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時節(jié),免不了遭遇倒春寒。人們經(jīng)常用一句成語來概括這種天氣——春寒料峭。人們?yōu)楹斡昧仙趤硇稳荽汉??為何不說冬寒料峭和秋寒料峭呢?
料峭是一個很古老的漢語詞匯,用來形容微寒,亦形容風(fēng)力寒冷、尖利,也指來回擺動的狀貌。料峭還是一個非常典雅的詞匯,常出現(xiàn)在古詩詞里。如蘇軾的《定風(fēng)波》詞:“料峭春風(fēng)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逼鋵嵦K軾在一首《陳州與文郎逸民飲別》詩中也提到了料峭:“春風(fēng)料峭羊角轉(zhuǎn),河水渺綿瓜蔓流。”
有宋一代以至后世,許多文人墨客紛紛用料峭一詞。如南宋樓采《二郎神》詞云:“正倦立銀屏,新寬衣帶,生怯輕寒料峭?!贬屍諠?jì)的《五燈會元》則有:“春寒料峭,凍殺年少?!泵鞒Z仲名的雜劇《金安壽》第二折中說:“佳人斗草,公子妝幺,秋千料峭,鼓吹游遨?!?/p>
如果你以為料峭是蘇軾的原創(chuàng),那就大錯特錯了。晚唐詩人陸龜蒙對料峭這個詞似乎情有獨鐘,他曾在三首詩里用過料峭。其中,《京口》詩曰:“東風(fēng)料峭客帆遠(yuǎn),落葉夕陽天際明?!薄队浭隆吩娫唬骸傲锨筒缮彺?,縱橫簸天浪。”
為何叫料峭呢?這個問題有點復(fù)雜。峭有急和尖利之意,可以用來形容寒風(fēng)。與陸龜蒙幾乎同時代的詩人姚合有《除夜》詩云:“寒猶近北峭,風(fēng)漸向東生。”料就有點難以解釋了。有人說,料峭之料表示少量??墒欠楣偶妥值洌舱也坏搅系倪@個含義。也有學(xué)者考證,料峭是疊韻詞,很可能是文人們從方言或外來語中借來的。
料峭已經(jīng)約定俗成地表示微微寒冷,用來說春寒自然十分恰當(dāng),用來形容冬寒那就有點不合適了。至于秋寒料峭,理論上可以這么說,但千百年來都不這么說,人們也就順其自然了。
(文/張?zhí)煲埃?/p>
看到這個題目,您可能會有點驚訝:不會吧?玫瑰是愛情的象征,怎么又不是花了呢?
在漢字中,王字旁多跟玉石有關(guān),如琥珀、琉璃、玳瑁等。這玫瑰也不例外,“玫瑰”這個詞在《康熙字典》中指的是彩色石頭,尤其是紅色石頭。而比《康熙字典》成書更早的《說文》中有:“玫,石之美者,瑰,珠圓好者?!币馑际钦f,“玫”是玉石中最美的,“瑰”是珠寶中最美的。
在較早的詩文中,玫瑰也大多是石頭。西漢司馬相如《子虛賦》里說:“其石則赤玉玫瑰?!庇袝r玫瑰也指珍珠。西漢童蒙書《急就篇》中有:“璧碧珠璣玫瑰甕。”唐代顏師古作注講:“玫瑰,美玉名也,或曰,珠之尤精者曰玫瑰?!?/p>
那么何時玫瑰才成為花名的呢?《西京雜記》中就有漢武帝的樂游苑中栽有“玫瑰樹”的記載。南宋楊萬里有《紅玫瑰》一詩云:“非關(guān)月季姓名同,不與薔薇譜牒通。接葉連枝千萬綠,一花兩色淺深紅?!?/p>
需要說明的是,這里說的玫瑰是中國玫瑰,而非西洋玫瑰。西洋玫瑰其實是中國的月季,月季雖與玫瑰親緣相近,但還是有少許差別。而在英文里,無論月季還是玫瑰都是rose,中國古人對這兩種花卻分得很清楚,月季是觀賞花卉,玫瑰則主要用于制作香料。
近代西洋玫瑰引進(jìn)中國時,國人也覺得它很美很香,陰差陽錯地把這種外國月季也叫了“玫瑰”。這花名可謂實至名歸,這才流行開來。
