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李麗 王欣
[摘要]教學內容的選擇直接影響教學活動的效果。在中學地理教學中,教師受自身教學觀念和教學能力的影響,在選擇教學內容時容易出現“以本定教”“以考定向”等問題。為提高教學內容選擇能力,確保內容有效性,教師應綜合考慮地理課程標準、師生特點和社會時代需求,遵循教學內容有溫度、有廣度、有高度和有核心的原則,選出便教利學的內容。
[關鍵詞]中學;地理教學;教學內容選擇
[中圖分類號] G633.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20)07-0095-02
在基礎教育階段,教學目標的實現、教學活動的展開,都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因此教學內容的選擇至關重要。然而,現代地理教學改革重心大多落在教學方法上,有關教學內容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地理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利用和課外知識的選擇與教學方面,對整個地理學科教學內容的選擇研究較少,且大部分研究成果為一線教師根據教學經驗總結得出,注重表層的知識信息符號性質,極少深層挖掘教學內容本身蘊含的思維過程、方法以及情感方面的教學價值。本文探討地理教學內容選擇的影響因素、依據、原則和來源等,以期為地理教師選擇教學內容提供具體可行的方法。
一、地理教學內容選擇的影響因素
1.教學觀念
教學觀念是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形成的對相關教育現象,特別是對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教學對象的主體性認識。它是指導教學行為的風向標,是影響教學內容選擇的最主觀的因素。自課程改革以來,建構主義教學觀念逐漸被廣大教師所接受,但受文化習慣的影響,傳統(tǒng)的教學行為不易產生變化,因此在地理教學內容選擇方面,仍然存在部分教師不明白“學生需要學什么”與“自己需要教什么”的現象。
2.教學能力
教師在選擇地理教學內容時需要的教學能力,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面:一是能夠對整個地理課程有系統(tǒng)的了解,能夠按照教學需求對教材內容進行調整、補充和刪除等;二是知道快速找到有效教學資源的途徑,可以是現成的教輔材料、教案或者課件等,也可以是網站上的信息資源等;三是能夠對學生情況做出全面分析,面對不同的班級,能分別選取適度適量的教學內容。要同時做到這三點,十分考驗教師的教學能力,不少教師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還存在一些問題。
二、地理教學內容選擇的三大依據
1.遵循地理課程標準要求
地理課程標準是由國家教育行政部門制定和頒布的,代表了國家對地理教育的統(tǒng)一要求,規(guī)定了教師“教”的基本內容,明確了學生必須達到的最低標準,是教師進行教學內容選擇的根本依據。這要求每一位地理教師必須認真研讀課程標準,找出標準與教材相對應的章節(jié),分析其契合程度與差異性,抓住章節(jié)的核心概念,準確把握好具體知識點的教學要求,制訂詳細的教學目標與任務。
2.符合學生與教師特點
教師和學生是影響教學效果的兩大因素,要選出“便教利學”的教學內容,教師需做到“知己知彼”。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引領者,需摸清自身知識儲備和教學能力,知曉自己的教學風格。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其學習內容既要滿足現實的考試需求,又要滿足發(fā)展需要。所以,教師應分析學生當前學習能力,立足其當前學習狀況,以核心素養(yǎng)為依據,選取實用性強的知識、便于掌控的案例與活動作為教學內容。
3.滿足社會和時代需求
教學的終極目標是培養(yǎng)社會發(fā)展所需要的人才,以促進社會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進步。地理學研究內容與各領域緊密相關,其前沿性成果的應用性也越來越強。地理教學內容選擇要反映出與地理學相關的新的變化,讓學生緊跟地理科學發(fā)展的步伐,體會到地理學科的實用性,明白其學科價值,增強學習欲望,學好地理,這也是為地理學科未來發(fā)展打下基礎。
三、地理教學內容選擇的四個基本原則
1.教學內容有溫度的原則
教師在選擇教學內容時,應站在學生立場上,考慮學生的學習感受,如是否存在陌生感、畏難情緒、無聊感等。具體來說應做到如下幾點:第一,具體知識點的選擇,應科學審視書本知識與生活的關系,盡量聯(lián)系學生熟悉的地理事物、現象和問題,加強學生體驗感;第二,教學內容的呈現形式,采用文字表述結合圖片、視頻、模型、音樂等多種表達形式,增強學習趣味性;第三,明確學習知識的意義,清晰指出所學知識與技能的實用性,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鼓勵其學以致用。
2.教學內容有廣度的原則
