鈉沖注。掃描前1 d飲食清淡,掃描當日需空腹。選取平臥位,經(jīng)超聲對肝臟進行常規(guī)探查,明確病灶位置,觀察回聲情況。選擇最佳切面行超聲造影,將聚焦點調到圖像最低部位,連續(xù)監(jiān)測探查區(qū)域。造影觀察時間為3~5min,經(jīng)錄像帶對造影過程進行記錄,并將動態(tài)數(shù)字圖像存儲。由2名資歷超過10年的醫(yī)師閱片,分析影像圖片,當意見不一致時,經(jīng)共同商討后確定最終結果。
LI-RADS分類標準[4]:(一)LR-1:通過超聲征象可完全肯定為良性病變。(二)LR-2:非明確實性結節(jié)或實性結節(jié)最大徑不超過10 mm,各期表現(xiàn)為等增強,很大可能為良性灶。(三)LR-3:①實性結節(jié)最大徑超過10 mm,無廓清,動脈相表現(xiàn)為等增強;②實性結節(jié)最大徑不超過20 mm,輕度廓清,動脈相呈低增強或等增強;③任意實性結節(jié)無廓清,動脈相表現(xiàn)為低增強;④實性結節(jié)最大徑不超過10 mm,無廓清,動脈相表現(xiàn)為高增強。這類病灶為疑似惡性病灶。(四)LR-4:①實性結節(jié)最大徑超過20 mm,輕度廓清,動脈相表現(xiàn)為低增強或等增強;②實性結節(jié)最大徑不超過10 mm,晚廓清、輕度廓清,動脈相表現(xiàn)為高增強;③實性結節(jié)最大徑不超過20 mm,延遲或輕度廓清,動脈相呈低增強或等增強;④實性結節(jié)最大徑不超過10 mm,無廓清,動脈相表現(xiàn)為高增強。這類病灶為惡性灶的可能性非常大,當發(fā)現(xiàn)后需及時進行活檢。(五)LR-5:實性結節(jié)最大徑超過10 mm,延遲相表現(xiàn)為輕度廓清,動脈相表現(xiàn)為高增強。這類病灶肯定為惡性灶。(六)LR-M:影像學提示為非肝細胞癌特征,可能為惡性灶。所有納入者均接受病理穿刺檢查,以病檢結果為金標準,對LI-RADS分類診斷效果進行分析,其中LR-3、LR-4、LR-5視為陽性,計算LI-RADS分類診斷的靈敏度、特異度、準確率。經(jīng)Kappa檢驗分析LI-RADS分類標準與病檢診斷的一致性。
在140例患者中,經(jīng)超聲造影檢出167個病灶,其中LR-1類31(18.56%)個、LR-2類19(11.38%)個、LR-3類11(6.59%)個、LR-4類38(22.75%)個、LR-5類28(16.77%)個、LR-M類40(23.95%)個。
肝細胞癌的始增時間、達峰時間、始消時間、持續(xù)時間均短于其他類型肝癌(P<0.05),見表1。
經(jīng)病理診斷提示在167個病灶中,良性病灶60(35.93%)個,肝細胞癌灶61(36.53%)個,其他類型肝癌病灶46(27.54%)個。其中良性灶分別為肝血管瘤灶31個、炎性病灶17個、異性增生12個。其他類型肝癌病灶分別為肝內膽管癌9個、混合型肝癌37個。
將LR-3、LR-4、LR-5作為肝細胞癌陽性,其余為陰性,結果提示LI-RADS分類診斷肝細胞癌的靈敏度為85.25%(52/61),特異度為76.42%(81/106),準確率為79.64%(133/167),陽性預測值為67.53%(52/77),陰性預測值為90.00%(81/90)。經(jīng)Kappa檢驗提示其與病理診斷結果的一致性Kappa值為0.584。
表2 超聲造影LI-RADS分類標準與病檢結果比較
表1 肝細胞癌灶、其他類型肝癌灶的動態(tài)時相分析(±s)
本研究結果提示,經(jīng)超聲造影共發(fā)現(xiàn)167個病灶,并根據(jù)LI-RADS分類標準將各病灶分為不同類別,便于區(qū)分與診斷。研究表明超聲造影能觀察血管顯象期的肝組織變化情況,了解其增強類型,顯示血流信號,明確肝臟病灶及周圍組織的血供情況,有利于對肝細胞癌進行診斷[5]。LI-RADS分類標準最早由美國放射學院的多名專業(yè)醫(yī)師制定,它主要根據(jù)病灶增強時間、廓清、大小等進行分類,既往在肝細胞癌篩查中應用廣泛。有學者認為該分類標準使病灶分級變得更加精細化,能預測肝細胞癌發(fā)生風險,有利于臨床調整干預方案,改善預后[6]。上述研究均證實超聲造影結合LI-RADS分類標準對肝細胞癌的評估具有可行性。
通過比較肝細胞癌灶、其他類型肝癌病灶的動態(tài)時相,發(fā)現(xiàn)肝細胞癌的始增時間、達峰時間、始消時間、持續(xù)時間明顯縮短,這提示肝細胞癌的病理改變與其他類型肝癌存在差異。研究表明肝細胞癌的超聲造影特征為“少進快退”[7],與本研究結論基本符合。另有研究發(fā)現(xiàn)這類患者結節(jié)邊界大多比較清晰,當門靜脈受累后,極易出現(xiàn)轉移性門靜脈瘤栓,瘤栓內也能檢測到血流[8]。此外,在動脈未受累的情況下,患者已存在動脈血供代償性增加,一旦累及動脈,病灶可將肝動脈、門靜脈包繞,從而減少病灶血供,表現(xiàn)為少血供型腫瘤。這是導致“少進快退”的重要原因,為本研究結論提供了理論依據(jù)。
本研究發(fā)現(xiàn)與病檢診斷相比,超聲造影LI-RADS標準診斷肝細胞癌的靈敏度、特異度、準確率均超過70%,陰性預測值高達90.00%,總體診斷效果較理想。LI-RADS標準將肝細胞癌風險分為多種類型,分類目的在于及時了解患者發(fā)生肝細胞癌的風險,并與非肝細胞癌進行鑒別。研究表明該標準對惡性腫瘤敏感性較高,尤其以LR-5類對肝細胞癌診斷陽性率最高[9]。本研究也發(fā)現(xiàn)在28例LR-5類患者中,有25例為肝細胞癌,進一步證實該分類標準在肝細胞癌診斷中的應用價值。LR-M類指已經(jīng)明確的或可能為非肝細胞癌的惡性病灶,能與肝細胞癌進行鑒別。在本研究中,根據(jù)LI-RADS標準提示有40個LR-M類病灶,經(jīng)病理檢查提示其中39個病灶為其他類型肝癌灶。既往有研究發(fā)現(xiàn),在該類病灶中,惡性占比高達95%左右[10],與本研究結論基本符合。本研究的創(chuàng)新之處在于分析了超聲造影LI-RADS分類標準與病檢結果的一致性,二者一致性為0.584,表明該標準對肝細胞癌篩查有一定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