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光威
摘要:本文探討了導學案與微課的相關特點,高中物理教學中導學案與微課融合教學的優(yōu)勢,提出了高中物理教學中導學案與微課融合起來的四個有效策略。即以微課為載體,重視課前預習并引入問題;以導學案為基礎,注重課內討論并及時解決問題;以精選練習實現課后鞏固,強化記憶;完善教學評價體系,優(yōu)化導學案和微課。
關鍵詞: ?高中物理 ?教學模式 導學案 微課 融合
一、引言
新形勢的物理教學往往采用導學案與微課融合起來的方式,而微課是一種新型的學習資源,具有簡單便捷的特點,可以對教師的解題思路進行概括,將這兩者完美的融合起來,有利于解決高中物理的重點和難點的問題。導學案與微課融合的模式,能夠促使學生由原來的被動學習轉變?yōu)橹鲃訉W習,在落實素質教育,提高教學成效方面占據不可替代的位置。因此,加強對高中物理導學案與微課融合模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二、高中物理教學中導學案和微課融合的優(yōu)勢
首先,導學案中無法呈現的內容可以由微課來演示. 導學案只能指導學生的學習流程,比如先了解基本概念,再記住相關定律,最后進行解題分析等等,因此導學案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引導學生進行思考.但是對于一些抽象的概念,或者是具體的實驗現象,導學案很難提供給學生具體的學習方法,此時就需要用到微課的方法了.微課可以用動態(tài)的畫面把抽象的內容具體化.因此,在設計導學案時,教師要結合微課的優(yōu)點,明確告訴學生在什么地方可以借鑒微課的內容 .
其次,導學案可以補充微課中沒有涉及的知識.微課內容短小精悍,時間基本限制在十分鐘左右.典型的分析可以利用微課的形式進行課堂播放,但是一些具體的習題則不能放在微課中.教師要把練習題目放在導學案里,從而促進微課和導學案方法的相互融合.
三、高中物理教學中將導學案和微課結合起來的有效策略
(一)以微課為載體,重視課前預習并引入問題
導學案與微課結合之后,更要注重課前預習,同時,教師可以利用微課的形式來組織學生進行課前預習,讓學生明確掌握本節(jié)課所要學習的重點和難點,以及這節(jié)課結束之后自己應該掌握的知識和能力。教師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相關的視頻,改變傳統(tǒng)的預習方式,讓學生在反復觀看視頻的過程中了解教師本節(jié)課要講的主要內容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進一步學習物理內容打好基礎。
例如,在學習《萬有引力與航天》這節(jié)內容時,教師可以在上課之前,利用導學案布置相關的問題,如我國最近發(fā)射升空的航天飛船是什么?科學家們是如何把它送上太空的?它在太空中做什么運動?為什么會做這樣的運動?運用問題導學的形式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以導學案為基礎,注重課內討論并及時解決問題
教師在進行實際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及時解決學生在課堂中提出的問題,以及解決自己導學案布置的問題,爭取做到課堂上不留問題。學生通過課前的預習已經對新知識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微課的形式逐步引導學生對該問題進行設想和猜想,鼓勵學生利用已經掌握的知識對新知識進行聯想,找到新舊知識之間的相關性,充分利用多媒體網絡資源,來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提高學習效率。同時,在課堂中要留給學生適當的時間進行討論,并結合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依據學生的特點,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對自己的疑惑進行假設和驗證,小組成員討論后共同把問題解決。
例如,在學習《自由落體運動》時,學生提出問題的共性都會集中在一點上,即物體下落與質量有無關系。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討論,然后讓學生通過實驗觀察牛頓管中同一高度金屬片與羽毛的下落情況,然后得出物體下落與質量無關這一答案。在學生得出答案后,為了進一步完善教學,教師可以利用微課展示實驗結果,然后進行精講,運用比較、發(fā)現等方式,幫助學生梳理思路,完善知識結構網絡。學生通過導學案與微課融合這樣的合作探究,不僅培養(yǎng)了合作精神,而且還能激發(fā)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三)以精選練習實現課后鞏固,強化記憶
學生在課堂中完成學習后,進行適當的練習對所學的內容加以鞏固和強化記憶是十分必要的。由于學生在基礎、知識接受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為了能夠實現均衡發(fā)展的目標,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層次,制定具有針對性的練習題目,確保所有學生都能有所提高。因此,在練習的選題上就要做到精挑細選,有一定梯度,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有所收獲。另外,發(fā)揮微課的作用,在學生有需要的情況下,可以在家中或者學校電腦室進行補充學習。
(四)完善教學評價體系,優(yōu)化導學案和微課
教學評價是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完善的教學評價不僅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更重要的是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同時,導學案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方式,而微課是新時代背景下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在將兩者結合的過程中應該更加重視教學評價的作用,利用這一教學模式,來完善和優(yōu)化導學案,充分發(fā)揮出兩者的優(yōu)勢。此外,教師還要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yōu)勢,借助網絡平臺,例如建立家長群、班級群等,來掌握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從而在導學案和微課教學結合的教育背景下,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四、結束語
總之,在實際教學中,高中物理教師要以微課為載體,重視課前預習并引入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要以導學案為基礎,注重課內討論并及時解決問題;以精選練習實現課后鞏固,強化記憶。最重要的是,教師還要完善教學的評價體系,優(yōu)化導學案和微課。
參考文獻:
[1]陳海華.淺談高中物理問題導學模式的構建[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5(12):28;
[2]蔣成玉.導學案與微課融合下的高中物理教學模式研究[J].教學實踐,2017(0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