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首先闡述了小學低學段漢語拼音教學的重要作用,然后指出了部編版語文教材漢語拼音編排特點,最后提出了部編版語文教材低學段漢語拼音教學策略,即巧設(shè)游戲情境,體驗玩中學的快樂;妙用情境圖畫,在發(fā)現(xiàn)中自主建構(gòu);促進板塊融合,在復現(xiàn)中強化鞏固。
關(guān)鍵詞:部編版語文教材;低學段;漢語拼音教學
漢語拼音不僅是小學生識字的有效工具,而且也是小學生學習普通話的重要工具。可以說,拼音教學是語文學習的重要基礎(chǔ),在小學語文教學體系中占據(jù)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對于低學段的學生而言,如果可以盡早學會運用拼音開展識字學習的話,有助于幫助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進而奠定扎實的語文學習基礎(chǔ)。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部編小學語文教材強調(diào)拼音具有的工具價值,從拼音學習的內(nèi)在客觀規(guī)律出發(fā),對拼音教學內(nèi)容進行全新整合,更加注重拼音教學的實用性和綜合性,使原本相對枯燥乏味的拼音學習變得生動有趣。
一、 小學低學段漢語拼音教學的重要作用
漢語拼音文字首倡者盧戇章先生曾經(jīng)明確指出,漢字在實施拼音化之后,凡字無師能自讀。漢語拼音是一種對漢語普通話讀音的標注,其是漢字的一種普通話“音標”,有利于促進漢語識字的普及和推廣。漢語拼音教學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核心構(gòu)成,其是認識漢字的重要前提條件,是學習中國漢語文化的拐杖,同時也是社會公眾識字正音的有效工具。小學低段尤其是低學段作為小學生開啟語文學習的重要階段,新課程標準明確要求這一階段的小學生要學會漢語拼音,可以分清楚聲母、韻母和整體認讀音節(jié)??梢哉f,小學低學段漢語拼音教學是學生學習漢語的第一步,通過漢語拼音學習不僅可以使小學生掌握好拼音技巧,而且還可以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學習精神和思維模式,在潛移默化中增強語文學習信心的同時,也可以幫助他們有效學習其他學科。
二、 部編版語文教材漢語拼音編排特點
(一)延后拼音學習
部編版語文教材對漢語拼音教學順序進行了變革,其改變了以往教材先學拼音后習字的傳統(tǒng)編排方式,而是先識字后學拼音。這種全新的改變就堅持了“漢字第一”的教育理念,以漢字學習為教學基礎(chǔ),借助兒童熟悉的日常語言開展拼音學習,通過口耳相傳、反復誦讀的方式不斷積累,從而使拼音和漢字二者互為拐棍,進而幫助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fā)他們的拼音學習興趣。
(二)生活化情境圖
部編版語文教材以一個完整的生活化情境圖來呈現(xiàn)聲母。對每一課的拼音學習內(nèi)容進行有機整合,將其和意境優(yōu)美的情境圖進行融合,如將“d、t、n、l”融入更具生活化的“藝術(shù)節(jié)”情景圖之中。這些完整的生活化情境圖借助兒童熟悉的事物進行“示形”,從而引導小學生在情境圖中發(fā)現(xiàn)聲母的音、形元素,進而便于學生開展形象識記,在降低拼音學習難度的同時提升學習趣味性,更好地幫助小學生學習漢語拼音。
(三)帶調(diào)音節(jié)呈現(xiàn)
部編版語文教材以結(jié)果的形式帶調(diào)呈現(xiàn),并且精選各種常用音節(jié),幫助小學生主動聯(lián)系自己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各種事物來進行發(fā)音及意義識記,進而提升小學生音節(jié)拼讀的熟練程度,有利于他們今后的識字與閱讀學習。同時,部編版語文教材還將每個字母可以組成的音節(jié)以組合排列的方式進行呈現(xiàn),橫向同聲母、縱向同韻母,不僅可以橫著讀,而且還可以豎著讀,從而使小學生可以開展更全面的拼讀練習。
三、 部編版語文教材低學段漢語拼音教學策略
(一)巧設(shè)游戲情境,體驗玩中學的樂趣