(文/田 頁)
象棋是人們喜聞樂見的一種游戲。筆者也是個象棋迷,多年來心中總有個疑問:象棋緣何稱象棋呢?筆者翻閱史料發(fā)現(xiàn)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許多人會以為,象棋里有子名象(相),所以稱為象棋。這種說法初聽頗有道理,細(xì)思卻欠妥當(dāng)。象棋里雖有象(相),但它既不像將(帥)那樣有權(quán)勢,也不如車馬炮兵(卒)那樣有攻擊力,只是跟士(仕)一樣屬防守子。以其為名,不符合邏輯,也沒什么說服力。
有種傳說流傳甚廣:舜帝為了教育他的弟弟發(fā)明了象棋,每日與其弟在牢中對弈,因他弟弟叫象,才稱為象棋。與之相類似的還有兩個故事。一個故事說黃帝曾驅(qū)猛獸作戰(zhàn),其中就有大象,象棋又名象戲,跟黃帝有關(guān)。另一個故事說,韓信被劉邦下獄,教獄卒下象棋,還命名了楚河漢界。故事說得有鼻子有眼,但十分可疑。這些故事我們也只能聽聽罷了。
有人說,象棋古稱象碁,棋子最早是用象牙制成的,所以叫象棋。東漢王逸為《楚辭·招魂》作注道:“言宴樂既畢,乃設(shè)六簙,以菎蔽為箸,象牙為棊,麗而且好也?!边@種說法聽來有幾分道理,象棋最早確是貴族的游戲,用名貴的象牙來制作以顯示身份,很有古代貴族窮奢極欲的風(fēng)格。
還有人跳出中國范圍,認(rèn)為無論中國象棋還是國際象棋,都起源于古印度,而印度人是崇拜大象的,并且在戰(zhàn)爭中使用過戰(zhàn)象,推測象棋很可能跟印度象有關(guān)。
而筆者比較傾向于這種說法:象棋之象很可能是象征之意,以棋象征戰(zhàn)爭,是古代的兵棋。
(文/古傲生)
“酒令”是中國獨有的游戲。它的出現(xiàn)與周代酒禮的產(chǎn)生有關(guān)?!熬剖痴咚院蠚g”,酒令是一種互動的游戲,給喝酒者創(chuàng)造了一種歡樂的氣氛。
酒令在春秋戰(zhàn)國的時候就有了,常用的有兩種:一種是投壺,就是放一個壺在那兒,然后把箭投進(jìn)去,輸者喝酒。還有一種是射覆,拿一個盆之類的器具,上面蓋著讓大家猜里面的東西。
魏晉南北朝時,酒令有幾個特點:第一,特別好聚飲,酒桌上作詩就是從那時開始的;第二,對聯(lián)、連語、格律等這些文字游戲,也是在酒桌上形成的。有名的《蘭亭集序》,王羲之他們當(dāng)時就是用“曲水流觴”的方法來聯(lián)詩。
當(dāng)時還有一種酒令,是采用“竹制籌令”。把竹簽當(dāng)籌,簽上面寫有酒令的要求,比如作詩、作對,抽到簽的人要按照簽上的要求去做。白居易的“花時同醉破春秋,醉折花枝當(dāng)酒籌”,說的就是這種酒令。
后來酒令的發(fā)展可謂五花八門。如謎語,最初就是在酒桌上出現(xiàn)的,包括燈謎、字謎,還有“說大話”。據(jù)載,漢武帝時,有一次比誰最能說大話,誰就不喝酒。第一個說大話的是丞相公孫弘,他說我只要一喊,所有的人都能聽見,所以別人叫我天下嗷丈夫。接著東方朔說:“我生下來只能坐著,因為我一站起來天就會被頂破。”最后漢武帝判定,天下嗷丈夫輸,因為他只會大聲喊,罰喝酒。
到了宋代,酒籌變成了紙,當(dāng)時叫“葉子”,紙上畫有故事,并寫清楚要罰幾杯。再發(fā)展到后來,就有了“葉子戲”??梢哉f,“葉子戲”就是紙牌的起源,而籌碼后來就變成了骨牌,這種骨牌在清末逐漸發(fā)展成了麻將,成了另外一種游戲。
(文/陳榮安)