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游戲在幼兒園的教學中處于相當重要的地位,游戲不但是一種娛樂活動,并且游戲在幼兒園中擔任課程教學內容的角色。游戲能有效促進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讓原本枯燥的教學充滿趣味性,在游戲中,幼兒能更好地學習、去成長、去充分發(fā)展自我。在幼兒教學活動中,倡導游戲精神促使其游戲化,有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和教學目標的順利完成。
關鍵詞:幼兒,游戲,游戲精神,課程
游戲中幼兒之間的交流、互動,也使其社會性得到發(fā)展。游戲精神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幼兒,隱形的教育幼兒認識世界,從而培養(yǎng)幼兒的認知力、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課程游戲化對于兒童來說,其中豐富多彩的內容和靈活多變的教法都與兒童的心理發(fā)展特征相符合,是幼兒喜愛的教學方式,不僅能給幼兒帶來充滿樂趣的童年回憶,還能促進幼兒的身心發(fā)展,因此,將游戲精神應用到幼兒園課程當中是有必要的。
一、 游戲精神對于幼兒教學的作用
(一)有利于活躍教學氛圍
游戲必定影響幼兒教學活動的質量和效果。教師通過倡導游戲精神,教學活動不再死氣沉沉,教師和幼兒之間互動的機會增加,幼兒積極主動的配合老師,回答老師所提的問題,教學活動不再死氣沉沉。使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幼兒在游戲中開心活動,使幼兒產生新鮮感,振奮其精神,讓整個課堂教學充斥著幼兒的歡聲笑語,課堂氛圍變得寬松愉悅,提高教學效率。
(二)有利于體現幼兒的主體性
游戲把原本枯燥的課程活動以幼兒感興趣的方式展現出來?;顒觿屿o交替,形式變換多樣,讓幼兒積極參與的同時也獲得了學習的快樂。在教學中靈活運用游戲活動,能喚醒幼兒的最佳狀態(tài),激起幼兒感受學習的興趣,促進其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
二、 幼兒游戲化教學中運用游戲精神的方法和策略
(一)表演教學法提高幼兒的想象思維
幼兒園教師應該了解幼兒教育的最新理念,在課程實施的各環(huán)節(jié)充分利用圖書材料、網絡服務等資源,以便收集游戲化教學資源,利用更多的時間去鉆研游戲教學方法等。幼兒教材中的故事性內容為教師的課程實施提供了豐富的課程游戲化資源,教師可以利用這些資源編制更為豐富的課程游戲化方案,避免更多的是去參考教科書,而出現幼兒園課程資源單一的問題。表演會激起幼兒學習的興趣,因為幼兒生活經驗的缺少通過表演可以讓幼兒對實物有個清楚的認識,更有利于教學任務的完成。例如,在美術課堂中,繪畫大公雞,由老師扮演大公雞走進教室跟大家打招呼:“大家好,我的名字叫大公雞。今天我想跟大家一塊做游戲希望大家喜歡我,我有著直線型的大雞冠,我還有一個漂亮的有弧度的尾巴(展示弧線怎么畫),我還有一個胖胖的身體,長長的美腿,竹葉型的爪子。”通過大公雞的自我介紹幼兒就會對大公雞的畫法有一個認識。最后讓小朋友們自己獨立完成自己的作品。比如繪畫臉譜,教師自己帶臉譜先給孩子們介紹自己的臉譜,臉譜上又黑又大的大眼睛、又濃又黑的眉毛、挺直的鼻子、能展現自己特點的大嘴巴。讓小朋友進行討論,討論自己心目中的臉譜是什么樣的,最后找?guī)讉€小朋友讓他們戴上自己喜歡的臉譜給大家做個自我介紹,在大家了解了臉上五官的位置后去完成自己心目中的臉譜并給他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補充圖畫的美術活動給幼兒提供了很大的想象空間,這樣就可以活躍幼兒的思維,也是培育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一種很好的途徑。
