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的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無聊是現(xiàn)今人們的普遍狀態(tài)。那么,無聊是什么?對此,社會學家、心理學家、哲學家都有不同的理解。我還有一個淺顯直白的理解:“聊”字作為書面語,意思是依賴、憑借。因此,“無聊”就是沒有依賴、沒有憑借。如果把它表述為一種人生狀態(tài),就是因缺乏依賴之物而失去動力,感到煩悶、沒有意義。
那么做一些有意思的事是不是就不無聊了?不,導致無聊的從來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們和事情之間的關系,而關系是在不斷變化的。要知道,無聊萌生,總是從丟失自我開始。沒有無聊的事情,只有無聊的靈魂。
那么,什么樣的人更容易感到無聊呢?
首先是對“不確定性”的容忍度偏低的人。對“不確定性”容忍度高的人,新奇的事物對他們來說更像是“禮物”,好奇心使他們不易感到無聊。對“不確定性”容忍度低的人,則易生恐懼和抗拒心理,對他們而言,與其面臨未知且不能掌控的刺激,不如待在“舒適區(qū)”,因此常常陷入無聊的狀態(tài)。
還有不善創(chuàng)造的人。創(chuàng)造力低的人應對“空白時間”的方式會更少,因循守舊使他們更容易感到無聊。而創(chuàng)造力高的人傾向于探索未知,不斷打開新世界的大門,也就不容易產(chǎn)生無聊的情緒?!笆止すⅰ本壓文苊刻鞇烆^窩在家里搗鼓?因為他不但認真執(zhí)著,還有著不俗的創(chuàng)造力。
再就是缺乏自我驅動力的人,造成眼下無聊狀態(tài)的人正是他們自己。而充滿自我驅動力的人,即便處于無聊的場域也會很快找到出路。王村村的工作,就是一個起因于無聊、受自我驅動、最終走向有趣的過程。他通過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賦予無聊以意義,他的種種作品,其實是對無聊的一種反抗與諷刺,也重新定義了無聊。
無聊是一種人人都會經(jīng)歷的情緒狀態(tài)。無聊本身并不可怕,不能感知無聊才可怕,因為這預示著我們缺乏對自我意義的尋找。尼采說:“完全把自己與無聊隔離開的人,也就是把自己與自己隔離開。”“手工耿”不無聊,王村村不無聊,熊谷守一更不無聊。他們對周遭的事物、生命都抱有開放的態(tài)度、濃烈的興趣,他們專注于一件事,認真把它做到極致,他們是對生活有大熱愛的人。
所以,如果陷入了無聊的狀態(tài),無須驚慌,努力探尋你內心的精神樂園,找到你的熱愛。只要你找到自己的熱愛,并專注地做下去,也就無須在意他人的眼光。敢于擁抱“無聊”的靈魂,從不無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