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逸羅
從古至今,歷代的大儒們總宣揚“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是兩條走向真理的通道??晌覅s認為,讀遍萬卷書,不如行出萬里路。
先秦茫茫的蘆葦?shù)剡叄粋€叫孔丘的老人一筆一畫地記下他周游列國的感想。夏、商、周三朝的輝煌文明,他并非一味傳承一味模仿,而是用自己的雙腳走出一條“儒”的新道路,最終百世流芳、千古揚名。“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是孔子行過的萬里路,給了他關(guān)于“儒”最真實的啟蒙。
趙括的“紙上談兵”早被釘在恥辱柱上供千萬學子用作議論文素材了。趙括一味讀書,認死理,卻從不到戰(zhàn)場上親自歷練,以致輸了戰(zhàn)役,葬了十萬袍澤,也失了自己在后人口中的尊嚴,只能遺臭萬年。
由此可見,僅讀萬卷書是不可能成就事業(yè)的。唯有邁開腳步,走向未知,親自實踐,才能開辟自己的道路,不負初心。
近代以來也是如此。周恩來總理從小讀了很多書,這些書對少年周恩來了解歷史、感知歷史人物、開闊思路、發(fā)揮想象力,具有很大幫助。他從中也明白了探求真理就要不畏艱辛,正義最終戰(zhàn)勝邪惡等道理。1920年,周恩來赴法勤工儉學,開始了追求真理的新征程。他在資本主義社會實踐中接受了共產(chǎn)主義,明確且堅定了政治信仰,終成一位少見的堅持始終的革命家。
而當下,杭州市一中學對初一新生進行了生活技能抽查檢測,僅有一半學生能復原鞋帶,不足兩成同學疊理衣物合格。幾年前那些號稱“奧數(shù)競賽榮獲省市大獎”“10歲讀遍5000本書”“8歲能和美國人交流”的同學哪兒去了呢?國家正處在偉大復興的關(guān)鍵節(jié)點上,缺的是勇?lián)?、敢作為的熱血青年,又怎么會需要一個連生活都不能實現(xiàn)自理的“天才”呢?
千萬事例表明,敢于實踐、富于實踐不僅是實現(xiàn)個人價值的要求,更是國家和民族走向繁榮富強的必需。
陸游曾嘆道:“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睂W習壓力如此之大的當今,有多少同學能在讀遍萬卷書,刷遍萬套題的同時做到行萬里路呢?你想過沒有?不久之后,我們將陷入空談知識理論卻無人能付諸實踐的窘境!
答應我,讀了萬卷書,也請——行萬里路。
(浙江杭州市文瀾中學)
點評
小作者在論述自己的觀點時列舉了很多事例,但是卻多而不亂,在觀點清晰的同時又富有藝術(shù)性。用孔子的事例從正面論證行萬里路的必要性,又用趙括的事例從反面來證明沒有實踐是不可能成就事業(yè)的道理。說完古代的事例,又征引近代周恩來總理的事例,還評論了當今某些社會現(xiàn)象。可見,小作者借用的事例是準確的,在轉(zhuǎn)述事例時又能做到語言的精簡與精關(guān),同時事例之間又有很巧妙的邏輯關(guā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