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捷
路遙是中國當代作家,代表作有《人生》《平凡的世界》,其中《人生》是路遙的成名作,原載《收獲》1982年第三期,獲1981-1982全國優(yōu)秀中篇小說獎。小說以改革時期陜北高原的城鄉(xiāng)生活為背景,講述了男主角高加林回到土地又離開,后來又回到土地的人生變化歷程。
雖說是《人生》,其所描述的并不是主人公高加林的一生,而是在他二十出頭的年紀里跌跌撞撞的幾年。可就是在這幾年里,他經(jīng)歷了一次堪稱縮影的“人生”。
至今還記得他眺望縣城時的場景——“一層淡淡的霧氣從溝底里漫上來,涼森森地帶著一股潮氣。他一邊慢慢下山,一邊向縣城瞭望。城里又是燈火一片了。眼下已經(jīng)沒有多少人在外面乘涼,縣城的大街小巷變得很清靜,像洪水落下的街道?!碑斔@樣眺望著這片寧靜的街道時,內(nèi)心又涌動著多少野心,他向往縣城的生活,也滿腹才華和抱負,可人生總愛開不大不小的玩笑,給了高加林英俊的外表、奮進的精神、淵博的知識,卻不給他施展拳腳的舞臺。
也許,命運的主旋律就是沉浮。
高加林是一個看上去很矛盾的人,一方面,他身上有著大城市青年的氣質(zhì),他飽讀詩書,喜歡寫作,熱愛運動,熱衷于分析國際局勢;另一方面,他又從土地和鄉(xiāng)村中來,干起農(nóng)活時也毫不含糊,在土地中扎根,也能夠在土地中頑強地拼搏下去。就是這樣的他才得以在農(nóng)村和城市之間不斷進行著身份的轉(zhuǎn)換,顯得有些分裂,實質(zhì)上卻依舊和諧而統(tǒng)一。
不可否認的是,生于農(nóng)村的高加林,其志向絕非農(nóng)民,因此被人替換掉名額,從老師跌落到農(nóng)民身份時,他是深受打擊的。他墮落了半個月,夜里睡不著,日上三竿才緩緩轉(zhuǎn)醒,像是廢人一樣什么都做不了,但這其實也是一次思想蛻變的過程。從小生于農(nóng)村的他并沒有干過多少農(nóng)活,家里送他出去讀書,他接受著良好的教育,業(yè)余時間也不過是在籃球場上揮灑青春,看看電影,讀讀詩書,可謂是天堂一般的生活。
突然之間,他從天堂跌落到地獄,因此變得頹廢不堪,也是情理之中的事。真正頑強的人,可以頹廢和墮落,但這不過是再次崛起和奮斗之間的一小段“休憩時光”,他在經(jīng)歷了內(nèi)心的掙扎后,最終還是會選擇站起來,擁抱眼前的生活,無論它有多陰暗。
從城市回到農(nóng)村的高加林,實際上完成了人生的第一次蛻變,他明白了人生中有許多無可奈何,有很多苦必須吃,同樣他一旦接受了這些,就可以做得很好。“逆來順受”這個詞聽上去讓人感慨,卻也含著一定人生哲理:當客觀困境無法被改變時,不如扭轉(zhuǎn)自己的主觀意愿。重新站起來的高加林眼中的風景也變了,當太陽落山時,他看到西邊天上的紅色霞朵,大山的陰影籠罩著川道,大馬河兩岸的高桿作物在出穗吐纓,玉米、高粱、谷子長得整整齊齊,各類豆類作物開了花,彌漫出清淡的香氣。
對環(huán)境的感知總能夠反射出一個人的心境。心情浮躁時,哪怕是蒙蒙細雨的聲音也讓人覺得吵鬧;心情低沉時,走在大太陽之下,也關注不到陽光下的風景,反而看到了它背面的影子。而當他找到了內(nèi)心的平靜時,眼前的風景也變得美麗和可愛起來。
但不可否認的是,高加林的志向并不僅僅在此,他在田地中勞作,可當他抬起頭看向天空的時候,看到的是更高遠的東西,周圍的人并不真正懂他,哪怕是深愛著他的巧珍姑娘,盡其所能給予他一切,卻沒法和他站在相同的精神高度上。
當現(xiàn)實和理想發(fā)生沖突時,很多看上去普通的事情,對他來說卻成了一種折磨。正如高加林的父母讓他去城鎮(zhèn)上賣饃,他碰到了往昔的朋友,無論如何都沒有辦法告訴他們自己如今淪落到在集市上賣饃的地步。一個饃都沒有賣出去的他,躲進閱覽室,瘋狂地閱讀著《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和《參考消息》等,城市依舊那么喧囂,可是對于高加林來說,這里卻是最讓他知足的平靜一隅。
還好,世界再過嘈雜,他也可以躲進書的世界里,暫且忘掉一切,構建一個豐富而頑強的精神世界,讓人足以抵抗外界的風雨與不安。
當高加林終于可以來到城市工作時,他的意氣風發(fā)可想而知。他肯吃苦,又有天分,自然很快便脫穎而出,成為縣城里人盡皆知的人物。以前不敢想的事,現(xiàn)在敢想了;以前做不成的事,現(xiàn)在可以放手去做。曾經(jīng)患難時的感情,在更多的誘惑面前,變得微不足道了。
從高加林放棄巧珍、選擇亞萍這一點就可以看出,他在一切好運面前,變得輕浮起來了。當長出了飛翔的翅膀,他便忘記了在患難時刻與他一起在陸地上取暖的同伴,一門心思地飛往更高的地方——“他感到新奇而激動,就像他十四歲那年第一次坐汽車一樣?!?/p>
就像乘坐一輛高速列車,他貪戀著一閃即逝的美景,根本不會停下來思考這一切,只是憑借著自己的欲望做出一次又一次的選擇??蛇@樣的選擇實際上為他的生活埋下了隱患,就像是用借來的翅膀飛翔,總有一天會摔向地面。
無論是高加林還是黃亞萍,他們拋棄了愛著他們、陪伴他們走過艱苦歲月的人,為了愛情和激情走在了一起,可當困境出現(xiàn)后,他們卻不能共渡難關。因為,“不確立和堅定自己的生活原則,生活就會不斷地給她提出這樣嚴峻的問題,讓她選擇”,而這就是生活本身的矛盾所在。正如亞萍父親所言,不要抱怨生活,生活永遠是公正的。
生活會向他們揮下重錘,只是因為他們種下了輕浮的因,才結出了這般果。原來,在高加林面前的并不是一座可以供他經(jīng)過的橋,而是一道美麗卻會消失的彩虹。斑斕的彩虹消失后,他仍需要去面對現(xiàn)實中的生活。
高加林再次回到了農(nóng)村,他失去了自己的兩個愛人,也失去了風光的城市身份,可這一次,他卻不再一無所有。在經(jīng)歷了數(shù)次摔打之后,他的內(nèi)心已經(jīng)逐漸成熟。土地養(yǎng)育著他,也最終治愈他,就像《飄》里的斯嘉麗一樣,每當受傷時,就回到家鄉(xiāng),回到她的土地,休整之后,就有力氣再次出發(fā)。
故事到此結束了,可是高加林的人生還在繼續(xù),他的野心并沒有停止,在反思和休息之后,總有一天,他會繼續(xù)上路。也許,這就是《人生》的意義所在吧,生而為人,永不止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