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遠
金西厓 陰文金城畫山水又草書竹扇骨
在竹刻藝術史上,金西厓可稱后期文人竹刻集大成的人物。他繼承了清代中期以來杭嘉湖地區(qū)浙派文人竹刻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十分重視作品格調的書卷氣與講求刀法上的金石味,堪稱浙派竹刻的殿軍。其長年寓居滬上,與海派書畫篆印諸大家時相過從,沾溉極深,又使他成為海派竹刻的中流砥柱。吳昌碩言其“精畫刻,業(yè)業(yè)孜孜,無時或釋”。
金西厓(1890年至1979年),名紹坊,字季言,西厓(一作西崖)其號,以號行。出生于南潯望族,畢業(yè)于上海圣芳濟學院,后任土木和橋梁工程師。受兄長名畫家金城和竹刻家金東溪影響,金西厓在從事社會工作和打理家族事務之余,致力于竹刻的創(chuàng)作和研究,青年時期便在竹刻創(chuàng)作上取得巨大成功。他精通竹刻工藝中幾乎全部的平面雕刻技法,也能雕刻木、牙、石等材質。
在金西厓的作品中,有很多是與其長兄、著名書畫家金城合作而成的,“拱北畫,西厓刻”已成為其竹刻創(chuàng)作中最具特色的作品。他除了留下數百件竹刻精品供后人欣賞、觀摩和學習外,還深入進行理論探索,撰寫了有史以來第一部對竹刻進行全面論述的著作《刻竹小言》,奠定了今天研究竹刻藝術及其歷史的學科基礎,在全面總結竹刻歷史與工藝的基礎上,為竹刻藝術的發(fā)展方向提供了極其寶貴的真知灼見。他的藝術成就無論生前身后都廣受贊譽,而足稱蓋棺之論的是啟功先生“于五百年來竹人之外獨樹一幟”的評價,就理論建樹而論,500年來竹人中也只此一人,堪稱是20世紀最杰出的竹刻藝術家與最重要的竹刻藝術理論家。
金西厓 留青陽文陳摩畫花鳥竹扇骨
金西厓 陽文金城畫玉蘭湖石竹扇骨
金西厓的竹刻創(chuàng)作即以扇骨雕刻為主,據其自定刻竹目錄手稿所載,總計436件作品中有扇骨383件,接近九成。本次展覽共有這類作品85件,扇骨材質以竹為主。早的創(chuàng)作于1920年,其年方過而立,晚至上世紀60年代中期,其年已過七旬。雕刻形式多樣,無論陰文、陽文、留青,或則深刻、淺刻、毛雕,皆達到很高水平。他尤其擅長運思,靈活選擇不同刻法表現(xiàn)書畫墨稿的筆墨趣味和藝術意境,刻成之作往往較墨本更耐人尋味,是極為成功的二度創(chuàng)作。在名手輩出的民國藝壇上,金西厓以高華、清雅、朗潤、平正的扇刻風格獨樹一幟,他在扇骨雕刻上取得的成就使其當之無愧地成為20世紀中國竹刻藝術的代表人物。
金西厓 留青陽文金城畫餞春圖竹臂擱
金西厓 深刻金城畫水仙竹臂擱
在扇骨雕刻之外,鐫飾各類竹制文玩器物如臂擱、筆筒、印規(guī)以致煙筒、手杖,也是金西厓竹刻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作品或為自用自賞,或以饋贈友朋,雖然總數不多,但無不浸透著作者的心血。金西厓的雕刻技藝是多方面的,除了竹材,他也雕刻木、牙、石、陶,又能篆印、琢硯。在經其甥王世襄整理的《刻竹小言》中,我們可以看到金西厓對復興我國竹刻藝術的思索與呼吁。在展覽中,包括臂擱、筆筒、手杖、印規(guī)、印章和象生小件共計展出57件作品,材質涵蓋竹、木、石等。
金西厓 “鍥不舍齋”石章
以竹刻聞名于世的金西厓,同時也是一位篆刻家。在上海博物館館藏印中,有一批金西厓自用印,其中部分是金西厓之女金允臧女士遵照遺愿捐贈給上海博物館的。這批自用印所涉印人,除金西厓本人外,其兄金城所治最夥。昆仲兩人曾以紫砂為印材,以漢代三種不同尺寸的官私印章為范式制成印體,以金西厓字、號為主要內容共同刻制了15枚印章。這批紫砂印印文風格以沉穩(wěn)為主體,并以古璽、漢印及明清文人篆刻風格等面目呈現(xiàn),足見金氏扎實功底。除此之外,王福廠、王碩吾父子,黃石和童雪鴻等印家也有為金氏治印多件。
上海博物館與金西厓先生有著深厚的淵源。上世紀50年代,他即向成立之初的上海博物館捐贈竹刻作品。“文革”初期,為使自己的創(chuàng)作心血免遭浩劫,他又主動致電,將家藏作品寄存上博,顯示了對上海博物館充分的信任。這些作品,有許多在后來陸續(xù)為上博購藏。2001年和2008年,金西厓先生家屬又向上博捐贈了部分先生的遺作和遺物。加之來自其他渠道的征集,上海博物館遂成為當今金西厓藝術作品最為重要的收藏機構。整理、研究和宣傳金西厓先生的藝術事業(yè)及其成就,也成為上博專業(yè)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由金西厓家屬捐贈給上海博物館的《金西厓刻竹拓本》原件與捐贈給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qū)檔案館的《金西厓刻竹目錄》,這兩件重要的資料在展覽中也首次得以公開。拓本一套12冊,收入金西厓自選作品400余件,以扇骨為主,另有臂擱、筆筒、硯臺及所刻印規(guī)、煙桿、手杖諸銘等,均為金氏手自氈拓。每冊首尾有同時名家所題簽、辭、詩、跋文等墨跡。該套拓本基本上囊括了金西厓的主要作品,是研究其藝術的重要資料,也是鑒定金氏作品的主要依據,彌足珍貴,不僅能從中查到金西厓竹刻作品的創(chuàng)作時間和去向,還可以了解到他的藝苑交往,是研究金西厓竹刻作品和創(chuàng)作生涯的第一手資料。
2019年是金西厓先生去世40周年,2020年則是其誕辰130周年,為紀念這位杰出的竹刻藝術家、理論家,上海博物館特別舉辦了這次跨年展覽。展品以竹刻作品為主,還包括木雕、繪畫、印章、拓本、名家題跋、檔案資料等與其藝術生涯有關的文物。本次展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首次舉行的金西厓竹刻藝術專題展,通過系統(tǒng)展出金西厓的作品,全面展示一代竹刻大家的創(chuàng)作面貌和藝術成就。本次展覽以上海博物館館藏為主,另向湖州市南潯區(qū)檔案館借展了珍貴的檔案資料。
據悉,本次展覽將持續(xù)至2月23日。
金西厓 留青陰陽文金城畫梅窗圖竹筆筒金西厓 留青陽文臨金城畫菌菇圖竹杖金西厓 深刻沁園公遺像竹臂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