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慧娟
摘要:語文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融合,為小學語文教學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技術支持。師生在識字與寫字、閱讀教學活動中獲得能量性的補充。作為一名一線的語文教師要思考如何結(jié)合語文學科的特點,更好地利用信息技術為我們的語文教學服務。
關鍵詞:信息技術、識字與寫字、閱讀
在實際教學中,我們一線教師總會借助信息技術組織引導學生更高效地完成這些目標要求與內(nèi)容。但是,當下各種教學軟件、平臺層出不窮,資料浩如煙海,我們?nèi)绾伪3掷潇o的頭腦,找到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整合的切入點,恰當?shù)剡\用信息技術來服務于語文教學,是每一位語文教師值得思考的。本文將從識字與寫字、閱讀來談談信息技術在這兩個主要方面的運用。
一、運用信息技術指導識字與寫字教學
為了保持學生認識漢字的濃厚興趣并且更好地從音、形、義三方面學習漢字,就要考慮到運用信息技術提供的識字軟件、識字動畫等使復雜、抽象的漢字學習變?yōu)樯鷦印⑿蜗?。借助信息技術可采用以下識字方法:
(一)運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
1.開展識字游戲
借助多媒體技術,播放出生動、形象、直觀的課件,開展識字游戲。例如:“采蘑菇”的游戲。(每個蘑菇上都有一個漢字,指定一個學生讀字。讀對了,蘑菇就會被采下來放在旁邊的籃子里。直到蘑菇被采完)還有“摘水果”游戲。(每個水果上面都有一個漢字,每當學生讀對一個,水果就會被摘下來送到下面的籃子里。)在這類游戲過程中,艷麗的色彩、生動的形象、動聽的聲音會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增強了識字欲望,激發(fā)了他們的識字愿望。
2.播放識字動畫
根據(jù)漢字的構(gòu)字特點,在課堂教學的識字、寫字環(huán)節(jié)中,可以播放漢字動畫,為識字、寫字教學提供服務。這非常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學生通過看動畫不但牢牢地掌握了字形,還掌握了書寫規(guī)則以及其中蘊含的漢字相關知識,還感受到漢字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運用信息技術幫助學生提高書寫能力
1.運用相關軟件演示漢字筆畫
有些漢字字形復雜,筆畫較多,這對低段學生來說是一個挑戰(zhàn)。他們往往因觀察不全而發(fā)生無意識地增減筆畫,甚至不按筆順書寫。實踐證明,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刺激學生的感官,引起學生注意。同時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可清楚直觀地筆畫的長短、禮讓等,字形的布局、結(jié)構(gòu)的疏松有致以及在田字格當中的勻稱布白等。久而久之學生習得書寫技巧,為他們自覺規(guī)范書寫漢字,甚至以后的軟筆書寫打下牢固的基礎。
2.利用多媒體營造寫字氛圍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各個學段在書寫姿勢方面都有明確的規(guī)定,即:寫字姿勢正確。對于低端的孩子來說,執(zhí)筆姿勢和運筆方法恰恰是寫字教學中的難點。這種情況下,在教學中如果通過電子屏幕呈現(xiàn)正確的握筆姿勢、寫字姿勢以及運筆技巧,就可以起到無聲的示范、引領的作用了。在此過程中,還可以播放合適的輕音樂帶學生進入靜心書寫漢字的境界。學生在教師憑借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設的環(huán)境中自覺嚴格要求自己,自然會把漢字寫得規(guī)范、端正、正確。
3.展臺投影書寫并引導評價
評價漢字書寫是否規(guī)范、端正、正確,是整個寫字教學中至關重要的一步,是寫字教學的延續(xù)和提高。教師根據(jù)學情利用網(wǎng)絡技術平臺臺投影學生的書寫練習,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再引導學生通過自評、他評、互評等,可增強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不足的勇氣,培養(yǎng)其謙虛的品格,陶冶其情操,通過互評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還可以訓練口語交際能力,也能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使他們學會取長補短。
在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大背景下,識字與寫字教學會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也使我們老師教得不累,學生學得輕松。進而為學生的閱讀和習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運用信息技術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在閱讀教學中,時常會引導學生借助語言文字結(jié)合自己生活經(jīng)驗展開一定的想象,但是對于遠離學生生活的文本素材,學生展開起想象有一定的難度。這時我們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為學生構(gòu)建相關的自然或社會現(xiàn)象,搭建起激發(fā)學生想象的平臺,從而更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感受、理解、欣賞、評價能力。
(一)信息技術可創(chuàng)設閱讀教學情境
在教學《草原》一課時,為了使學生通過閱讀感受內(nèi)蒙古大草原的獨特風光。僅靠學生的課前預習和課堂上的讀、悟,存在很大的困難。于是在課堂上播放有關的草原的視頻資料,結(jié)合課文進行欣賞品味,學生不僅對草原的美景有了整體感知,而且對文章表達方法的學習也變得主動起來,結(jié)合文段和視頻,學生也能更加深刻地體會到文章情景交融的寫法,理順作者寫草原的順序。所以借用多媒體提供技術的支持可極大地調(diào)動學生興趣,讓學生在情境中感受、思考、討論、體會。
(二)信息技術可拓寬閱讀視野
《開國大典》一課介紹了新中國成立之時,在北京天安門舉行的隆重而又熱鬧的大典盛況。學生除了通過閱讀感受這一激動人心而又倍感振奮時刻,還可以進一步組織引導學生查閱更多的自己感興趣的相關資料。諸如同類題材的文章還有《狼牙山五壯士》《七律長征》等。而對于小學語文課本當中的科普類的文章更是如此,如《宇宙生命之謎》《太陽》等,同學們利用網(wǎng)絡收集了各種各樣的資料,培養(yǎng)了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同時極大地拓寬了閱讀視野。
(三)信息技術可提高朗讀水品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各年級階段在朗讀方面強調(diào)學生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我國各民族有自己的語言,同時還存在地方方言,不同民族、不同地區(qū)的學生在學說普通話時存在一定的困難。在義務教育階段尤為重視對學生學說普通話、糾正地方音的重視,作為學說普通話的課堂主陣地更要抓好這項工作。教學中我們可以借助多媒體優(yōu)勢,借助教材中不同的課文范例通過音頻朗讀、視頻朗讀等有效手段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品,在建立語感的同時,感受相應語音、語調(diào)、語氣,進而掌握朗讀的技巧。
在信息時代教學和技術已經(jīng)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教育教學的信息化,各種教學軟件的推廣運用必將推動教育教學不斷發(fā)展。而每一位從事教育教學的工作者,都在努力尋求二者完美結(jié)合的路徑,以便科學、有效地開展自己的工作。
參考文獻:(《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