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口腔醫(yī)院牙體牙髓二科 (天津 300000)
內容提要: 目的:探討橡皮障在根管治療中舒適度以及臨床重要性。方法:此次研究所納入的根管治療患者均自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患者中選擇,抽選量為80例,抽選對象均通過研究歸入、排除標準。其中40例組成參照組,施予常規(guī)治療;余下40例組成觀察組,施予橡皮障治療和護理。經醫(yī)治和評測剖析、比對兩組患者的臨床情況。結果:兩組患者接受療效評估,評測顯示觀察組的整體療效較參照組有更高水平,數據計算顯示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觀察組護理滿意度較參照組有更高占比,數據計算顯示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Nege等級評測顯示觀察組1級、2級較參照組有更低占比,數據計算顯示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在根管治療中予以橡皮障和護理,可保障治療效果,還可減輕患者疼痛和不適,提高患者舒適度。
在口腔疾病治療中,根管治療是常見術式,其可有效對根尖周炎、牙髓病等予以治療,恢復患者咀嚼功能、發(fā)音功能等[1,2]。然而根管治療過程中因病變位置處于口腔內部,受唾液分泌影響,根管系統(tǒng)長期處于濕潤環(huán)境,若在根管治療中無法對牙根管系統(tǒng)予以消毒清潔以及隔濕,則容易誘發(fā)術后根管再感染[3,4]。因此本文就橡皮障在根管治療中的應用效果進行探討,詳細報道如下。
此次研究所納入的根管治療患者均自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患者中選擇,抽選量為80例,抽選對象均通過研究歸入、排除標準。其中40例組成參照組,施予常規(guī)治療;余下40例組成觀察組,施予橡皮障治療和護理。參照組內男21例,女19例。年齡13~89歲,平均(37.10±0.25)歲。觀察組內男24例,女16例。年齡14~87歲,平均(38.14±0.21)歲。納入對象的信息材料經上傳處理,計算結果顯示P>0.05,符合研究公平性。
歸入標準:患者均符合慢性根尖周炎診斷標準;患者知情且同意參與此次研究。
排除標準:患者難以耐受根管治療;患者有過根管治療史;患者為牙周牙髓聯(lián)合病變;復雜根管者。
參照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根管治療,術前對患者患牙進行評估,確定工作長度后依據Protaper標本進行根管預備,適當予以沖洗、吸干,并取氫氧化鈣糊劑予以封閉,術后7d對患者密切監(jiān)測,確保無不適。
觀察組患者同時施予橡皮障治療,清除患者牙齦上下牙垢結石,依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橡皮障夾。應用牙線分離牙間隙,應用砂輪對牙齒銳利邊緣進行修整,依據牙位作孔,應用橡皮障夾對橡皮障予以固定,將橡皮障鉗兩頭置于橡皮障夾兩孔內,于相應牙齒上放置橡皮障夾。應用專門器械將橡皮障夾上的橡皮障置入牙頸部,應用牙線將相鄰間隙上的橡皮障壓入牙間隙。安裝完成后應用碘酊(2%)對橡皮障進行消毒。在治療期間結合實際情況對患者實施心理疏導,消除患者緊張、焦慮等負面心理。同時教會患者相關手勢和方法,發(fā)生突發(fā)情況可經手勢示意進行交流和溝通。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表3. 兩組患者Nege等級比較
(1)效果顯著:治療后患者叩痛感、自覺癥狀消失,無竇道或者原竇道閉合,咀嚼功能恢復正常,根尖區(qū)透射區(qū)域消失,牙周間隙恢復正常,硬骨板無缺損;
(2)效果良好:治療后患者自覺癥狀改善,臨床檢查顯示明顯改善,牙齒咀嚼功能改善,根尖區(qū)透射區(qū)域縮??;
(3)效果不良:治療后患者存在叩痛、自覺癥狀,牙齒無法咀嚼,存在竇道或者原竇道沒閉合,根尖區(qū)透射區(qū)變化不明顯。
整體療效=效果顯著+效果良好。
發(fā)放調查問卷,匯總患者對此次護理工作的持有態(tài)度,分滿意、較滿意以及不滿意,并對組間滿意度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
應用Negm標準對患者疼痛予以評估,1級則表示患者術后疼痛消失;2級則表示術后口腔疼痛輕微且咬合異常;3級表示患者術后咬合存在中度疼痛;4級表示患者術后疼痛嚴重且無法咬合。
統(tǒng)計工作使用SPSS15.0計算軟件,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檢驗進行查驗,數據以率(%)的形式表述;計量資料參照t檢驗進行查驗,數據以(±s)的形式表述。
兩組患者接受療效評估,評測顯示觀察組的整體療效較參照組有更高水平,數據計算顯示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較參照組有更高占比,數據計算顯示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Nege等級評測顯示觀察組1級、2級較參照組有更低占比,數據計算顯示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3。
在口腔治療中,根管療法應用廣泛,其可有效對患牙根管內壞死物質進行清除,消毒后予以充填,從而達到治療患牙病變、牙根周圍組織炎癥的目的。然而在治療過程中,要求口腔環(huán)境保持干燥,防止唾液、血液污染等影響手術,因此需要做好口腔隔濕工作[5,6]。
口腔隔濕在過去主要應用棉球、棉球等予以干預,然而隔濕效果較差。本院在此次研究中應用橡皮障進行隔濕,結果顯示,兩組患者接受療效評估,評測顯示觀察組的整體療效較參照組有更高水平,數據計算顯示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觀察組護理滿意度較參照組有更高占比,數據計算顯示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Nege等級評測顯示觀察組1級、2級較參照組有更低占比,數據計算顯示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這是因為,橡皮障是一種新型的隔濕方法,其可有效隔離血液、唾液,確保手術視野開闊且口腔環(huán)境干燥,便于醫(yī)師開展治療和觀察,提高治療效果。同時,橡皮障的應用,可減少術中吞咽、嗆入事件的發(fā)生,提高了治療安全性。應用橡皮障予以隔離,可預防口腔外其余物質感染,降低了根管感染的發(fā)生[7,8]。
綜上所述,在根管治療中施予橡皮障,可有效提高治療效果,減輕不適,改善患者預后,值得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