教師選擇教學內容時要留給學生一定的自主選擇的空間,增大學生自主學習的可能性。一方面,對于同一主題的知識,選取多個典型案例,搭建出多個幫助理解的支架,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作出選擇和判斷;另一方面,精選一個案例,其中涉及多方面知識,展示出地理因素間的聯(lián)系,體現地理的綜合性,科學引導地理學習,方便學生找到學習切入點。有廣度的教學內容,能為學生開闊視野和發(fā)散思維創(chuàng)造空間,激發(fā)其學習主動性。
3.教學內容有高度的原則
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應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即學生需要適當的努力才可以完成。地理知識分為概念性知識、過程性知識和原理性知識三大類,后兩類注重邏輯推理,容易激發(fā)學生探索欲和求知欲。教師在選擇教學內容前要做好學情分析,尊重學生差異,設計梯度式學習任務,進行個性化教學,這樣有利于增強學生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4.教學內容有核心的原則
地理教學內容具有廣闊性和復雜性,教師不可能教授所有內容,學生也難以全盤接受。因此教師應幫助學生抓住學科本質屬性,圍繞核心知識進行知識拓展,梳理各知識點的關系,鞏固與內化知識。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全面掌握地理學科知識,在頭腦里建立起屬于自己的知識框架,理解知識系統(tǒng)中的邏輯關系??偠灾?,掌握好地理核心知識,是實現知識遷移和再創(chuàng)造的前提,也是在教學時間有限的情況下,滿足學生發(fā)展需要和考試需要最為有效的方法。
四、地理教學內容選擇素材來源
1.各版本中學地理課本與大學地理專業(yè)教材
新課程改革倡導“一標多本”,應各地所需,市場上出現了多個版本的地理課本,每一個版本都凝聚了專業(yè)智慧和實踐經驗。由于各版本教材對同一內容的編排方式、案例選擇等存在一定差異,所以教師可根據教學需要,綜合人教版、湘教版、中圖版和魯教版這四個版本的地理課本,取其精華。若是教師對某一知識點存在疑慮,則可查閱相應的大學地理專業(yè)教材。大學教材完整地呈現了知識發(fā)展過程,能滿足初高中地理教學所需,如《自然地理學》(伍光和等編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和《人文地理學》(陳慧琳主編,科學出版社出版),這兩本書綜合性和實用性很強,也可為教師提供一定的參考。
2.地理學術期刊
地理學術期刊所呈現的內容覆蓋面廣、視角新、更新快,展示了地理學科前沿性成果,是學生需要拓展的內容,也是地理考題材料來源之一。但是它們專業(yè)性較強,教師在進行教學材料選擇時,應選擇對地理學科發(fā)展影響較大的、與當前學習目標相一致的內容,并注意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保證闡述的準確性和科學性。地理學術期刊眾多,其中較出名的有地球物理學類如《地球物理學報》《水文》等,大氣科學(氣象學)類如《大氣科學》《氣象學報》等,地質學類如《巖石學報》《中國地質》等,海洋學類如《海洋學報》《極地研究》等,地理學類如《地理學報》《人文地理》等。
3.網絡資源
網絡資源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其中視頻資料一直是教學材料的首選,如《地理中國》《探索·發(fā)現》等。其次是各大網站上的資料,如中國國家地理網、地理信息系統(tǒng)論壇等。近年來,微信的出現為教師教學素材選取又提供一條便捷、有效的新途徑,如地理520、地理蹊、全國地研聯(lián)、桔燈勘探等公眾號,對地理教師而言都具有極高的使用價值。然而,再精彩的地理教學材料,其學習始終離不開地圖,三維地圖的出現也給教學帶來了極大便利,如谷歌地球、Earth3D、奧維瓦動地圖等,值得地理教師使用和推廣。
總之,精選地理教學內容,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學習熱情和維持其學習動力,從而提高教學效果。選出恰當合理的教學內容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師注重日常積累,以共同進步的心態(tài),加強合作探究,齊心協(xié)力選出能讓學生在教學中獲得新鮮感、參與感和成就感的教學內容。
[參考文獻]
[1]朱亞平,李晴.國外中學地理微課程資源開發(fā)和利用現狀綜述[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5(24):42-43.
[2]王瑤.地理課程資源開發(fā)利用的創(chuàng)新[J].現代教育科學,2010(6):102-103.
[3]宮作民,李晶.地理課堂教學中課外知識的選擇與運用[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1992(5):16-17.
[4]赫興無.地理教學內容選擇探析[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6(20):9-11.
[5]辛濤,申繼亮.論教師的教育觀念[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1):14-19.
(責任編輯 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