小學生學習主要以直接興趣為主,這就決定了他們在拼音學習中的興趣點在于教學內(nèi)容和活動是否生動活潑上。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根據(jù)這一特點,積極創(chuàng)設(shè)游戲教學情境,開展豐富多彩的游戲教學活動,讓小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教師可以結(jié)合拼音教學內(nèi)容開展以下幾種游戲教學活動:找一找。教師可以將聲母和韻母小卡片擺放在黑板上,然后讓學生找出和自己名字相對應的聲母和韻母小卡片,并將其擺成音節(jié)。擺一擺。在學完單韻母和聲母之后,教師可以先引導他們讀一讀課本中擺出來的字母,然后要求小學生按同桌或小組的組合方式用小棒、毛線或手勢擺出相應的字母來。貼一貼。教師可以請小學生制作拼音卡片,然后讓他們給自己身邊的實物如書包、文具盒、鉛筆等,貼上相應的標簽。這些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漢語拼音游戲不僅有效呵護了兒童學習拼音的熱情和興趣,又可以使枯燥乏味的拼音學習變得更加生動精彩,進而使?jié)h語拼音課堂迸發(fā)勃勃的生機和活力。
(二)妙用情境圖畫,在發(fā)現(xiàn)中自主建構(gòu)
在部編新教材中,為了更好地幫助小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聲母、韻母,在教材中都配有相應的故事情境圖。這些情境圖不僅色彩鮮艷、活潑生動、新穎別致,而且蘊含著十分豐富的拼音元素和飽滿的人文內(nèi)涵。這種新穎的編排從學生已有知識入手,充分挖掘和利用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以母語經(jīng)驗帶出拼音新知。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拼音教學中應妙用情境圖,合理引導小學生認真觀察,幫助他們在字母音和形之間建立聯(lián)系,幫助小學生在聽辨、比較、示范中正音。例如,在進行部編新教材低學段上冊漢語拼音第11課“ɑn en in un ün”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小學生認真觀察情境圖,要求他們說一說情境圖上都畫有誰、在干什么。學生爭先恐后發(fā)言,相互補充,共同創(chuàng)造一個生動的故事:晚(ɑn)上,爺爺奶奶與(un)我一起吃完(ɑn)飯之后,坐在家里客廳中條紋(un)布的圓沙發(fā)上觀(ɑn)看精彩的電視節(jié)目。這樣的教學設(shè)計,不僅可以培養(yǎng)他們說話的能力,還可以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記住了字母的音和形。
(三)促進板塊融合,在復現(xiàn)中強化鞏固
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明確指出,新形勢下的漢語拼音教學應和說普通話、識字教學進行有機結(jié)合,并且注重漢語拼音在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中的合理運用。部編語文新教材秉承新課程教學改革理念,將拼音、識字、閱讀三大板塊進行相互融合,以便更好地幫助小學生學好語文,進而為其他學科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識字與拼音的教學雙線并行、相互促進,而不再是相互分離、各自為政。小學生可以利用自身掌握的漢字來讀準拼音,進而使識字教學成為學生拼音學習的好幫手。而新學的拼音反過來則可以幫助小學生更好地認識新的漢字,能讀準字、多識字才可以鼓勵學生開展閱讀,從而更好發(fā)展思維、學習表達、積累知識,從而感受到語文學習的愉悅。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能單一地開展拼音教學,而應將其與識字、閱讀相互結(jié)合,促進三大學習板塊的融合,力求做到拼音教學與識字教學、閱讀教學同步開展,使拼音在識字、誦讀復現(xiàn)中得以不斷強化鞏固。
作者簡介:
張克敏,貴州省遵義市,貴州省余慶縣龍溪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