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素梅
【摘要】自主合作學習法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學、以人為本教學理念在教育工作中的運用。應用自主合作學習法,更便于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豐富課堂教學內容、為教師提供更多學生反饋的生成性的教學資源,提升因材施教的教學效果。對此,教師在教學工作中,需要善于應用自主合作學習法,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空間和學習機會,幫助學生強化學習能力。
【關鍵字】自主合作學習 教學 歷史 學習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 2020) 06-062-01
一、合理分組,提升效率
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法的運用,需要教師給學生搭建更好的學習平臺,才能幫助學生優(yōu)勢互補、共同提升。所以,教師在對學生的培養(yǎng)中,更要注重分組原則,堅持“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進行分組。在常規(guī)的班級教學中,教師可以設置前后四人組或者六人組。以四人組為例,組內的學生可分為A、B、C、D四人,其中A學生作為組內的領導者和牽引者,負責組內學習任務的組織者和促進者,配備能力較強、成績更為優(yōu)異的學生,并將其作為小組的組長。B學生則是作為小組內的A學生的角色,成績中上,學習習慣較好.具有較強的管理能力和表率效果。C、D兩名學生則分別是班級成績中下游的學生,由A、B兩名學生負責管理和引導。分組后,教師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組內進行分工,將自主合作學習的效率在合理分工下逐步提升。以八年級下冊《民族團結》這一節(jié)內容的教學為例,為深化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直觀感知,幫助學生體驗民族團結的重要性,教師可以在本節(jié)課教學之前,引導學生通過小組自主學習的方式查閱民族、民俗的資料,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查詢民族服裝、民族樂器、民族習俗等內容感知我國民族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性。在小組內,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分工的方式開展高效的學習,其中A同學也就是組長負責信息的匯總和整理,B學生、C學生、D學生分別負責民族服裝、民族文化、民俗習慣等不同方面的資源查詢。通過這種任務性質的學習內容分配,學生在小組共同目標的驅使下,資源的查詢和小組合作能力得以加強,學生優(yōu)勢互補、課堂教學資源更加豐富。在這種優(yōu)質的學習環(huán)境和學習平臺構建下,學生在本節(jié)課學習名族共同發(fā)展政策的原因理解也就更加深刻,學習效率也就在學生高漲的學習熱情下提升的更高,合理的分組方式更是幫助學生獲得了更加優(yōu)質的學習資源,小組間的競爭也就會變得勢均力敵,努力因素在小組間的作用也就體現(xiàn)得更為明顯。
二、應用平臺,鍛煉能力
自主合作學習能力的應用優(yōu)勢在于,學生能夠借助小組為學習平臺,讓學生在小組內開展自主學習活動,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一味說教、學生只能聆聽的教學方式,給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學習空間和嘗試機會,讓學生在學習平臺的應用中不斷提升能力。所以,教師在教學工作中,可以將教學難點應用自主合作學習的方式攻克,引導學生通過組內的探究,通過小組間的競賽壓力,通過自主思考和資料的查詢,幫助學生獲得更強的能力提升。例如,在《辛亥革命》這一節(jié)內容的教學中,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以自主合作學習的方式開展對袁世凱篡奪辛亥革命果實過程,幫助學生正確評價辛亥革命。在本節(jié)課中,教師可以通過辛亥革命的大事記幫助學生認識辛亥革命的史實,如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起義爆發(fā);1911年10月11日,湖北軍政府成立、1911年11月6日,無錫宣告獨立等史實記載,強化學生對辛亥革命史實的認識。隨后,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對辛亥革命對中國歷史的影響進行分析,引導學生從政治、經濟、思想、民俗等方面開展分析,從而提升學生對中國歷史的理解和認識。通過歷史材料的分析提升了學生的思維深度和廣度,有效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三、創(chuàng)設情境,培養(yǎng)興趣
教育教學工作中,學生學習行為的產生必然伴隨著一定的情感體驗。因此,教師還需要通過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幫助學生提高對歷史學科的探索興趣和深度挖掘的欲望。例如,在《三大改造》這一節(jié)內容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給學生呈現(xiàn)當時改造前后人們的生活情境對比,如舊社會時期人們沒有自己的土地,靠借高利貸生活;新中國成立后人民擁有了自己的額土地,但是由于人民每戶自己耕種、手中的工具不夠用,導致生產力依然較低,人們生活依然拮據(jù);改造后,農業(yè)生產合作社后,全體社員齊心協(xié)力、埋頭苦干,收成也就變得越來越好,人們的生活也日漸富裕。以上教學情境是農業(yè)的改造前后的對比,教師還可以通過手工業(yè)改造、資本主義工商業(yè)改造等方式,以情景化的教學案例,引導學生根據(jù)直觀情境進行深刻的分析,感知三大改造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幫助學生直觀認識三大改造前后人們在農業(yè)、手工業(yè)和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原因、實質、意義,以自主合作學習的方式幫助學生提升問題綜合分析的能力,提升學生思想的深刻性,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此外,以上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以一個小的切入口引入教學內容,更幫助學生以貼近生活的方式逐層分析和思考,循序漸進的認識到三大改造意義,更有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
四、多樣評價,激發(fā)熱情
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的應用中,教師還應當重視對學生學習熱情的激發(fā),重視小組團體凝聚力的提升,讓學生在群體動力的驅動下開展高效學習。對此,教師在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開展教學時,還需要豐富教學評價,通過語言評價、計分評價和表彰獎勵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團體意識,讓學生在為了爭取集體榮譽和集體獎勵的過程中,逐步產生更加高昂的學習熱情和學習動力。
總結
小組合作學習法是一種高效的教學方法,也是尊重學生主體性、發(fā)揮學生學習主動性的重要措施,也是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提升學習能力的重要舉措。對此,教師可以通過合理分工、應用平臺、創(chuàng)設情境、多樣評價等措施,讓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法的應用過程中,提升效率、鍛煉能力、培養(yǎng)興趣、激發(fā)熱情,獲得知識、能力和情感等多方面的發(fā)展和提升。
[參考文獻]
[1]劉楊洋歷史教學中自主合作教學的現(xiàn)狀與問題研究[D].延邊大學,2018.
[2]張清,初中歷史自主學習課堂的實踐探索[D].四川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