(二)動作教學法提高幼兒的表現力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當代幼兒教學的需要,教師必須改變原有的固定模式,用更新穎的游戲方式輔助教學,以凸顯教學個性。例如,在《袋鼠》的音樂活動中,為了提升幼兒的音樂能力,讓幼兒與音樂產生情感共鳴,利用幼兒的肢體動作如拍手、跺腳、踏步等學習韻律,讓幼兒學習一拍一拍均勻地隨著歌聲原地踏腳或拍手,然后根據曲子節(jié)奏教幼兒念讀歌詞,將拍手與念歌詞的節(jié)奏結合起來,再學唱這首歌曲。通過肢體動作教學法,運用游戲精神的方法開展相應的韻律活動,培養(yǎng)幼兒的樂感和節(jié)奏感。
(三)民間傳統(tǒng)游戲引入幼兒園
民間游戲將不同的動作和知識相結合于一體,在促進兒童智力這一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跳皮筋、砸方寶、捉迷藏這些游戲在幾代人的童年時光里都占了極其重要的地位。幼兒教育的過程相對于幼兒自由玩耍時間而言,其組織方式難免缺乏一些的活力和興趣。由于民間游戲具有自主的特點,有不少民間游戲適合在室內進行,亦可以在室外舉行,它的成員可以一人參與,也可以由多人合作。我們?yōu)楹尾粚⑦@些精髓引入到幼兒園中呢?民間游戲應用在幼兒教育當中,使得教學的組織方式更加多彩。例如,將民間游戲穿插在課程活動中,使課程活動更加開放性,教師可以根據這一特點在室內建立一個有關民間游戲的專屬區(qū)域,鼓勵兒童自由游戲,自由創(chuàng)新,教師并根據實際情況,不斷更新區(qū)域內的設計和材料,使得課程活動能夠更好地滿足幼兒的發(fā)展需要,充分發(fā)揮兒童參與民間游戲的積極性,從而形成良好的個性。
(四)暗示性指導以實現預期效果
在進行游戲化教學的時候,教師應該找準機會參與到其中,但是這種參與方式也必須有一定的技巧,合理地運用多元化方式的特點,更好地實現預期效果。在特定的情景之下,要讓游戲發(fā)揮出特定的功能,要設想在具體的一個游戲當中可以發(fā)揮出幼兒怎樣的能力,根據這個能力的范圍做出核對預期并進行相關材料的準備。例如,在剪紙教學中,教師提供了一些暫時沒有用的報紙和手工課多余的材料,希望幼兒可以利用目前手中的所有材料加上豐富的想象能力進行創(chuàng)造,但是幼兒只是漫無目的地進行裁剪,和教師預想的結果相差甚遠。這時,教師用手工課多余的材料和泡泡泥做了一個裝有很多蔬菜的菜籃子提在手上,幼兒看見后用剩下的泡泡泥做出了更多形狀各異的小東西。以上采取了暗示性指導,幼兒在整個過程中可能非正確地將材料合理使用,這時候教師可以在周圍進行相同的手工活動,并且只是對材料進行一定程度的變換。通過這種方式,教師可以較為合理地引導幼兒在游戲中的行為,這種方法的合理性在于幼兒并不可能對所有的事物保持好奇之心,所以教師必須通過一定的啟發(fā)和暗示,可以讓幼兒更好地完成任務。
三、 結束語
總之,游戲作為一種寓教于樂的方式,可以很好地讓幼兒在參與的過程中實現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目標。幼兒教師必須認識到課程游戲化對幼兒的重要性,從中汲取、總結經驗,做到滿足幼兒自身對游戲的需要,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促進幼兒更全面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丁琳.倡導游戲精神,促使幼兒園課程游戲化[J].科普童話,2015(39).
[2]徐艷南.幼兒園游戲化教學:讓孩子快樂學習[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7):261.
作者簡介:
曹佳鳳,湖北省武漢市,武漢市黃陂區(qū)木蘭鄉(xiāng)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