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洋
記者得知山醫(yī)大二院手術室護士長田小榮被評選為“全國衛(wèi)生健康系統(tǒng)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個人”時,就一直想聽聽他的故事。3月9日深夜,田小榮的電話終于撥通了。原來,田小榮每天白天在病房忙,晚上和同事們開視頻會議,他要確保大家的安全防護工作,還要尋找每個人在工作中的漏洞,之后的夜里又是個人工作總結的匯報時間,所以,他的“閑暇時間”經常是在深夜或凌晨。
田小榮
這次前往一線,田小榮是山醫(yī)大二院第六批援鄂醫(yī)療隊隊長,是山西省第八批援鄂醫(yī)療隊護理組長,也是武漢光谷區(qū)方艙醫(yī)院護理部副主任。田小榮帶著隊伍剛進駐武漢光谷方艙醫(yī)院,一大堆問題迎面而至:防護設備的缺乏,生活物資的補充,規(guī)章制度的不完善,方艙模式經驗的欠缺……身為隊長的他只說了一句:“一切從我們開始!”
在田小榮的協(xié)調與聯(lián)絡下,防護物資和生活用品源源不斷地送到隊員手中,給大家提供了強有力的生活和安全保障。在隊員們看來,田小榮是他們的大家長。
在采訪中,田小榮告訴記者:“我們一家兄弟三人,都選擇了當護士。”和他同在山醫(yī)大二院工作的弟弟田小龍,先于他奔赴武漢抗擊疫情,這也是抗疫前線為數(shù)不多的親兄弟。他們兄弟三人先后都參加過大型救援行動,如今,他們堅守在各自的崗位上,雖然不能見面,但經常通過電話和微信互相鼓勵、互相支持。
“在這里,沒有完整的工作流程,沒有各班職責的劃分,也沒有完善的工作制度。”田小榮說。但他在這里卻充分展現(xiàn)了個人的優(yōu)秀素質,結合自己手術室工作的經驗,以及當年非典和抗震救災的經驗,一次次組織大家完善制度,一遍遍修改方案,最終制定出了一套適用于方艙醫(yī)院工作的流程和制度,大家的工作也慢慢變得有條理了。
田小榮的存在是隊員們的指路燈、領頭羊,也是他們的“心靈雞湯君”,每一天的匯報是嚴肅的,但分享是溫馨的,他在說說笑笑間掃去了大家心間的陰霾。田小榮告訴記者:“‘病會慢慢變好,烏云也終將散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